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试分析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哲理

首页

试分析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哲理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11-11 00:27:07
      先回答一点,你看看:
    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系统的概括,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五个统筹”的思想,并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新的飞跃。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从根本上坚持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全面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民群众的观点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的学说等。
      它从哲学的高度升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发展问题上的运用和反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实践的过程,也是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理解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必须是发展而且还要科学,从中学哲学常识角度分析,可用联系的观点(全面)、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观点(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进行分析说明。 补充上: 由于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配不公、资源短缺和浪费、环境污染、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增多等突出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如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继续前进,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非常及时的。一个科学理论的产生,必然对实践起到重大的指导和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下面具体分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是发展----抓住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体现了(1)辩证法中矛盾特殊性原理,在实践中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发展----不仅是单纯数量的扩张,更在于效益,要以人为本,使放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的成果:(2)质与量辩证关系原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数量和效益的统一。 ----全面协调可持续----(3)辩证法中普遍联系的原理。
       ----统筹兼顾----(4)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要:首先,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哲学依据:(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就要反对主观主义。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实事求是”----(2)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人们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解放思想,把二者统—起来。 。

    心***

    2008-11-11 00:27:07

其他答案

    2008-11-11 09:25:26
  •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发展的实质。
      ①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②发展凝结着事物运动、变化的成果,反映着事物的新陈代谢的规律,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在社会领域,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发展过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所决定的。
      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又好又快)。   从客观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科学发展观正是回答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科学的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就是矛盾学说。本质上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②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④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具体体现了辩证法的过程论。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创造性应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关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原理(建设生态文明)   ①社会与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因而也必须协调发展。   ②社会和自然界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参见十七大报告)。   3。科技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理   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像一把双刃剑,既为造福人类开辟了广阔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问题。
         ②“全球问题”的实质。“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自然问题、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   ③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内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资源环境。
         ④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它也表明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   4、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1)两大主题。   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两大主题。
         真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价值是客观事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2)两大原则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各有侧重点:真理原则强调主观符合客观,价值原则强调客体满足主体。而主体需要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对不合理的需要的满足便会与真理相悖。
         (3)三个内在:   ①真理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正确反映并能动地改造对象以满足人的需要,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追求真理和价值统一的体现(参见十七大报告)。
         ③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真理与价值在当代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四、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发展   1。价值和价值评价原理(第四章第三节)   (1)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是对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
         (2)价值的客观性和主体性。   ①价值的客观性:价值必须以客体属性为基础;   ②价值的主体性:价值还要以主体需要为基准。   (3)价值评价。   ①价值评价是主体在对客体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把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客体。
         ②价值评价虽然也以价值的客观性为基础,但更主要地是体现主体需要,因此侧重于价值的主体性,可能导致偏差。   (4)价值尺度。   ①科学的价值尺度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合理的主体需要。   ②个人、群体、社会、人类作为主体社会结构的四个层次是确定价值尺度的依据。
         只有那些既有利于社会、人类主体生存发展,又对个人和群体有意义的需要,才是真正符合主体利益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需要。   ③全人类根本利益是价值评价的最高尺度。   2。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原理 (第四章第三节)   ①价值选择是多样的,但不是主观任意的,要受到客观因素制约。
      所以,人的价值选择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②在特定的社会中,人们的价值选择必然是在众多的价值取向中保持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引领价值选择的正确进行。   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价值的首要前提,价值实践是实现价值的唯一途径。
         3。人的价值原理   ①人的价值是以人本身及其活动作为价值客体的一种价值关系。   ②人的价值的二重性。   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和工具性。即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③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辩证关系。   二者存在矛盾。但本质上统一。
      社会价值是主导方面,个人价值在社会中才能实现。   4。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原理   ①作为历史观,“以人为本”的“人”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是指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下的实践着的现实的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正在从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主体,即广大人民群众。这种人,在其现实性上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②作为价值观,“以人为本”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的中的“人”是人民,本是“本位”。
      以人为本就是人民本位主义,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位。“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作为思维方式,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又要确立人的尺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建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对客观规律的运用服从于以人为本的目标,充分体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5。必然和自由的关系   ①必然和自由的涵义。   必然与自由是揭示客观规律与人们自觉活动的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必然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规律。自由指在必然基础上人的积极自觉活动。   ②必然与自由的关系。   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限制条件),也是自由的根据(获得自由的基础)。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认识到客观规律)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在实践中驾驭规律)。
         ③从必然到自由。   自由是人的一种活动状态,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

    风***

    2008-11-11 09:25:2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哲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