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儿科
高热惊厥后

什么是高热惊厥?

什么是高热惊厥?怎么处理?
可*** | 2016-06-16 15:31:14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2016-06-16 15:36:14
  • 
    热性惊厥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有关,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也可伴发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 小儿初次发病在2个月至五六岁之间。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性传 染病等发热的初期,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后恢复快,精 神状况、食欲无明显下降,无明显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查体无明 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无生长发育异常,排除中 枢神...

    查看全部>>

    
    热性惊厥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有关,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也可伴发于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 小儿初次发病在2个月至五六岁之间。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性传 染病等发热的初期,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发作后恢复快,精 神状况、食欲无明显下降,无明显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查体无明 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无生长发育异常,排除中 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后,应首先考虑 该病。若患儿既往有类似病史,或有类似家族史,更支持该病。
    
    单纯型热性惊厥一般预后良好,很少遗留后遗症,随着年龄的增长, 发作几率也逐渐减少。复杂型热性惊厥部分可转为癫痫,可能需要长期 治疗。热性惊厥反复发作或发生惊厥持续状态的患儿,可能对大脑造成 损伤,遗留后遗症。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惊厥的鉴别见表1。
    
    表1单纯型热性惊厥和复杂型热性惊厥的鉴别
    
    
    
    
    
     
    
    
    
    单纯型
    
    
    
    复杂型
    
    
    
    
    
    起病年龄
    
    
    
    6月〜3岁(1〜2岁为高峰)
    
    
    
    可在6月龄以内或6岁以上
    
    
    
    
    
    惊厥时的体温
    
    
    
    尚热
    
    
    
    可低热(<38℃)
    
    
    
    
    
    病史
    
    
    
    多有家族史
    
    
    
    可有围生期脑损伤史
    
    
    
    
    
    发作类型
    
    
    
    全面性发作
    
    
    
    部分性发作
    
    
    
    
    
    持续时间
    
    
    
    < 15分钟(一般<5分钟)
    
    
    
    ≧15分钟
    
    
    
    
    
    1次热程惊厥次数
    
    
    
    <2次
    
    
    
    ≧2次
    
    
    
    
    
    发作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无
    
    
    
    可有
    
    
    
    
    
    热退后1〜2周脑电图
    
    
    
    正常
    
    
    
    可有异常
    
    
    
    
    
    总发作次数
    
    
    
    <5次
    
    
    
    ≧5次
    
    
    
    
    
    预后
    
    
    
    好
    
    
    
    差,易复发
    
    
    
    
    
    急救措施:使患儿平卧或侧卧,头侧向一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 吸。伴有青紫者供给氧气,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可同时给予必要的降 温措施,如温水擦浴等。不必把压舌板、筷子等塞入患儿口中,否则可能 造成误伤。
    
    急性发作期(抽搐)的镇静止惊:多数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一 般1〜3分钟,很少超过10〜15分钟,如有持续的惊厥发作,应尽快送往 医院救治。急性发作时可选用起效较快的镇静止惊药物,如地西泮、水合 氯醛、咪达唑仑、氯硝西泮等。
    
    控制脑水肿:惊厥发作时间长或反复频繁惊厥发作,可用甘露醇降低 颅内压。
    
    病因治疗:控制感染。
    
    其他对症治疗:积极降温,避免高热,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曾*** | 2016-06-16 15:36:14 61 1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