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九章算术》里的一道古数学题

首页

《九章算术》里的一道古数学题

今有一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

谁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解答?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2-03 01:40:35
  • 有一水池,一丈见方,葭生长在正中央,高出水面一尺,将其歪倒,顶部刚好和池边水面重合,问水的深度和葭的总长。运用勾股定理解答
    设水深为x则x^2 5^2=(x 1)^2,其中的5为水池宽度1长的一半即5尺

    疯***

    2019-02-03 01:40:35

  • 2019-02-03 01:35:37
  •   今有一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谁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怎么解答?

    分析:这是一道勾股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实际应用的古代数学题。葭(jiā),芦苇。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边长为一丈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池塘的正中央,芦苇高出水面部分有一尺,如果把芦苇拉向岸边则恰好碰到岸沿,问水深和芦苇的高度各多少。
      
    分析:当这棵芦苇被拉到岸沿时,芦苇、水深与池塘的二分之一边长(即5尺)组成了一直角三角形,其中水深与池塘的二分之一边长为直角边,芦苇为斜边。
    解:1丈=10尺。设芦苇长x尺,则水深为(x−1)尺。根据题意,得方程
    5² (x−1)²=x²,或x²−(x−1)²=5²,解得
    芦苇长x=13尺,水深(x−1)=12尺

    若设水深为y尺,则芦苇长(y 1)尺。
      根据题意,得方程
    5² y²=(y 1)²,或(y 1)²−y²=5²,解得
    芦苇长(y 1)=13尺,水深y=12尺

    题外话:若这个池塘为直径一丈最后,这棵芦苇与岸沿的任意一点的距离均为5尺;而正方形池塘,这棵芦苇斜拉、往四角拉、往垂直岸沿拉,与岸沿的距离是不同的。
      本题以芦苇往垂直岸沿方向拉计算。

    于***

    2019-02-03 01:35:37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