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首页

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2-06 01:56:41
  •   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桶水”,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倒给学生,还能剩多少?仅有“一桶水”够用吗?能适应发展吗?
    “一桶水”,其“水质”又如何?是活水还是死水?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课程驾御能力、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研究能力。
      我们有吗?
    “一桶水”,能否倒满学生“一杯水”?同样倒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所付出的劳动,所花费的时间一样吗?有没有效率的问题?是“高投入低产出”,还是“低投入高产出”?是靠加大题目量,增加上课的时间,把所有课都变成习题课来提高分数,还是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成绩?
    “一杯水”一定要教师倒吗?教师是教学生学会“取水”,还是让学生等着“倒水”?我们的学生有“汲水”的本领吗?
    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课堂?怎样才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多问自己四个问题吧!
    1、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目标问题)
    老师在上课时一定要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如学外语单词,有的要四会(听说读写),有的三会(听说读)。
      
    注意策略即制定教学目标——优先备学生。我们老师天天面临这样“处境”:“教材”——高度智慧专家设计的;“学习目标”——拥有丰富知识的老师指定出来的,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可能困难重重。所以,备课时指定教学目标优先考虑学生——教学难度要适合学生,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老师难度过大,于是在理解环节上花时间,挤占学生训练和巩固时间,结果: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只是停留在理解阶段,然后遗忘,学的东西还给老师和书本。
      
    2、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必须用时间说明问题,如果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课前不布置预习,课后不布置作业,课上解决全部问题。有的老师课堂很热闹,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而课后却布置大量的预习和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是违背规律的。
      
    教师要做到“定目标、快节奏、讲练结合,当堂训练”,体现“学一点、记一点、会一点、知识当堂消化”。“精讲多练”体现效率,孟媛老师课体现高效。
    3、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
    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退到最后一步。什么是“会”?学生看明白了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甚至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
    老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登高”台阶,老师认为容易的,学生未必认为是容易,因为,我们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我们为什么能登上天华山?有人为我们设计给学生搭建“学习”上的扶手。
      
    4、“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达标问题)
    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还是看每个学生是否都达标了,一个老师下课后自豪地说:这节课的基本知识或核心知识全班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真正的好课。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别,价值观也不能一刀切,但基本的核心知识、基本的技能训练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达到的。
    注意策略:首先,将重点放在巩固环节上。大部分课堂都是老师上课,首先回顾与复习,然后开始进入新课,老师用课堂大部分时间来讲解、分析新课的内容,最后做一些训练题。
      老师的讲解过度,学生自然就饿缺少消化和巩固的时间。老师讲解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理解,而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不是不能理解,而是没有巩固和掌握。结果造成知识链的脱节,继续学习新知识面临新的困难,这个问题表面看是学生能力问题,实际上是以前的知识没有及时巩固造成的。
      于是,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个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理解—遗忘—学习新知识难以理解—遗忘得更快——放弃学习。如此反复,学生越学越掉队,越学越没劲,产生两极分化。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到巩固环节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形成“良性循环”——今天学习的知识掌握了、巩固了,就会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台阶,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也会增加,学习的动力更足、学习的效果更好、学习能力也会提高。
      所以,我们不能满足“讲过了”,更要关注巩固了、掌握了,这样,我们才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才算达标。
    其次,改变我们学校现有的课堂模式
    魏书生说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首先我们要守住我们自己的优点。
      改革是为了解放学生,更是解放自己,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教师的教学境界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超过自己,老师由主演变成导演,由师长变成朋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要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目的是解决学生会学问题。
      
    当我们有的老师已经走在学校的前列,下一步,学校就应该整体拿出一个《课堂改革方案》。我们要统一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的任务为主线、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
    同时,我们要实现由老师的一言堂课堂,变学生人人学习的课堂。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在评价老师体系中也要有变化:把重点评教转向重点评学,不再主要看教师讲得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老师讲课的时间比例上多少为合适?一堂课老师讲多长时间为宜?现在有学校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
      但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能硬性规定时间。
    我觉得基本的原则是:只要是学生自己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学生不会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不能解决的老师再讲。

    喜***

    2019-02-06 01:56:41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