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预防为主原则?

首页

什么是预防为主原则?

什么是预防为主原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4-16 04:12:13
  •   答:预防,是指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时,应当事前采取预测、分析和防范措施,以避免、减少由此带来的环境损 害。预防为主的原则,是指在整个环境治理过程中,要将事前 预防与事中事后治理相结合,并优先采用防患于未然的方式。
    “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迅猛 发展,由于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足 够认识,许多工业污染物直接向外界排放。
      这种无节制的生产 行为,使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自然界的容量和自净能力,从而 导致地区性乃至全球性环境污染,甚至出现大规模的公害事 件。环境被污染以后,治理和修复的成本很大,而且有些破坏 还是不可逆转的,如土壤、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就很难逆转。 在舆论和巨额民事赔偿的压力下,工业界不得不从“事后治 理”前移到生产中的治理,即针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开发 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
      这种做法被称为“末端治理”。与无节 制的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进步,不仅有助于消除污染事 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但随 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也日益显露:首先,由 于缺乏事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很多高污染、高排放的建设项目 投产,在经济可行性前提下配套建成的防治污染的设施,无法 阻止大规模的污染排放;其次,末端治理往往不是彻底治理,而 是污染物的转移,如烟气脱硫、除尘形成大量废渣,废水集中处 理产生大量污泥等。
      综上所述,“事后治理”、“末端治理”是舍 本逐末的方式,不利于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必须转变思维方 式,将治理转移到前端,实现全过程管理。 本法规定许多制度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从外部管理 制度来看,规定了环境监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环境 影响评价、总量控制、“三同时”等制度;从企业生产的内部管 理来看,规定: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 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 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H***

    2018-04-16 04:12: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