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有效运用法律手段?

首页

如何有效运用法律手段?

如何有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来实现行政的目的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2-18 13:32:27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高中政治学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把握好这部分的知识,既能帮助他们理解各类国家机构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也能为他们的高考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在如何精确地区分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这个问题上,相当一部分同学感到比较难。
      本文试图着眼于三者的差别,从多个方面对这三种具体的调控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能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 第一方面,定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内涵不同。经济手段包括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经济计划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国家从宏观上引导和调控经济运行的基本依据。
      经济计划主要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计划、五年规划、年度规划等。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指导和影响经济活动所规定并付诸实施的相关准则和措施,高中教材较为简单地经济政策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上经济政策还涉及到产业政策、信贷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税收政策等。
       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经济执法和法律监督。 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行政指标、行政规章制度和条例。 第三,任务不同。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而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公平和正义。 第四,调控范围不同。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
      例如生产领域中一些与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不相符合的经济活动要用行政手段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第五,表现特点不同。经济手段是一种战略性、指导性和间接性的调节,但同时也有滞后性的特点。经济手段主要是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通过调整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来影响和调节各种经济活动。包括了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不同杠杆又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可以灵活组合运用。
      经济手段一般不是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主体,而是通过物质利益诱导的方式间接地对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其调节一般是间接调节,故调节效果难以在短期体现。例如,我国调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存贷款准备金利率,主要目的是降低市场中的货币量,避免经济过热过快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平衡的运行,但其结果不可能在这一政策执行之日起立即显现。
       法律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严格的强制性,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明确的规定性。与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相比,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直接性、快速性。由于行政手段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力量实现调节意图的,国家调节经济的指示、命令、规定一经发布,所有的经济活动主体就必须执行,不能自由选择。
      这种调控手段直接作用于调节对象,它可以比较快地达到预定的目标效果。在严重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或经济结构失衡严重等特定时期,间接的经济手段难以产生快速强烈的效应,此时动用严厉的行政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但其也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过于频繁的使用会一定程度上破坏市场经济活动本身的一些规则,另一个方面是行政权力时常也会出现误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因此,行政调控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是行使主体必须慎重考虑的事情。
       第六,执行的主体不同。执行经济手段的主体有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手段的国家机关有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而行政机关则是执行行政手段的唯一机关。 第七,地位不同。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第八,发展趋势不同。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将不断得到强化,而行政手段则逐步趋向缩减 综上所述,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的显著差别在于: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并具有强制性。
      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标、指示、规定、查封、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而且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里都涉及到了价格问题,不太容易理解。
      如果价格的调整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则是经济手段,如提高粮价、降低农药、化肥价格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水价以促使人们节约用水等;如材料侧指调整价格要经政府有关部门核准,则是行政手段,如公共交通、通讯、电价、水价由国家物价管理部门核准确定,则属于行政手段。

    蔡***

    2019-02-18 13:32:27

其他答案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