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怎么理解精神赔偿金的标准定量法?

首页

怎么理解精神赔偿金的标准定量法?

怎么理解精神赔偿金的标准定量法?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7-08-04 17:17:56
      标准定量法又称数学模型法。主张对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提出一 个数学模型,把侵权行为的每个因素以其赔偿金额进行量化处理,最后由法官根据实际案情对模拟赔偿数做一定幅度的选择,从而解决损害物质赔偿额 的确定问题。其数学模型为:总赔偿额等于各因素系数之和乘以其平均数。
      其公式为:Z= (Y1 + Y2 + Y3 + Y4 + Y5) p (其中Z表示总赔偿数,Y1为性质,Y2 为手段,Y3为情节,Y4为目的,Y5为后果,P表示平均数)。根据以上方法计算精神损害赔偿额再考虑以下事项:1。 允许各地的最高与最低赔偿额有所差异;2。
       区别当事人的经济状况;3。 区别当事人的身份;4。 确定各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标准;5。 不能使行为人因侵权而得到经济利益;6。 考虑侵权后的态度和受害人的谅解。此计算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 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之精神赔偿额的最高额和最低额进行确定。
      (2) 确定各因素的高低系数以及每个系数的平均赔偿额。(3) 确定某一侵权行为的总系数,然后将其总系数乘以系数平均赔偿 额,得出该侵权行为的模拟赔偿额。(4) 允许法官根据实际案情对此数额作上下10% ~ 20%幅度的浮动,得 出侵权应该支付的物质赔偿额。
      该法同内定法、转换法、概算法等法相比,从全面角度考虑,赔偿金的 量化更为科学,更容易为一般公民所接受,也会给法官带来很多方便,应当 说,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但目前该模型尚不尽人意,最关键的是设计者 所采用5个Y值,对于精神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是否为最必要?是否最合理? 将目的单作为一项似乎不尽合理,而Y2手段按通常的理解应在Y3情节包 含之中,而对一个案件都至关重要的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却未作为一主要系 数,因此,不能认为该数学模型的设计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但该模型 的提出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是否合理适用,而在于提出了一种解决精神损害 赔偿金额的较为合理科学的思路与方法,如果最高人民法院能够采用,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必将有效地约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使精 神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使消费者的合情、合理、合法的精神权益 得到保障。
      

    李***

    2017-08-04 17:17: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