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诈马宴”的来历是怎样的?

首页

“诈马宴”的来历是怎样的?

“诈马宴”的来历是怎样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7-01-02 21:24:30
  •   诈马宴”是蒙古族特有 的庆典宴飨整牛席或整羊席。“诈马”,蒙 语是指煺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 畜宰杀后,用热水煺毛,去掉内脏,烤制或煮制上席。又说:“诈马宴”始于元代。这一古朴 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圣主诺颜秉政 发展为奢华的宫廷宴。
      而《蒙古食谱》一书记载说:“在蒙古 族的历史上,喜庆大典或隆重祭祀,都要 摆放诈马宴,它是蒙古族全羊席之一种, 全称为‘绵羯羊整羊诈马宴’。”《蒙古风俗录》一书则提出:“蒙古食 谱中最为贵重的膳食是整羊、整牛宴席 (普通是以羊为主菜的蒙古全羊席,有烤 全羊、整羊、羊五叉),蒙古人统称‘诈马 宴’。
      ,’“诈马宴”,又称诈马筵、奢马宴、簇马宴、质孙宴、只孙宴和衣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诈马”是波斯语 “jaman”——“外衣”的音译,有节日、庆典 和御赐服饰之意,实质上是一种成因复杂 的高规格的宫廷统一着装宴会。它由蒙 古、元朝宫廷及宗王斡耳朵设置,与宴者 必须着一色的服饰,故名。
      也有人考据出,“诈马”是蒙语“jisun” 译音,意为颜色。元代宫廷大宴,与宴者 服装都是同样颜色,称“质孙”。《元史• 舆服志》:“质孙,汉言一色服也,内庭大宴 则服之。冬夏之服不同,然无定制。凡勋 戚大臣近侍,赐则服之,下至于乐工卫士, 皆有其服。
      精粗之制,上下之别,虽不同, 总谓之质孙云。”元代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藏家柯九思 作《宫词》吟诵道:“万里名王尽入朝,法官 置酒奏箫韶。千官一色真珠袄,宝带攒装 稳称腰。”他在诗下自注说:“凡诸侯王及 外番来朝,必赐宴以见之,国语谓之质孙 宴。
      质孙,汉言一色,言其衣服皆一 色也。”清代诗人查慎行在《渎山酒海歌》中 也有这样的诗句:“侍臣多着质孙衣,天子 亲临诈马宴。”再如大学问家章炳麟在《訄 书•订礼俗》中写有:“蒙古朝祭以冠幞, 私燕以质孙。”“只孙宴”一说见于元代国史院编修 周伯琦的《诈马行》诗序:“国家之制,乘舆北幸上京,岁以六月吉日,命宿卫大臣及 近侍,服所赐只孙珠翠金宝衣冠腰带,盛 饰名马,清晨自城外各持彩仗,列队驰入 禁中;于是上(皇帝)盛服御殿临观,乃大 张宴为乐。
      惟宗王、戚里、宿卫大臣前列 行酒,余各以所职叙坐合饮。诸坊奏大 乐,陈百戏,如是者三日而罢。其佩服日 一易,太官用羊二千,马三匹,他费称是。 名之曰只孙宴。只孙,华言一色衣也。俗 呼为‘诈马宴’。”明代皇甫庸于《近峰闻略》中云:“元 亲王及功臣侍宴者,则赐冠衣,谓之只孙。
      
       今仪从所服团花只孙,当是也。”明朝周宪 王的《元宫词》这样写道:“健儿千队足如 飞,随从南郊露未唏。鼓吹声中春色晓, 御前咸著只孙衣。”以上可以看出,盛大的“诈马宴”上, 与宴者必须穿戴皇上赐的“只孙服”盛装 赴宴,要连续欢宴三天,而且服饰要一天 一换。

    危***

    2017-01-02 21:24:3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烹饪方法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