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在校学生犯罪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

首页 诱发中学生妄想症有哪些因素

在校学生犯罪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

在校学生犯罪的诱发因素有哪些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16 11:06:15
  •   (一)在校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是诱发刑事犯罪的直接内因
    1、认知能力低,容易产生道德偏差和价值扭曲。他们都还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成长的特殊阶段,辨别是非、抵御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较差,稍有不慎不良风气就会直接侵入。
    2、心理脆弱,面对挫折无法正确应对。
       3、法律意识淡漠,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在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的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仍相当薄弱,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法制教育的空白,特别是在中小学课本中找不到普法教育的内容,有的学生在犯罪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触犯了刑律。 (二)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和管理缺位是学生犯罪的主要因素 1、学校教育理念的滞后。
      尽管要求将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学校教育的天秤自然向“应试”倾斜,从而忽视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2、学校校园文化的缺失。现在的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生活单调枯燥、精神空虚迷惘。如果这些“盲点”得不到及时填补。
      社会上一些糟粕文化就会趁虚而入,占据他们的精神领域,腐蚀他们的心灵。 3、对违规学生处罚过于机械。简单地采用“劝退”、“勒令退学”等手段将他们推向社会。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极大挫伤了罪错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必然加剧他们的自卑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促使本应该可以挽救的学生与社会不良人员纠集一起,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以惹事生非为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家庭教育的薄弱也是导致学生犯罪的关键因素 1、放纵溺爱型家庭。在“苦不能苦了孩子”的传统思想下,有些家长不惜自己省吃俭用,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犯了错误,也毫无原则地姑息纵容,从小养成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秉性,为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伏笔。
       2、妄想型家庭。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有些家长想当然地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强制”孩子来继续。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对子女健康人格的培养。这种畸型教育往往只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反社会情绪。 3、残缺型的家庭。
      家庭应该是孩子躲风避雨、享受亲情的港湾。所以,一旦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使他们失去了父母一方或双方,家的温暖没有了,生存的最后屏障遭到了破坏,使孩子心理遭受巨大的伤害,有的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偏激,有的自我放纵,从而步入歧途。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污染是引发在校学生犯罪的主要社会根源 1、社会环境中负面因素的误导。
      
      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必然会夹带一些负面现象,高消费、搞攀比、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盛行于世。而在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加上判断是非的能力不足,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消极的精神毒素。 2、良莠不齐文化市场的精神污染。当前,文化领域中糟粕和不健康因素泛滥成灾,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学生更容易在糟粕文化中迷惘。

    蒋***

    2018-03-16 11:06: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