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肿瘤科

顽固性便秘要怎么治疗?

我从高三开始有这个毛病,经常还长时间不上厕所,最长的时候有一个多星期,那时经常去医院,医生开了很多的药,中药西药一大堆,吃了感觉一直没什么好的效果,现在也三年了,便秘还是那么的严重。
我很害怕经常便秘会引出其他的病来.....
| 2008-06-27 10:58:51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08-06-27 16:07:43
  • 答: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 
        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哪些人群易得便秘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

    查看全部>>

    答: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如果每天均排大便,但排便困难且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也应纳入便秘的范围。 
        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便意未尽,严重者出现食欲不振、头昏、无力等症状,这可能与粪便的局部机械作用引起神经反射有关。 
    哪些人群易得便秘
    便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症,在人的一生中,几乎每个人都曾患过便秘。在儿童和中青年中,便秘患病率为5%~15%,中老年患病率为20%~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患病率高达80%,长期卧床的老人,便秘患病率甚至达95%以上。
    以往治疗便秘的方法多半是以泻为主,泻剂虽然可以通便,但用药之后往往又出现继发性便秘。同时,泻药可使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起机体的水和电解质紊乱。随意最好的方法应该是食疗,在所有的果蔬中,能够快速去除便秘中,首选西梅,纯天然的西梅汁可以快速去除便秘,如果每天喝一被春天然的果汁还可以保持肠胃苗条。,
        便秘是怎样产生的? 
        直肠里面大部分时间是空的,当结肠的粪便进入直肠后,直肠才被粪便扩张,刺激直肠的压力感受器,通过排便反射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排便意向,排便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参与排便的效应器官,于是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松弛,膈肌和腹肌收缩,憋气,腹压增加,将粪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常排便过程。 
       某些因素导致直肠壁压力感受器迟钝,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失常,肠蠕动功能减弱,粪便不能及时排出,水分被过分吸收,大便干结形成便秘。 
    便秘的分类
    便秘一般分为两类:器质性便秘,是由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功能性便秘,多为损伤、药物以及不良生活、排便习惯所致。临床上所说的慢性顽固性便秘,指病程超过两年,经药物及各种非手术治疗难以奏效,而需要手术治疗者。原发性便秘指病因不清,治疗困难者;继发性便秘为先天性疾病损伤、药物以及手术等引起的。临床上为指导治疗而常用的分类如下
    1.直肠肛管出口梗阻型便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肌功能不良的顽固性便秘<,多见于女性,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服泻药常无效;重者,骶尾部坠胀。女性可伴有阴道或子宫脱垂,常需病人用手挤压阴道或手抠出存在直肠末端的干粪便。直肠指诊,可感知肛管内压力增高,直肠粘膜松弛、堆积,有的直肠前壁向阴道膨出。排粪造影和直肠压力测定可确定诊断,显示盆底肌功能不良,而结肠传输试验正常。这型便秘又分几种情况:
    ①直肠前突:多见于女性,依据直肠向前方突出程度分为3度,即轻、中、重度,其中重度需手术修补。
    ②直肠内套叠:又叫直肠内脱垂,多因直肠过长,加之长期排便用力,使直肠粘膜与肌层分离。指诊能触到堆积粘膜,可经肛门行直肠粘膜结扎,但效果不持久。
    ③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与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有关。指诊,肛管延长,肌张力增高;肛管压力测定,静息和收缩压均增高;X线检查存在"搁架征"。可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
    ④ 会阴下降综合征:为放射学诊断,上端肛管在耻骨联合与尾骨连线处,若排便时低于2厘米,即为会阴下降。
    2.结肠慢运输型便秘<:此类型,结肠运输缓慢,盆底肌肉功能正常,临床上表现无便意、便次少、腹胀;轻者口服胃肠动力药有效,重者可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吻合术。但需要排除肠激惹综合征。 
    便秘形成的原因 
    消化系统功能及其它相关系统功能平衡失调所导致的原发性、继发性因素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 
    (一)原发性原因 
    a.饮食因素 
    饮食过少,食品过精过细,食物中的纤维和水分不足,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刺激神经感受细胞,产生排便反射而引起便秘。 
    b.排便动力不足 
    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产后等,排便动力不足,使粪便排不干净,粪块残留,发生便秘。 
    c.拖延大便时间 
    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旅行生活等拖延了大便时间,使已到直肠的粪便又返回结肠,使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不引起排便感觉,形成习惯性便秘。 
    d.水分损失过多 
    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均可使水分损失,引起粪便代偿性干结。 
    (二)继发性因素 
    a.器质性受阻 
    肠管内发生狭窄或肠管外受到压迫时,可使粪便通过受到障碍,在肠管内停留时间过长,形成便秘。 
    b.大肠病变 
    如过敏性结肠炎、大肠憩室炎、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可引起大肠痉挛、运动失常,使粪便通过不畅而发生便秘。 
    c.药物影响 
    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吗啡等,铅、呻、汞、磷等金属中毒都可引起便秘。 
    长期滥用泻药,会使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应激性降低,因而导致顽固性便秘。 
    d.精神因素 
    精神上受到强烈刺激、惊恐、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或注意力高度集中等会使便意消失,形成便秘。 
    另外,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失去平衡也可引起便秘。
    
    
    西*** | 2008-06-27 16:07:43 57 5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