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首页 >
医疗健康
传染科

请教血液问题

我父亲今年67岁,进一个月来食欲明显减退,有厌食症状,在此之前曾服用大量罗红霉素及小诊所配制的中药。经化验排除甲肝、乙肝等因素,B超检测未见异常,血液中“间接胆红素”严重偏高(47),当时未进行治疗,后来又做了血液分析(见附件),医生让住院化验骨髓,请教根据学分析各项指标,可能患何种病症?住院化验骨髓十分必要吗?请指教~谢谢!
我父亲今年67岁,进……
l*** | 2008-02-26 16:35:46

好评回答

2008-02-27 10:35:05
w*** |2008-02-27 10:35:05 46 0 评论
根据老人的病史、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血液化验结果:
1、白细胞为3.28,为轻度减少;
2、红细胞1.97,为中度减少,血红蛋白93,减少; 红细胞压积减少;
3、红细胞平均体积133,(大于93)明显增高;
平均血红蛋白量47.2(大于32)明显增高;
4、血小板正常,其他各项无明显异常。 

二、分析:
1、根据有红细胞度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压积减少;可诊断为贫血;...

查看全部>>

根据老人的病史、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血液化验结果:
1、白细胞为3.28,为轻度减少;
2、红细胞1.97,为中度减少,血红蛋白93,减少; 红细胞压积减少;
3、红细胞平均体积133,(大于93)明显增高;
平均血红蛋白量47.2(大于32)明显增高;
4、血小板正常,其他各项无明显异常。 

二、分析:
1、根据有红细胞度减少,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压积减少;可诊断为贫血;
2、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133,(大于93)明显增高;平均血红蛋白量47.2(大于32)明显增高;所以根据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可考虑为大红细胞性贫血。
3、因白细胞为为轻度减少,血小板血小板正常,所以不是全血减少。

三、建议进一步检查:
根据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属于大红细胞性贫血,所以,必须进行骨髓涂片检查,以进一步区分是巨幼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还是正常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
1、如为巨幼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其病因多为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所致,原因有营养性、药物性、肿瘤或恶性贫血(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可进一步做血清维生素B12或叶酸浓度测定等检查。
2、如为正常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则可能为肝病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贫血,以及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3、如为正常红细胞性大红细胞性贫血,还应做网织红细胞计数,如有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则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很大,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可升高;
如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应结合骨髓检查,除外再障的可能。

总之,老年人,近期有食欲明显减退,厌食等症状,并有药物服用的既往史,血液中“间接胆红素”严重偏高,现化验检查主要为贫血,应及早做一下骨髓检查,以明确贫血的原因,最可能原因如溶血性贫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贫血等。
0/300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2008-03-01 16:40:36
  • 这太专业了,这个网站上有懂得专科医生,你可以去问问  
    罗*** | 2008-03-01 16:40:36 16 9 评论
    0/300
  • 2008-02-26 17:12:29
  • 你父亲间接胆红素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我考虑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还要进一步作病因诊断,必须作骨髓穿刺检查。现将溶血性贫血,介绍于后: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

    查看全部>>

    你父亲间接胆红素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我考虑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还要进一步作病因诊断,必须作骨髓穿刺检查。现将溶血性贫血,介绍于后: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病因 
    根据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分为红细胞内在缺陷和外来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一)红细胞膜的缺陷。 
    (二)血红蛋白结构或生成缺陷。 
    (三)红细胞酶的缺陷。 
    二、红细胞外在缺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外部的缺陷,通常是获得性的,红细胞可受到化学的、机械的或物理因素、生物及免疫学因素的损伤而发生溶血。溶血可在血管内,也可在血管外。 
    症状 
    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与溶血的缓急、程度和场所有关。 
    一、急性溶血: 
    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其分解产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所致。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浆内浓度越过130mg%时,即由尿液排出,出现血红蛋白尿,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12小时后可出现黄疸,溶血产物损害肾小管细胞,引起坏死和血红蛋白沉积于肾小管,以及周围循环衰弱等因素,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二、慢性溶血: 
    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脾、肝肿大多见,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疸。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病史 
    
      除询问发病缓急,主要症状以及病情进程外还应着重询问以下各项:
    
      (一)地区性 强调家庭籍贯,如地中海贫血多见于广东、广西及浙江等沿海地区。
    
      (二)家族史 近亲中如有贫血、黄疸、脾肿大者,则有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可能。
    
      (三)药物接触史 药物可诱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氧化性药物可使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及G6PD缺乏症发生溶血。
    
      (四)引起溶血性贫血的原发病史 如淋巴瘤可伴有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五)诱发因素 如过劳、寒冷刺激及服蚕豆等。
    
    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计数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血清间接胆红素增多。 
    3、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4、骨髓象。 
    5、特殊试验:红细胞形态观察;红细胞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自溶血试验;异丙醇试验及(或)热变性试验;血红蛋白电泳和抗碱血红蛋白试验。 
    治疗 
    溶血性贫血是一类性质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治疗原则如下: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每日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三、脾切除术: 
    脾切除适应证: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疗效;②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③地中海贫血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④其他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四、输血: 
    贫血明显时,输血是主要疗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给PNH病人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大量输血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血。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 
    五、其它: 
    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但对PNH病人补充铁剂时应谨慎,因铁剂可诱使PNH病人发生急性溶血。  
     
    
    j*** | 2008-02-26 17:12:29 40 2 评论
    0/300

类似病状

换一换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热点检索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