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

首页

什么是数形结合思想?

在解题中如何应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5-29 16:49:25
      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一类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一类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一类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 
    数形结合是一个数学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或者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像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的精确刻划与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
      “数”与“形”是一对矛盾,宇宙间万物无不是“数”和“形”的矛盾的统一。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像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
      在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彻底明白一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以及曲线的代数特征,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既分析其几何意义又分析其代数意义;第二是恰当设参、合理用参,建立关系,由数思形,以形想数,做好数形转化;第三是正确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本身就可以看作是数形的结合。如: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借助于直角三角形来定义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借助于直角坐标系或单位圆来定义的。 。

    w***

    2006-05-29 16:49:25

其他答案

    2006-05-29 16:55:23
  •   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内涵
    “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这是华罗庚教授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刻、透彻的阐释。具体地说,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问题的背景、数量关系、图形特征,或使“数”的问题,借助于“形”去观察;或将“形”的问题,借助于“数”去思考,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称为数形结合思想。
       事实上,数形结合思想,就是用联系的观点,根据数的结构特征,构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图形,并利用图形的性质和规律,解决“数”的问题;或将图形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转换成“数”的信息,弱化或消除“形”的推理,从而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来解决。 给“数”的问题以直观图形的描述,揭示出问题的几何特征,就能变抽象为直观;给“形”的问题以数的度量,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更能从本质上深刻认识“形”的几何属性。
       二、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课本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比如: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涉及集合的运算,常常采用文氏图,数轴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在研究函数时,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的图象,再通过函数的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或通过图、表的分析,抽象出变量之间的规律,再通过变量之间的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掌握图、表的变化趋势;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构出适当的图形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往往十分简捷。
       又如,笛卡儿用数形结合思想将长期对立的代数与几何有机结合,创立了数学的一大分支——解析几何,构建曲线与方程的理论,集中解决了两大问题:已知曲线求方程和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 下面举例说明数形结合的奇妙。 例1:已知实数 满足 ,求证: 分析:分析:记 ,那么d的几何意义是直线 : 的点与定点M(-2,-2)的距离,由点M到直线 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几何的知识知, ,即 。
       例2:已知 ,且 ,求证: 。 分析:要解决本题是很容易的,但我们从“形”的角度来认识和解决这个问题是十分有趣的。记 ,那么d的几何意义是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原点O(0,0,0)到平面 上任意一点的距离。设平面 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z轴的交点分别为A、B、C,则OA=OB=OC=1,那么正三棱锥O—ABC的侧棱为1,侧面的顶角均为90°(如图)。
      由等体积法易得,点O到平面ABC(即平面 )的距离为 , 从而 ,即 。 例3:若实数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分析:方程 表示的图形是以C(-4,3)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如图)。记 ,那么d的几何意义是圆上的动点M与原点O的距离。
      连接OC并延长,交圆于A、B,则 ,则 。所以 的取值范围是[4,64]。 例4:已知方程 ,当k为何值时,方程恰有①四个解?②三个解?③两个解?④无解? 分析:本题若采用代数的方法,十分繁杂,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则一目了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作函数 和 的图象(如图),那么当 时,方程有两个解; 当k∈(0,3)时,方程有四个解; 当k=3时,方程有三个解;当 时方程无解。
       例5:设 ,试求使方程 有解的k的取值范围。 分析:∵方程有解,应满足条件: 上述条件组等价于 。 在同一坐标系下作直线 和曲线 ,如图,根据平行直线系与等轴双曲线弧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应满足: 或 ,由此可得,k<-1或0<k<1。
       综上所述,k的取值范围是 。 以上仅例举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方程与不等式方面的应用,对于它在函数、三角函数、复数、解析几何方面的应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

    j***

    2006-05-29 16:55: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数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