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犯罪形式是什么呢?

首页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犯罪形式是什么呢?

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的犯罪形式是什么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08 21:43:43
  •   适用本款法定刑的犯罪形式
    1。由同一犯罪主体实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第2款规定法定刑的情形
    同一行为人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又利用该发票进行税款抵扣或者出口退税款的骗取行为的,符合结果条件时应当适用本款规定。对于由同一主体实施的虚开和骗税行为,由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专用发票的功能和操作原理所决定,“为他人”虚开的发票作为开票人的“自己”根本无法实施抵扣,而只能由作为受票方的“他人”进行抵扣税款或者骗税,因此,对于由同一犯罪主体实施应当适用本条第2款所规定的法定刑的,其“虚开”行为的主体只能是“为自己”或“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人。
       2。由不同犯罪主体实施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适用第2款规定法定刑的情形 (1)不同主体以共同的犯罪故意分别实施虚开、骗税行为适用第2款规定 本条第2款的适用虽以行为符合复合性要件为必须,但并不意味着其虚开和骗税主体必须是同一主体,在共同犯罪的情况下,虚开人与骗税人事前共谋,犯罪中分工合作,事后共同分赃,尽管就某一单独主体来说,并未完全满足行为复合性的要求,但因刑法对共同犯罪实行的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原则,因此即使虚开人没有实施骗税行为,也必须对骗税人所实施的骗税行为及其后果负责。
       (2)不同主体缺乏共同的犯罪故意分别实施虚开、骗税行为能否适用第2款规定 在刑法学理论和实务界存在争议,形成了三种不同观点: “必要共犯说”认为,若虚开和骗税行为由不同人实施,则适用第2款的前提是两种人必须成立共犯。若虚开人与骗税人之间主观上既无犯意联系,客观上也无行为的配合,不可能适用该款。
       “虚开行为完全责任说”认为,适用第2款的条件是行为人的虚开行为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对行为人是适用第1款还是第2款,取决于行为人虚开行为造成的后果,而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既虚开又利用其骗取国家税款。 “虚开行为独立责任说”认为,虚开人和骗税人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对虚开只能适用第1款,对骗税则第1、2款均可适用。
      理由是,虚开人的动机和目的一般是为了从骗税人或中介人手中获取“手续费”,“骗取国家税款”并不是其直接的动机和积极追求的目的,而骗税人故意内容则是直接指向“骗取国家税款”。二者的社会危害性有所不同,骗税人直接骗取国家税款,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比虚开人更大,因此司法解释第1条第7款规定对其可适用第二百零五条第1款和第2款处罚,是正确的。
      

    小***

    2018-03-08 21:43:4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