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过分水岭 温庭筠 习题求解

首页

过分水岭 温庭筠 习题求解

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换成“却”或“亦”?为什么?

2.有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有情”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31 01:30:32
  •   1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 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饰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2 同意。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 但眼前这条溪水 ,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 是用来引出“ 有情 ”、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 ,是一篇眼目 ,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述 。“得同行”的“得”字中, 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悦;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在“入 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可以看出“有情”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黄***

    2018-10-31 01:30:32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