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家用漏电保护器的原理是什么

首页

家用漏电保护器的原理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5-12 21:27:31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1) 正常运行时,系统的剩余电流几乎为零或其值甚小,故漏电保护器动作值可以整定得很小(一般为毫安级,最低可整定到6mA)。在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如人员触电、设备绝缘损坏碰壳、接地等),则出现较大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器能可靠地动作而切断电源。
       (2) 图1为最常用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基本电气原理图,图中零序电流互感器,其环状铁芯由高导磁率的坡莫合金或非晶态合金制成,其上绕有二次线圈,电源线L1、L2、L3及零线N从TA中穿过,构成其一次线圈。TA的作用是反映漏电电流信号的,故构成整个装置的检测部分;还有用于测量放大漏电电流信号的部分,构成装置的比较、控制部分;KM为交流接触器,构成装置的执行部分,其作用是执行动作命令。
      漏电保护装置一般都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在正常情况下,漏电保护装置所控制的电路中没有人身触电及漏电等接地故障时,各项电流的向量和等于零,即=0同时各相电流在TA铁芯中产生的磁通向量和也等于零,即=0这样在TA的二次回路中就没有感应电势输出,漏电装置不动作。
      当电路中发生触电或漏电故障,回路中有漏电电流流过,这时穿过TA的三相电流向量和不等于零,其相量和为其中为漏电电流,因而TA中的磁通相量和也不等于零,即这样在TA的二次线圈中就有一个感应电压,此电压加于检测部分的电子放大电路,与保护装置的预定动作电流值相比较,如大于动作电流,立即使灵敏继电器动作,使执行元件掉闸。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家用电器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人们与电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用电设备发生故障导致人员触电伤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为了人身与设备安全,漏电断路器作为一项有效的电气安全技术装置已经被广泛使用,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医学研究,当人体接触50Hz的交流电、触电电流在30mA及以下时,可以承受几分钟的时间。这就界定了人体触电安全电流,为设计和选用漏电保护装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在移动电器、潮湿场所的电器所在的电源支路设置漏电断路器,是防止间接接触触电的有效措施。
      在国家标准中明确"除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其漏电动作电流为30mA,动作时间为0。1s。 。

    雨***

    2007-05-12 21:27:3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人文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