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电信诈骗怎么防范?

首页

电信诈骗怎么防范?

电信诈骗怎么防范?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08 16:46:51
  •   电信诈骗的防范
    骗术一:“喊你领取补助金”
    作案嫌疑人一般冒充“财政局”等国家公务人员身份,通过发送短信或拨打电话,称受害人还有未领取的补助金,要求受害人联系某手机号。受害人联系该手机号后,对方自称是“财政局”工作人员,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受害人带银行卡到atm机上进行操作,再利用受害人不熟悉银行业务的特点,诱骗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 节前是各类骗局的高发时段,千万不要轻信此类声称发放补贴的电话。补贴的发放都有严格规程,不会打个电话直接通过银行汇款的方式发放。 骗术二:假扮天猫客服 网络购物逐渐受青睐,双十一、双十二促销活动更是让不少人铆足了劲抢购。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假扮天猫客服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 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先应该登录购物网站的官方网站,拨打上面提供的电话,与客服人员的沟通,核实了解情况。 骗术三:社保卡被停用 社保卡电话诈骗手段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以领取社保补贴、医疗补贴或一次性养老补贴等为名义,拨打电话(人工或语音电话)或发送短信,诱惑参保人员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拨打“社保机构”的电话咨询,然后诱骗泄露身份证号码及银行账号实施诈骗;另一种是以社会保障卡欠费被冻结为名,要求提供社保卡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引诱参保人员转账汇款实施诈骗;第三种则是假借社保经办机构名义,伪造虚假文件向参保单位及个人发放,以社保基金账户变更为名,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预交社保费,直接将资金转入某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 社保卡和医保卡均没有电话、短信和语音提示业务,另外社保卡也没有透支功能,因此但凡遇到类似电话和信息,切记不要向对方透露自身身份信息和社保卡密码等。 骗术四:冒充银行客服人员或银行短信 不法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改号器”的软件,将号码改成银行的客服号,再利用流动的伪基站发送诈骗信息,引诱接收人登录早已设计好的假冒银行网站,一旦受害人在这个网站上输入账户和密码,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网络转账,把受害人账户里的资金转走。
       防范措施: 兑换信用卡的积分,最好是自己通过官网去登录网上银行或者是手机银行,而不要通过点开短信上的网址链接以及论坛等其他网页上的链接。如在手机使用时看到的网站或链接不是银行官网,切勿点击登录,更不要输入账户密码。此外,不要将电子密码器产生的动态密码告知他人;不要随意拔打对方提供的所谓(包括 “400”)咨询电话,应直接到银行相关部门或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查;不要轻易被对方银行客服工作人员的身份迷惑,不要轻信所谓的新政策,多问几个细节性问题就很容易让骗子露出破绽。
       骗术五:冒充公安人员 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常用伎俩。骗子先电话告知涉嫌犯罪,传真一份纸质“逮捕令”,然后冒称“公安局”遥控办案,要求进行资金冻结,骗取钱财。 防范措施: 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遥控”办案,也不会设立所谓“安全账户”要求转账,更不会索取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重要信息,接到类似电话“不相信、不理睬、不汇款”,并及时报警。
       骗术六:到我办公室来 “xx,明天上午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对方可以叫得出我们的名字,但我们又不知道他是谁。如果询问他是谁,他会严肃地责备你,“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吓得你紧张而疑惑地猜测他是谁。遇到这种电话,八成是电话骗术,我们一定要小心防范。
       防范措施: 有很多诈骗都是以领导的名义、领导的嗜好,比如购物、汇款借钱之类的,很多受害者碍于情面的考虑,不好意思现场跟领导打电话核实,反而就容易上当受骗。要防止在此类诈骗中受损失,一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二是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鉴别电话来源;三是一定要对“领导”信息进行核对。
      无论对方怎么和你绕,最终的目的一定会落到钱上。所以,只要对方和你提钱,让你汇款,那基本上就是诈骗了。 骗术七:冒充主治医生索要钱财 “到我办公室来”骗局转移到了医院,冒充医生索要钱财??这已经是此种骗术的第3次变种。 防范措施: 病人在就诊期间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医务人员是禁止收取病人红包的,如收到这类索要钱物的电话一定是诈骗电话。
      第二,病人在填写入院相关表格时要随时留意身边的人,防止个人信息被偷窥,造成泄露。此外,病人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填写错误的信息表一旦随手被扔到垃圾桶里,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第三,病人家属在接到要求将医疗费转入某个账号这类电话时务必引起高度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另外,医院不会通过打电话等形式要求病人将医疗费存入某个私人账号的形式收取费用。 骗术八:猜猜我是谁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
       防范措施: 你如果接到“猜猜我是谁”的电话时,不要去猜,应直接询问对方姓名;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可通过第三方亲朋进行核实;可提出见面要求,如对方百般推脱,可以洞察其破绽;当对方说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急需用钱,这时要核实事件的真假,可以向相关办案部门了解,有条件的可以亲自前往或委托亲朋前往事发地。
      一旦确定对方是骗子,应立即报案。 骗术九:你有邮件未领未 这类不法分子冒充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利用短信进行诈骗。他们先是发送手机短信,说是“你的包裹无法投递”或“你有一件邮件未领”,要求你按所留固定电话和“邮政部门”联系。你如果拨打固定电话,对方便会告知“包裹被查出含有违禁物品,已交给公安部门处理”,并让你拨打“公安部门”的电话号码。
      如果你再次拨打,对方又会以“配合警方调查”或“您目前的银行账户不安全”为由,要求市民提供自己的银行账号、密码、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或要求将存款转移到 “警方指定安全账户”,最终窃取市民银行卡上的资金。 防范措施: 邮政部门联系客户时均采用一对一电话联系方式,从未使用手机群发短信通知客户。
      因此,若收到此类短信,务必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

    疯***

    2018-02-08 16:46:51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