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孩子如何才能养成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首页

孩子如何才能养成好的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16 11:15:06
  •   给孩子10个气质
    “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这是每个家庭对孩子最大的愿望,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书香之家孩子易成才,这是大多情形下的常理。台湾有个在美国教了20年书的心理学家,对媒体记者说:“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什么东西最影响他的一生呢,是父母亲的地位、成长的环境、生活的城市、学校的优良、交友的善恶吗?对,这些都有影响。
      但最简单、影响最大的是,看这个孩子的家里是不是到处都有书,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四面都有书的家庭环境里长大,他多半会成才。”
    很多年轻人都已经做爸爸妈妈了,怎么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父母亲呢?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你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元的存款,而是教给他们10个气质。
      
    第一,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第二,非常勤快地阅读。
      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阅读,首先是对艰深文本的阅读,也包括对网络信息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身边真实信息的关注等。
      
    第三,可以和任何人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会写。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
      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第五,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现在内地去美国留学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第六,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骄骄者。
    第七,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批评。
      很小的时候外婆就告诉我:“敬人者受人敬”。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第八,有环保的观念,要留给下一代一个完好的地球。其实,如今很多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在满足个人生活舒适的情形时,常常是不顾和忽略“环保”概念的。
      比如,装修一间房屋你使用了多少木材,那样对人类的未来会带来灾难吗?配置家庭影院、音乐中心时,你考虑过播放时的分贝会干扰邻居、带来噪音污染吗?吃各式食品,特别是品尝野味时,你想过哪些食品的原材料是应该控制和保护的呢?等等!
    第九,教育并培养周围的人。
      不仅懂得自己学习、自己阅读,而且会带动和影响身边与周围的人们共同学习,这会给自己的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营造一个理想环境,学习渐渐地会在自己的周围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第十,与外界友好地接触。善于接受外界世界,善于接受崭新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新东西并且不断去接受它,这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家庭能给孩子们留下了这10个气质、10种能力、10种习惯的话,那么孩子的一生会受用不尽。

    孩子最恐惧听到的“十句话”
    这十句话是:“傻瓜,没用的东西!”、“你简直是个废物!”、“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我说不行就是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求求你别再这样好吗?”、“你若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你做这种事情,真让我伤心透了。”、“你又做错事了,简直坏透了!”
    想到孩子们。
      如果他们从小到大,从家长、老师那儿听到的都是类似的话,他们哪还有积极性来学习?一直说不要太早给孩子贴“标签”,其实这些话中就隐藏着“标签”,给孩子强烈的暗示。一直生活其中的孩子,学习、生活不会有多大乐趣,对与未知的一切,他们也没有好奇心,他们有的只是敷衍与无所谓。
      我们家长、老师,应用鼓励的话、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给他们一次次机会,相信他们终究会长大、会成熟,如同我们成年人自己的成长一样(我们也是经历了许多才成为现在这样的)。我们应常常想想自己小时侯,设想小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而后对症下药。
    又想起曾看过的《实话实说·婆媳关系》中谈到的一件事:小孩讨人喜欢,大人给东西,小孩想要又不敢拿,用目光征询奶奶意见,奶奶制止。
      回家后外国媳妇说婆婆是侵犯了孩子的人权,因为不是孩子自己去讨、要,而是他人自愿且表示爱意,拿不拿应由孩子做主,你奶奶这么一制止,给孩子欢天喜地的心情带来了创伤。
    且不说东西方差异,这里涉及的是把孩子当什么来看待。他若是独立、完整的,他就该有自己的选择权,父母、老师仅是引导。
      可在我们生活中,是父母、老师为孩子决定着,孩子被动生活着。难惯会有孩子最恐惧的话出现。我们家长、老师要把孩子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与我们一般大小、拥有同等权利的人来看待,这样恐怕就不会有类似的事发生了。
    家长请学着这样教育孩子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是无从谈起的。
      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诀就是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值得信赖与尊敬的朋友。
    优秀的“律师”总是能从自己的当事人角度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这样才能打好“官司”。所以,要积极影响孩子,就要先当孩子的“律师”。
      
    真正尊重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想得开一点
    父母与孩子的许多矛盾往往是因为父母“想不开”。比如,让孩子学钢琴,孩子就是不想学,父母就容易“想不开”了:一是花这么多钱买钢琴、请老师,你还“狗咬吕洞宾”?二是别的孩子都在学,你不学,以后万一升学有“加分”,岂不吃亏?三是都说学钢琴提高智力,还能陶冶气质,反正学总比不学好。
      这么一说,孩子当然得跟父母急。
    指点迷津:在遇到与孩子意见有分歧的时候,父母不妨先考虑一下孩子的意见,看是否有道理。与孩子一起讨论,可以相互妥协,各让一步。比如对孩子说:“我同意你放学回来先看一会儿电视,但是,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在晚上8点前写完作业。
      ”如果双方意见统一了,就要制定计划照着做。如果意见还是统一不了,先搁搁再说。在等待的时间里,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诱引”孩子“上钩”,比如,真想让孩子学钢琴,不妨在这段时间带孩子听听音乐会,或者请个懂音乐的朋友到家里弹弹那台钢琴。
    想得少一点
    一位教育家说:“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
      ”也就是说,对孩子要放开另一只手。
    有些父母也想让孩子多实践,但真到做的时候,不是怕孩子做错:“算了,还是我来吧。”这样,孩子的许多权利就被剥夺了。
    指点迷津:父母可以在孩子做事前先想想,孩子如果失败,最大的害处是什么?如果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就不用管了。
      
    想得通一些
    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秘密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营养品。
    人们都知道,走向独立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之一,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前提。对于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
    指点迷津:1。允许孩子有秘密。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
    2。教会孩子辨别危险。可以在平时多与孩子交谈,让他们学会识别危险。
      比如,私下与网友见面可能有哪些危害,与男生单独呆在一个房间可能遇到的情况。让孩子明白哪些“秘密”是有害的。注意,在谈论这些话题时,不要针对孩子,父母只要真诚地说出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不要对孩子说“你可千万不能怎样怎样”,孩子一听到这种话就会烦躁,还很可能反驳。
      
    3。给孩子适当的帮助或引导。如果让孩子保守了自己的秘密,又怎样知道孩子的一些重要信息呢?一是要学会“察言观色”,孩子有心事时一般会在神情言语之间表现出来。这时,父母不要逼问孩子,而是可以跟孩子说些轻松的话题,或者带孩子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缓解孩子的忧虑,并在一个私下场合单独告诉孩子,如果孩子需要任何帮助,只要说一声。
      二是告诉孩子善于求助是一个现代人的本领。当孩子把心里话告诉可信任的成年人时,成年人不要像抓住了小辫子一样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说些丧气话,而应像帮助朋友一样给孩子帮助,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父母的威信决定家教效率
    什么是威信?“威”是指对原则的坚持,“信”是指对承诺的信守。
      有关专家对父母权威的来源进行了长达4年的研究,认为只要从“来源”出发,注意自己的言行,即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建立威信。以下是父母威信的4个来源:
    诚实守信
    “信”和“威”具有同等的地位,要让孩子对父母心悦诚服,诚实守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对父母来说,有几点原则:不在孩子面前夸口,胡乱许诺。承诺太多又不能兑现,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会大大降低。孩子如果提出什么要求,不要随口答应,而是清楚地告诉孩子,可以还是不可以。因为某种原因对孩子失信,应该及时向孩子说明,不能敷衍了事。
      应该向孩子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形式弥补。
    责任心
    随着孩子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他们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父母,发现父母身上的种种弱点。这个时候,要保持父母的威信,就不能单纯依靠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应该让孩子看到你的社会角色,感觉你在社会上的“重要性”。
      
    要尊重你的工作,告诉孩子你工作的重要性。不管你从事怎样的职业,你都应该为之自豪。如果母亲没有职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一个与世隔绝只埋头照顾丈夫孩子的母亲很难持久获得孩子的尊敬。
    努力丰富自己。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与一些层次较高的朋友来往,都能获得孩子的尊敬。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父母与孩子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会让孩子对父母生出了崇敬信赖之心。
    从容的态度
    有主见。有主见的人才会有威信,谁也不会信任一个自己都要依靠别人做判断的人。在孩子面前,你应该充分表现你的主见,迅速地作决定,并且做了就不反悔。
      
    冷静,能控制情绪。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冷静和理智,这本身就非常值得敬重。有威信的人首先要有力量控制自我。喜欢用发火来吓唬孩子的父母记住:不管你怎样发火,都不如冷静来得有力。
    乐观,而不是唠叨和抱怨。你会尊敬那些成天唠叨、不停抱怨的人吗?这些行为极大地伤害着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正确处理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往往是出于好奇或无知,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候。
    首先,给孩子以申诉权,让他讲明错误是怎样发生的。其次,帮助孩子认清错误的性质及危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得到真正的成长。
      甚至可以为孩子的错误保守秘密,以免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在这种情况下,犯错误的孩子一般都会吸取教训,加倍努力,对父母心存感激。
    有效地妥协
    向孩子妥协并不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相反,如果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向孩子妥协,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可亲可敬,“妥协有条件,威信自然成。
      ”
    无条件的妥协等于向孩子“弃权”。有效地妥协分为:要求孩子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要求及理由;和孩子讨论要求的合理性。

    姜***

    2018-11-16 11:15:0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