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试论“上下联的关系”

首页

试论“上下联的关系”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10-08 19:29:11
      网上搜得的,共同学习!呵呵!    
        楹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格式、体律逐渐完备,种类越来越多。就上下联的关系来讲,大体上可以分为五类:
        1。工对
        工对,也称严式对。就是上下联的文字、语句对仗十分工整、贴切。即词性相当、节奏相同、结构相似。
      请看下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香。 联中“沧”对“蓝”均为颜色词,“海”对“田”均为地理名词,“月”对“日”均为天文名词,“明”对“暖”均为形容词,“珠”对“玉”均为珠宝名称,“有”对“生”均为动词,“泪”对“烟”均为名词,上下词性相对十分严格,可谓工对之佳作。
       再如郑板桥的一副题联,对仗也相当工巧: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春”对“夜”对天文名词相对,“风”对“雨”亦然,“放”对“瞒”为动词相对,“胆”对“人”为名词相对,这里的“放胆”对“瞒人”更显其工,“来”对“去”为动词相对,“梳”对“润”为动词相对,“柳”对“花”为花木类名词相对,初学做联,应多遵循这种对仗手法。
       再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在联语中,“芦苇“和“竹笋”同属名词,尽管结构方式不同(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也算工对之列。如果对仗刻意求工,反成纤巧,并不可取。 2。
      宽对 宽对,就是指联中的绝大部分对仗工整,这是相对于工对而言的。宽对与工对无明显界限,一般认为,半对半不对就属宽对,就是说做到词性相同、句法结构相同的对仗就可以了。如厦门太平岩联: 石为迎宾开口笑; 山能做主乐天成。
       联中“石”与“山”、“迎宾”与“做主”对仗甚工,但“开口笑”与“乐天成”则不严谨。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笑”与“成”词类也不相对。我们称其为宽对。 还有北京梁家园春云楼联,也属宽对: 槛外远山排闼绕; 楼前积水当湖看。
       “远”对“积”,词类明显不同,但再看“远山”、“积水”却又近似,可以相对。这就是工对与宽对的区别所在。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香菱谈诗说:“若有了奇句,平仄虚实不对也使得的。”提出了“不以辞害意”的宗旨。一副对联,形式固然重要,但主要还是其内容。
      古人提倡只要表现手法好,可以破格,要格律服从于内容。 3。当句对 当句对也称句中对、自对。对联不但要做到上下相对,有的多句联(或长联)本句之内前后也相对。它不但可以解决在某些词语求对时遇到的困难,而且可使对联,特别是较长的联对灵活多变,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效果,如岳飞墓联: 将军报国,宰相和戎,义愤动千秋,臣节无惭追壮缪; 庙拓明朔,陵依霞岭,馨香绵万载,孤忠共喻有蕲王。
       联中的“将军报国”不仅对下联的“庙拓阳朔”,而且还与本句的“宰相和戎”相对仗。下联亦然。此种对句形式音乐感强,使人读之上口,铿锵有致。 4。单句对 有的联在本句中自对,但上下句却不相对,我们称之为单句对,如苏州月驾轩联: 在山泉清,出山泉浊; 陆居非屋,水居非舟。
       上联句中“在山泉清”对“出山泉浊”,却不能与“陆居非屋”相对,如结构得体,浑然一气,符合单句对的要求,自然可以为用。 5。借对 借对就是利用汉语的特殊特征,在一词语同时具备两种意义的状态下,作者在联中用的甲义,又借用它的乙义同另一词相对,如: 人近百年犹赤子; 天留二老看玄孙。
       联中在用“赤子”(初生婴儿)和“玄孙”(曾孙之子)的甲义相对的同时,又借“赤”(红色)和“玄”(黑色)的乙义相对。 有的这种对仗不借语义而借语音,如: 尧天舜日舒清景; 晋水泉山映紫云。 即在上联中借用与“青”同音的“清”与“紫”相对。
      有的还可以借结构相似的词语来相对,如湖南桃花源联: 境辟太元年,看流水桃花,洞口不生寄奴草; 地犹武陵郡,喜垂鬓黄发,村中时见避秦人。 联中“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构词方式属动宾式,与下联动宾结构“避秦”相对。 就上下联的语意关系上来讲,大至可以分为三类: 1。
      正对 所谓正对,亦叫同类对、并列式。就是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为关联,互为补充,说明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但二者又合谐地处在统一的意境中。如: 春水接天长,一网收来鱼满载; 东风吹地暖,千锄种下谷盈仓。 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 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
      (郭沫若为黄继光牺牲十周年题联)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塔凌云,一日江山,无边清静; 金灯代月,十方世界,何等悠闲。 这些楹联的上联与下联内容基本相同,它们互相补充,都只具有“一面性”的特点。
      这种形式的楹联在联语中占有相当比重。 2。反对 所谓反对,即上下联的内容相反,或相对称,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照,使楹联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 坚持实事求是态度; 反对弄虚作假歪风。
       藕入池中,玉管通地理;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宁为玉碎; 不作瓦全。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中有“反对为优”的说法,就上述楹联以“反对”方式命意言事来看,确能引人注目,其艺术效果也不同一般。
       3。串对 所谓串对,亦叫流水对、走马对,即上下联意思相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上下联紧相衔接,联贯而下的联语。如: 直登朱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要想着收咱失地; 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一失足成千古笑; 再回头是百年身。(唐寅) 上列楹联,上下联的命意顺承连串,均有珠联壁合、一气哈成之妙。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谈到正对、反对时曾断言:“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这未免过于形式主义了。
      其实不论是正对、反对还是串对,只要立意好,构思巧,用词妙,富于哲理,令人感奋,即为佳联。 。

    冷***

    2009-10-08 19:29:1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