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么写诗啊?

首页

怎么写诗啊?

怎么写?要5律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01 01:23:47
  •   写诗需要积累,无法速成,下面把写诗最重要的声韵因素介绍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
    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
      语音的高低、升降、长
    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
    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
    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
    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
    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调类。
      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
    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
    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
    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
      西南方言中(从湖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
    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
    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
      
    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疏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让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
    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
      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
    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
    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
    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
      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
    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骑兵。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还。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开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
    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落。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
      “望”、
    “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
    “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
    两读的,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就讨论平仄问题。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
    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
    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
    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
    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
    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
    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
    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
    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律诗的平仄及词的平仄中还要详细讨论。
      现在
    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
    人),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
    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
      象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
    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
    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
    清楚自已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
    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已方
    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
    言里都归了阳平。
      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
    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
    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
    声也是仄声。
      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
    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
    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
    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 -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就湖北、四川、云南、
    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
    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
    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夏***

    2018-11-01 01:23:47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