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怎么兴起来的

首页

为什么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怎么兴起来的

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怎么兴起来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7-01 07:30:14
      起脚饺子落脚面   
     
      
     
     
    我女儿要动身到德州读书去了,我妈打来电话,让我到她那里拿速冻水饺下给女儿吃,电话里传来老人家爽朗的笑声:“哈哈……,俗话说‘起脚饺子落脚面’。让我孙女出门前吃顿‘起脚饺子’,出门后交个好运。
      ” 母命难违,我立刻骑车前往。满头银发的母亲打着哈欠,拉开冰箱,取出一大包速冻水饺递到我的手中。看到母亲一脸倦意,我想:看来老母亲一定是一个人忙到半夜,包了这么多水饺。我心里有些愧疚:自己的女儿出远门上学,还要年过七旬的老母亲给做“出门饺子”吃,真不像话! 我是吃着母亲做的“起脚饺子”和“落脚面”长大的。
       四十多年前,我刚上初中,国庆节过后,我们学校师生到农村去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临行前母亲给我包了两碗水饺。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是用地瓜干面掺了一点白面做的饺子皮,是用韭菜、鸡蛋和海虾皮做的饺子馅,我感到又香又甜,直吃得满嘴流油、满头冒汗。
       到了农村,我果真交了好运,学校成立了一个宣传队,到师生们搞“三同”的村子里巡回演出,我们班六十多人,就抽调去我自己。别看我一不会唱歌,二不会跳舞,但是咱会说山东快书、讲故事,就凭这点小本事,每场演出,都获得轰动效应。腰没酸,腿没疼,就获得了和劳动积极分子等量的奖品。
      当时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妈妈做的“出门饺子”。 下乡“三同”结束后,回到家里。母亲又用地瓜干面掺了点白面,活成面团,一边听我汇报下乡见闻,一边在面板上用力地揉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片,用刀切成韭菜叶子宽的面条,随后在黑铁锅里熟上点油,放上花椒、姜片、葱末、盐,炒出油,添水烧开,下上面条……。
       那天的面条特香,我一连吃了三大碗,吃饱后一挺肚子,把裤腰带都撑断了。 母亲说:“这叫落脚面,也叫宽心面,回到家里吃宽心面,求得今后的日子顺顺利利、舒舒坦坦。” 后来,我下乡、上师范、教书后出差等等,母亲还是不厌其烦的为我做“起脚饺子”和“落脚面”吃,但我总觉得不如第一次吃的“起脚饺子”和“落脚面”香甜,尽管面粉换成了纯小麦精粉,饺子馅换成了精牛羊肉馅。
      我把这种感觉说给母亲,母亲说:“那不过是你对童年的一种感情留恋罢了!” 再往后,我兄妹几人的孩子渐渐地长大,目前已有五个孩子在外地读书和工作,每年的寒暑假,这五个孩子总是一到枣庄就兴致匆匆地到奶奶那里汇报学习、工作情况,吃“落脚面”;离开枣庄以前,也总要先去奶奶那里告别,吃上一顿“起脚饺子”,这似乎成了孩子们临行前的一种仪式。
       看着女儿吃完“起脚饺子”,打电话和奶奶道别,我猛然想到:几十年来,敬爱的母亲不正是用她辛勤的劳动给几代人身上倾注了浓浓的亲情和美好的祝福吗? 冬至风俗探微·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至作为“大似年”的重要节日,天长日久,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从观念到行为、语言都与冬至深深结了缘,尤其在饮食方面,受冬至节日气氛的重染,形成了流行广泛而又独具特色的丰富的饮食习俗,创造并传承了一些应节食品和烹调、酿造等方法,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享用。
         应节食品如饺子、馄饨,通行祖国南北,从台湾到黑龙江,到处都有“冬至饺子(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流传。   饺子和馄饨为我国各族人民都很喜爱的食品,不仅节日用以改善和款待客人,就是平时也多作为“家常便饭”;进入现代化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饺子、馄饨已经成为重所垂青的商品快餐,饺子店、馄饨馆到处林立,获得了“好吃不如饺子”的美誉。
      作为冬至主要应节食品的饺子,又不同于日常饮食和快餐,冬至吃饺子和馄饨,却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如馄饨,四川人叫“抄手”,广东人叫“云吞”,至迟在三国时就通行了,因其煮熟后像荷包蛋,为混沌初开,故名“馄饨”。冬至日吃馄饨却不是庆贺混沌初开,而是庆贺加之与混沌初开等同的“一阳出生”。
      吃水饺的历史要追溯到汉末。当时河南南阳出土了个“医神”张仲景。他原来在长沙局官,告老还乡是,正逢腊月。张仲景见到整天为生活奔波而衣不遮体的穷人,面对寒风刺骨的冰天雪地,好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冬至那天,他叫弟子们替他行医,自己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盘起火灶,专门熬一种“去寒娇耳汤”,舍给穷人们喝,以治疗耳朵冻伤,这种药汤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合煮而成的。
      人们和了汤,他又把剩下的羊肉和药材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称作“娇耳”(有的写作“矫耳”、“胶耳”),下锅煮熟,分给人们每人两只。喝汤吃“娇耳”后,人们浑身发暖,两耳起热,治好并保住了冻坏的耳朵,当冬至这一年中最冷的时刻到来之际,人们的耳朵很容易冻伤,每到冬至日,人们就模仿张仲景做“娇耳”煮食并和热汤,积久成俗,“娇耳”传久生变,又有了“饺子”、“扁食”、“水饺子”、“水点心”等地方性名称。
      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圆子是在南方流传着普遍的重要冬至食品之一,又称团子,团圆子、丸子、汤圆、冬至圆等,用糯米粉做成,有的加陷儿。古诗有“家家捣米做团圆,如是明朝冬至天”句。因圆子是圆的,可相争“阳圆”,所以,冬至吃圆子的主要用意是为了庆贺“阳生”,同时寄予祈求团圆喜庆之意。
      关于吃圆子的由来,在浙江南部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樵夫上山砍樵,不慎跌入深涧,不能脱险,就采摘状如汤圆的野生之物“黄精姜”来充饥,才免饿死。十几年后,樵夫遍体长了毛,身轻若燕,竟然飞回家里,但已经不会说话了,给他米饭也不吃。家里人就为他做了糯米汤圆,他一见汤圆,以为是黄精姜,就吃起来。
      后来慢慢恢复了本性,在冬至日竟开口与家人说话了。从此便有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   岭南月令诗说:“长至家家酒翁开,鲥鱼嘉?荐新来”。可知岭南一代是重视冬至吃鱼的,吃鱼是为了“荐新”。鱼、新皆属阳。吃鱼也,寓有“扶阳”之意。   在食品加工方面,人在冬至日也有不少创造和经验积累。
      如浙江人多在冬至日舂米,称作“冬舂米”,说是这天舂米可避免易碎和多粞,减少损耗;这天舂出的米久放不变质。绍兴人在冬至日酿造的“冬酿酒”,如“红酿酒”成乳白色,香气扑鼻,特别诱人;更有用特种技法做成的“酒窝酒”、“蜜殷勤”是飨老人、送亲有的佳品。
      湖南宁远人在冬至日“多割鸡宰猪,将肉阴干”,做成的“冬至肉”,“味甚香美”。为上等等,在现在仍有研究开发价值。( 。

    有***

    2007-07-01 07:30:1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烹饪方法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