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赏析二胡名曲《烛影摇红》?

首页

如何赏析二胡名曲《烛影摇红》?

如何赏析二胡名曲《烛影摇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22-04-26 23:48:42
  •   没有故事
    中西溶合 推陈出新
    “烛影摇红”原是一种词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
    刘天华用此曲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格和旧词牌迥然不同。
      在曲式上,他采用了三拍子的华尔滋节奏,这却是外来形式。在这里,刘天华又一次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进行溶化,创造出一种二胡的新风格。
    中国古代宫廷舞,形体动作以上身为主,腰臂摆动如柳枝;西洋的华尔滋舞正好相反,上身基本保持端正,讲究步法的变化。
      在这首曲子里,我们仿佛可以同时看到舞者的婀娜姿态和灵活的旋转身影,给人以“中西合璧,推陈出新”之感。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加尾声组成。
    引子分三个小部分。第一部分一个八度大跳如帷幕拉开,两个模进下行乐句宣告演出开始。
      第二部分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表演者上场亮相了,似乎还不大适应,#5音两次出现,暗示有一种复杂的心态。第三部分节奏平整,表示舞者调整了情绪,已逐渐进入角色,两个重复句完成了“引子”的作用,导入主题。
    第一乐段旋律优美,线条柔和,如载歌载舞。
      四个乐句组成的主题,奠定了E羽调式基础,为后几段的发挥、展开提供了“样本”。
    第二乐段从第一段脱胎而来,是主题的加花变奏,可把两段比作同胞姐妹,如果说姐姐端庄、大方,那么妹妹则更显活泼、轻盈。两段的结尾如此雷同,足可看出其血缘关系。
      
    第三乐段也是主题的变奏,但已经不那么规整。旋转越来越快速,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突破原有的格局,在高音区上达到全曲的波峰。
    第四乐段节奏变得徐缓下来,看来高潮已经过去,但人们的余兴未尽,动作的幅度虽已减弱,却仍保持着优雅的风度。
      
    简短的尾声再次掀起一阵小小的旋风。但没有画蛇添足,而是见好便收,在圆满与尽兴中给全曲划上了句号。

    韩***

    2022-04-26 23:48:42

  • 2016-07-21 15:27:05
  • 二胡曲《烛影摇红》,作于1932年5月,这是他最后一首作品。用烛影摇红这个词牌 名恰当地表达了这首舞曲的舞姿和情调。此曲是一首采用变奏曲式写成的舞曲,旋律富有中国古典色彩,但节奏 上借鉴了西方音乐的三拍子及复拍子,新颖美妙地用了 3/8拍等。引子由3/ 8转入散板后引入主题,主题由四个部分组成,后三个部分分别采用第一部 分的乐句进行加花变奏,节奏明快,跳跃感强,富有舞蹈性。此曲并不是尽情欢乐,似一个受压迫的歌女,强颜欢笑,婆娑而舞,在 华丽的、激情的曲调中蕴含着悲愤,结束在小调上。

    梁***

    2016-07-21 15:27: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生活常识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