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奥数”扼杀中国数学天才吗?

首页

“奥数”扼杀中国数学天才吗?

参加过奥数培训的中国学生中,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人考奥数纯粹是为了数学。尽管现在看起来数学学习很热,但是大家是带着“高考加分”的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 数学研究是需要兴趣的。如果没有兴趣,将很难持续长时间的研究。“奥数”扼杀中国数学天才吗?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16:04:09
      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认为:“奥数”扼杀中国天才 
        中国的国际级数学大师丘成桐表示,在中国十分受欢迎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简称“奥数”)正在扼杀该国的数学天才。 
      丘成桐前天应邀到北京清华大学发表以《几何三十年》为题的演讲。演讲前,他就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问题接受《中国青年报》的专访。
         丘成桐是1982年的“菲尔兹奖”得主,也是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华裔数学家。菲尔兹奖是世界性的数学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项目,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被誉是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四人。   报道指出,丘成桐对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感到吃惊。
      他认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   据报道,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个帮助中学生提升对数学兴趣的组织,国外的学生参加比赛纯属兴趣,利用假期参加培训,平常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丘成桐说,美国很多高中生都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培训,他邻居的儿子也参加这项比赛,这个孩子感觉很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奥数”成全民运动   但是在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意义完全不同,“奥数在高中成了最伟大的事情”,受到从学校到老师到家长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重视,几乎成了一项全民运动。   他表示,参赛孩子的理由多是“老师说这个比赛很好”,“可以免试上好大学”。
      所以一些在数学方面有些能力的学生被老师或者家长说服,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奥数。   丘成桐说,在美国,奥数比赛的奖牌不足以作为一流大学免试入学的理由,反而是一些小的大学把这个奖牌作为免试条件。   丘成桐指出,在他接触过、参加过奥数培训的中国学生中,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人考奥数纯粹是为了数学。
      尽管现在看起来数学学习很热,但是“大家是带着目的去学数学、拿奖牌。没有几个人是真正欣赏数学,是为了数学而去做数学。”   数学研究是需要兴趣的。与很多数学家一样,丘成桐自己一个项目经常要做上5至10年。如果没有兴趣,将很难持续这么长时间的研究。
         但学习奥数的学生知识结构局限性很大。丘成桐说,一个好的数学家,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持。可学习奥数的学生的知识面很窄,即使是数学本身,他们也欠缺很多训练。   人生成长中的遗憾是另外一个方面。丘成桐说,一个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不仅是学问的增长,还包括为人处事,但一些学生进入奥数训练后,每天埋头学习,朋友减少了,接触的知识面也很狭窄。
      有的学生因此毁掉了自己的前途。   丘成桐手下曾经有一个博士后研究生。他是一个天才:12岁上大学,20岁拿了博士,后来跟着丘成桐做博士后。也正因为他是一个天才,从小没人与他交往,他没有自己的朋友。不到两年,他发疯了。   丘成桐不理解的是,国内把奥数的地位抬得很高。
      他说,出奥数题目的人可能不是一流的数学家,因为第一流的数学家很少参与这样事情。既然如此,奥数比赛本身水平的高低就是有问题的。参加奥数比赛得奖,对学生来说,只是表明他有能力解决非一流数学家的问题。但是对于一个研究数学的人来说,这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丘成桐的老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生前最后几年在南开大学度过。当他在校园散步时,常被一些中学生慕名拦截。他们拿着奥数的题目向陈省身请教,陈省身的答案却是“我不会做。”   丘成桐说:“我不赞成国内这样训练参加奥数的学生们。” 。

    童***

    2019-02-18 16:04:09

其他答案

    2019-02-18 16:14:07
  • 这不是“奥数”的错,主要原因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太少,和
    我们的教育资源奇缺。拿“奥数”说事,是为了推卸责任。
    除了掩盖错误和推卸责任,就不能会点别的吗?
    对吃不上饭的人,大讲饮食平衡,合适吗?
    有些有点影响的人拿“奥数”说事或应试教育说事,而不说
    是什么造成的,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不了解中国的情况,
    另一种是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太少推卸责任。
    应试教育不是好的制度,但对中国的现状来说,
    是不好的制度中最好的。
    真正搞数学的人,都明白学“奥数”和搞数学是两马事,但
    “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正在扼杀我们的天才。”是非常错误的,
    因为真正扼杀我们的天才是观念,政策和制度。
    “奥数”即使想扼杀我们的天才也没有能力,在科学领域得过
    奖的人,说话应准确,不把问题的根本原因搞清楚就讲话,是
    不负责任的。真正关心教育的人应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
    

    泡***

    2019-02-18 16:14:07

  • 2019-02-18 15:55:38
  • 真正的数学天才不会为奥数而奥数
    ——他们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数学欲望而学习奥数,然后因为学得极好而被别人弄去竞赛。最终要么竞赛得奖后继续走自己喜欢的数学之路,要么因不适应考试制度而战绩平平,隐退“江湖”,不随大流。
    或者另外一些天才根本不满足于别人的灌输而更愿意采取以自学为主的方式:那样没有思维定式并且速度超快。
    奥数真正扼杀的是脑子好使但是没有主见和远见的人,他们学奥数并不由自己的兴趣决定,只是因为好胜或者被迫,并且学好之后发现自己对此基本没有兴趣,并且数学对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东西没有任何帮助——这才是悲哀~~
    不过在我看来,大部分奥数获奖者都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思考者,他们在对自己人生的把握上同样是思考者,所以他们基本没受奥数的“戕害”,更谈不上“扼杀”。虽然他们后来的发展很可能不在数学领域,但数学对他们的真正所爱大概都有不小帮助的,这样也不错啊~
    你说呢?

    N***

    2019-02-18 15:55:38

  • 2019-02-18 15:42:29
  • 没错  很多事例已经充分论证了这一点  别看我们有那么多奥数冠军 可是真正作出成绩的 没有一个是那些人 

    D***

    2019-02-18 15:42:29

  • 2019-02-18 15:17:58
  • 虽然几乎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学过数学,但是真正喜欢数学的人总是绝少数,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的恐怕只能是凤毛麟角了,这与奥数不奥数没有关系,谈不上扼杀不扼杀的。但是有一个问题确实很可以值得我们深思,中国人都非常看重考试,也非常善于考试,这大概是自古以来养成的,并非只是当前教育的弊端,而且要改变很难。
    奥数侧重的并不是数学理论,而是数学的应用,与高等学校在经常举行的数学建模比赛是一对孪生子,本来目的是非常好的,可是最后还是变味了,成了应试竞赛,原先设想的作用当然也就不会有了。

    假***

    2019-02-18 15:17:5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数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