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遇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怎么?

首页

孩子遇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怎么?

孩子遇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怎么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23 13:30:27
  •   1。注重题材的现实性,体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价值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数的运算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它与其他运算一样,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也是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工具,但它的这些价值只有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才能表现出来,换句话说,学生只有通过从具有现实性的题材中去发现除法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价值。
      所以,本单元教科书在价值取向上,注重选取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题材,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实用价值。例如,在口算学习时,引导学生解决游乐场及学校新生分班中的数学问题;在笔算学习时,引导学生解决养鸡场中的数学问题。
       2。口算、估算与笔算结合,培养学生的数感 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计算,具有选择适当算法(如口算、估算、笔算、使用计算器计算)实施计算的经验,是数学教学中培养数感的重要内容。在除法运算中,口算、估算与笔算联系十分紧密。具体讲,在笔算的试商时,首先可以把被除数、除数看作整十整百数,并用口算的方法找到初商,体现了口算和估算在笔算中的作用。
      所以,本单元教科书没有在笔算的试商中把口算、估算结合起来去找初商,这不但体现了3种计算方法的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3。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乘除法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在这些关系中,隐含着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
      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单元教科书安排探索规律这一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算式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其中包括商不变的规律。同时,也注重让学生把探索到的规律进行运用,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单元中,继续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体现了解决问题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的编写理念,突出了解决问题的课程价值,不但有利于落实《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也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巩固。
      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上,不但注重内容的现实性,体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应用已经学习过的做工问题、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5。注重知识的整理,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人的认识过程是按总体——部分——总体这一顺序进行的。
      本单元安排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整数除法。因此,在这里安排整理与复习,不但有利于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知识更好地掌握,也有利于让学生在认知结构中沟通有关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加充实、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本单元安排的整理与复习,既有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又有对各种计算方法的系统复习,同时安排了相关的练习来达到巩固、运用的目的。
       (三)教学提示 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提供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实际背景材料,让学生产生问题的需要和计算的需要,体会计算的价值,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具体可从以下四方面去考虑: 1。重视原有知识在新知识学习中的迁移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
      数学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推动后继知识学习的重要经验。在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已有表内除法,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如200÷4,840÷4)的口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等认知基础,这些计算方法,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都可以借鉴。
      例如,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也有试商的过程,只不过除数是一位数,每次试商时最多只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根据乘法口诀就能找到准确商,不需要调商,但计算过程中的试商仍然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沟通知识的这种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把口算、估算结合,让学生掌握试商方法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最大的障碍是试商的准确,即学生不易找到准确的商而导致计算速度慢和计算的正确率低。克服这一障碍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试商方法,减少调商的次数。
      因此,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应注意把口算、估算结合起来,突出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在试商中的基础作用,让学生结合估算和口算去找初商,切实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规律。例如,计算612÷34时,首先引导学生把612看作600,34看作30,600÷30=20,所以在十位上商2。
       3。尊重学生对算法的选择 由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已有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口算和解决问题时,其思考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理解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如口算200÷40,学生可以想乘法算除法,因为40×5=200,所以200÷40=5,也可以想20里面有5个4,200里有5个40。 4。注意三位数除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前面已讲到,除法是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本单元教学中,不能单独为掌握计算方法而教学,而应注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现实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实用价值,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主动探索的心理需要。
      为此,除了在例题学习时,注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外,还应注意在练习中为学生运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搭建活动平台,使他们感受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实用价值。 (四)各节教学内容分析和教学建议 口算和估算(第100~103页) ? 1、教学内容分析 第99页的单元主题图(如下图)反映的是能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境和有关信息。
       单元主题图的4幅图片为学生理解问题提供了形象支撑,中间的数据信息与图片中的情境结合,至少可以构成4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用以前的知识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提供课程资源。其中,主题图中左上方的情境图和第1条信息是第100页例1的课程资源,右上方的情境图和第2条信息是第101页例2的课程资源,左下方的情境图是第104页例1的课程资源,右下方的情境图是第116页例1的课程资源。
       第100页例1教学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该组内容既是前面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表内除法的发展,也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打下基础,该例题以主题图中的题材为课程资源(如下图),从情境中引出了两个数学问题。
       第1个问题是整百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教科书上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一是想乘法算除法,即因为40×5=200,所以200÷40=5;二是把200与40去掉一个0来算(都缩小10倍),从而计算200÷40的商。这里学生虽然还没有学习商不变的规律,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口算方法。
      第2个问题是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该问题教科书也呈现了两种口算方法,一是想乘法口算除法;二是根据除数变化引起商的变化规律来口算几百几十的除以整十数,即先将40缩小10倍是4,计算出840÷4=210,再根据840÷4=210算出840÷40=21(因为除数缩小10倍,商就扩大了10倍,所以在210的基础上再缩小10倍得21)。
       第100页的课堂活动主要是对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的巩固练习,但题中将6道题目分成3组,每组的上下两道有一定的联系。换句话说,学生通过上下两道题的联系,不但加强了口算练习,更促进了学生对口算方法的认识和掌握。作为课堂活动,比较注重活动性,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交流口算方法。
       例2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该内容以整百数、几百几十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为认知基础,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的进一步发展。该例题以主题图中的题材为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涉及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本例题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的同时,掌握行程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另一种形式:路程÷速度=时间(或路程÷时间=速度)。
      例题采用文字与图片结合创设情境(如下图)。 从情境中引出了两个数学问题,第1个问题通过解决该校师生乘普通客船去三峡大坝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该问题的估算方法灵活,一是可以把624看成600,把23看成20估算,结果大约是30时;二是把624看成620,把23看成20估算,结果大约是31时。
      第2个问题通过解决该校师生乘坐快船回重庆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该问题教科书没有呈现具体的估算方法, 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第1个问题的估算的估算方法,继续探索624÷52的估算。从624÷52这个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看,其估算方法一般只有1种,就是把624看成600,把52看成50。
      估算结果大约是12时。 在例2教学后,学生对解决已知路程和速度求时间的问题有了较充分的体验,由此教科书注意让学生通过议一议的方式发现行程问题中另一种数量关系,即,路程÷速度=时间。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学生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说出“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
      通过本环节的教学,学生对简单的行程问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有了全面的掌握。 第102页课堂活动安排了一个题目,以行程问题为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结合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包括了求时间与求速度的问题。从计算方式看,既有估算,也有口算和笔算。该活动用公路上的路标为背景呈现信息(如图),不但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也有一定的综合性。
      通过本问题的解决,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该题目包括3个问题,第1个问题计算小轿车到达哈密市的时间,直接可以用180÷90,通过口算得2时。第2个问题计算客车行驶的速度,直接用581÷7,可以通过笔算得到客车的速度是每时83km。
      第3个问题计算货车到达乌鲁木齐市大约要多少时间,直接用762÷75,通过估算得出结果大约是10时。 练习十九安排了8道题,其中第1~4题与例1对应,主要是进行口算练习和利用口算解决问题。第1,2题是通过纯粹的口算练习让学生巩固口算方法,提高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能力;第3,4题用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巩固口算方法的同时,感受到整百数除以整十数口算的价值。
      第5~8题与例2对应,主要是进行估算练习和用除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5题是纯粹的估算练习,让学生巩固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第6题也是用估算的方法找到括号里应填的数,但本题既可以用除法估算,也可以用乘法估算,比如40×( )<170,可以想170除以40大约得4,也可以想40与4相乘接近170。
      第7,8题是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7题用母子看电视对话为情境呈现问题,有较强的生活性和一定的趣味性,该题目比较简单,可以直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第8题用文字与图片结合呈现信息,包括求时间和速度的估算,有一定的综合性。 ? 2教学建议 对于第99页单元主题图,主要是要利用他引出本单元的课题。
      在教学时,可以用多种方式呈现信息。一是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主题图中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事、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然后教师指出,这些问题要用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因此,我们今天开始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展示主题图,在展示时,可以将主题图分成4幅画分别呈现4个情境,并结合情境呈现相关的信息,让学生观察情境后再提出问题,从而引出课题。
      但在主题图的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里不必要求学生解答,只是起到引出课题、激发认知需要的作用。 教学第100页的例1时,一是可以先对情境做适当的改造,进行。

    杨***

    2018-05-23 13:30:27

  • 2018-05-23 12:14:27
  • 列除法的竖式就行了。
    麻烦好评, 谢谢

    即***

    2018-05-23 12:14:2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