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201团的详细资料!

首页

朝鲜战争中志愿军201团的详细资料!

我父亲在朝鲜战争时是志愿军23军201团2营和4营,请问哪位了解这个军当时的具体情况,我想知道他们从入朝到回国的具体情况.谢谢!!!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8-03-03 16:00:39
      查了一下,资料不多。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于山东省峰县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陶勇任军长,卢胜任政治委员,梅嘉生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刘文学任副政治委员,谢云晖任军政治部主任,王秩然任后勤部部长。
      第10师改称第67师,杜屏任师长,李彬山任师政治委员;第11师改称第68师,张云龙任师长,陈茂辉任师政治委员,第12师改称第69师,谭知耕任师长,伍洪祥任师政治委员。全军共3。5万余人。4月21日,第23军奉命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镇江、江阴之间的国民党军江防,乘胜向纵深穿插,切断了沪宁铁路和宁杭公路,在溧阳、郎溪、广德地区会同兄弟部队截击、歼灭了由南京等地南逃之敌5个军的大部,5月初,和兄弟部队一起解放杭州。
      随后又进军上海,强渡苏州河,攻占国民党政府造币厂和敌淞沪警备司令部,俘敌1万余人,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上海市。6月,第23军由上海返回杭州驻防。1950年1月,调归第9兵团建制,陈庆先任军长,符确坚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谭知耕任参谋长。5月,第23军进军浙东,参加舟山群岛战役和浙东剿匪,解放了定海本岛。
       1952年7月,第25军第73师调归第23军建制,第68师撤销。 1952年9月,第23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作战,在“三八线”附近担任坚守防御作战任务。在战斗中涌现出许家朋、贾云胜、叶树东、穆守营、王文范等许多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朝鲜停战后继续坚守“三八线”中线阵地,并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1958年3月回国。 201团的前身是陈玉生起义部队改编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独立支队,40年8月编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为7团,后调归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保安司令部为警卫团,41年4月改称行委会警卫团,42年7月与1师特务营等部队合编为1师兼苏中军区教导团(由师特务营为第1营、保安队两个连及师政卫连遍为第2营、行委会警卫团为第3营),44年2月改称1师兼苏中军区特务第1团,44年末编入第1师第3旅仍为特1团,45年1月13日改编为苏浙军区第3纵队第9支队,同年11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第68团,46年8月与南通警卫团改编的华中1分区特2团合并编入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为第3团,47年2月7日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第30团,49年1月28日整编为第3野战军第23军第67师第201团。
      该团作风硬朗,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 201团在朝鲜战场最精彩的是以下这场战斗。 1953年1月12日凌晨3时,美军步兵7师31团一个加强连在4辆坦克的引导下,向芝山洞南侧高地发动了进攻。这个第7师在不久前的上甘岭战役中减员2000余人,大概吃志愿军的亏还没吃够,一个个的又牛皮哄哄的拥上来了。
      不过也难怪,上级已经告诉他们,高地上的兵力只有一个排,而且这个排还是刚上前线,没有经验,拿下阵地不成问题。 应该说这个情报是准确的,T字山上的确只有一个排来防守,他们是23军67师第201团第1连第3排。这个23军是52年9月来朝的,以前一直是在东海岸挖工事反登陆,看了几个月的海景,目前刚和15军交接,上上下下都憋着一股劲要同美军一较高下,让他们也尝尝华野老四纵的厉害,没想到美军自己送上门来了,当然要热情的招待招待人家。
       一个上午,美军反复进攻4次,躺下的大概有50多人,而志愿军的战损是1人牺牲,6人负伤。美军失败了。 从20日开始,连续4天,远东空军每天都出动40余架次的战斗轰炸机投掷及凝固汽油弹,同时5个炮兵营近百门105毫米以上火炮也进行不间断的破坏射击。
      到了进攻前的24日,光是空军就在这小小的高地上投下了136000磅和14箱凝固燃烧弹。 地面部队的准备更是仔细,在与T字山地形相近的高地上,美军第7师31团的一个连的攻击部队就进行了多达9次的反复演练,直到每个人都熟悉了自己的任务,为了确保胜利,临行前还配属了2个喷火分队。
       1953年1月25日,就在艾森豪威尔宣誓就职美国总统的那一天,准备了很久的大戏终于粉墨登场了。说这次进攻是看戏一点也不夸张,克拉克大概是认定了这次行动肯定能胜利,一改上甘岭战役时对记者的百般防范,不但请来了美第1军的军长、第5航空队司令、远东空军作战处长前来参观,还特意请来了12名记者。
      进攻前,为每一位来宾都送了一份有6页厚、用3种颜色套色、印刷精美的“实验”说明书和“实验”的主要项目行程的说明。这么一来不象是打仗,更象是百老汇的节目单。可是观众请好了,演员偏偏不争气,把一出准备充分的大戏演砸了。25日8时~12时,远东空军出动F-84共196架次,每批8架,对T字山反复轰炸,同时近百门火炮齐发,轰击近4小时,除了T字山外,还向城山、芝山阵地进行牵制性炮击。
      在炮火的掩护下,美军在山下完成了集结。进攻终于开始了,担任主攻的是31团的E连,冲在最前面的是其第二排。这时在阵地上的仍然是23军,只是由原来的三排换成了一排。前几天炮击轰炸时,他们都躲在坑道里休息,到了晚上才出来整修被炸坏的表面工事,白天敌人炸,晚上他们修,一连四天,终于等到了敌人上门了。
      过程不用多说了,和12日的那场战斗一样,美军炮火刚一延伸,一排就以战斗小组为单位从坑道跃出,用手榴弹爆破筒把美军压下去,然后又用机枪一个个的秒杀。 美军的景况就很悲惨了,E连的一排被火力压在山脚下上不来,三排根本就攻不上山顶去,最后拖着一大批伤兵连滚带爬的下了山,二排运气好一点,总算是冲上了山顶,却被隐蔽在坑道内的我军战士一阵冲锋枪爆破筒灭了不少,不得不撤回。
      截止到下午15时30分,一共进行了5次集团冲锋,全告失败。为了不继续丢脸,也为了使士兵不再承受无谓的伤亡,31团团长劳埃德-摩西上校只好下令撤退。 关于这次战斗,美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描绘了克拉克和范佛里特这对难兄难弟精心准备的节目表演效果:投掷了224000磅、8箱凝固汽油弹,支援的大炮、坦克、重迫击炮和机枪、步枪还发射了1500000炮弹和子弹。
      中国军队的损失不到65人,美军3个排共伤亡77人,“鞭挞行动”本可以无人知晓,但一位刚刚到达的记者写的一篇陆军和空军高级将领手中的三色计划单观后一场表演的报道活灵活现的描述了这幕剧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军的伤亡约翰先生显然是高估了,不是什么65人,而是11人,也就是说,敌我损失比为7:1。
      这场小小的战斗在本来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在我军23集团军军史中,对这场战斗也就是轻描淡写的几百字,提及人名的也就两人。如果不是美军事先大肆宣扬,也就不会上台面的。可是他们显然没有吸取教训,仗还没打就把自己摆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结果摔的鼻青脸钟,真是露多大脸,现多大眼。
      活该!! 这次战斗在美军战史中被评为“总的说来,鞭挞行动是一次惨败”,而《抗美援朝战史》一书中被称为“最不光彩的一次作战”,真是太对了。因为上甘岭战役虽然美军也失败了,但当时美7师毕竟是占领大部分的表面阵地后才撤退的,所以他们可以将失败赖在韩国军队身上,但这一次,他们谁也赖不掉了,失败的苦果,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品尝了。
       这次战斗后不久的2月10日,范佛里特离职回国,他的走人,大概是带走了美军仅存的一点进取精神。他的继任者,美陆军助理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公然宣布:“除非得到大规模进攻的命令,否则他将安于现状,决不再冒险向前沿的小山头发动任何进攻”,克拉克批准了这一要求。
      从此美军再也没有主动发动过任何一场的攻势,完全丧失了主动权,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从53年开始的夏季反击战中得到证实。 。

    o***

    2008-03-03 16:00:39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