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如何?

首页

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如何?

我国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逃避金融债务的状况如何?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22 14:48:16
  •   
    我国自从引进公司法人制度后,各种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行为也随之而来。“空壳” 公司、“脱壳”经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抽逃资金、“假法人”、虚拟股东等 现象层出不穷,削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应有作用,损害了大量的金融债权,造成了社会 经济的混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表明,截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 、建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有逃废 债企业32140户,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 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
      37%,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1273亿元;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 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这些企业在滥用法人人格逃债 方面归纳起来主要有: 1。注册资金不实,法人人格自始不完整。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办者虚假出资,骗取 登记机构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实际上并无法人财产;二是开办者先投入注册资金,待 法人成立后,抽逃出资,使企业成为空壳。
      这类企业法人俗称“皮包公司”,其开办者 打着合法旗号(独立法人),进行非法经营活动,严重地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这类滥用 法人人格的行为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生概率最高。 2。滥用法人登记制度。有的企业负债累累,却不清理、注销,而是将企业现有资产抽 出举办新的企业,把债务甩给“空壳”企业,俗称“脱壳经营”,有的公司多次变更名 称,每一次变更就多出一个公司法人,当其中一个公司因欠债受到追究时,即将财产转 移给另一个公司,使债权人权利落空。
      具体表现: (1)当事人为回避契约上特定的不作为义务而设立新公司或利用旧公司掩盖起真实行为 ; (2)“脱壳经营”即股东为逃避原公司巨额债务而抽逃资金或解散该公司或宣告该公司 破产,再以原设备、场所、人员及相同经营目的而另设一公司的行为; (3)当事人利用公司名义进行欺诈以逃避合同义务的行为。
      公司股东、董事、企业法定 代表人、企业的承包者以企业名义对外签订合同,骗取大量预付贷款,向金融机构大量 举债,供个人消费挥霍。当债权人追偿时,又将责任推到公司。 3。公司与股东的混同 所谓公司与股东的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不分,公司成为股东的另一个自我,或成为其 代理机构和工具,以至于形成股东即公司,公司即股东的情况。
      这在一人公司和母子公 司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基本表征如下: (1)财产混同。一方面表现在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在实际经营上的混同,另一方面表现 在公司与股东或一公司与他公司利益一体化上。如子公司以一种“不公平的方式”运作 ,母子公司之间的交易利润积累于母公司而损失留存于子公司。
      这都违背了资本维持和 资本不变原则,进而影响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物质基础; 。

    白***

    2018-02-22 14:48:1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