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有关“中恕之道”???

首页

有关“中恕之道”???

有谁能告诉我“中恕之道”是怎么一会事啊???
对了是“中恕之道”不是“忠恕之道”啊!

希望有知道的人能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书籍、论文、学者文章,等等。

这个问题涉及一点中国法制史方面的问题。希望有知道的同志们帮忙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10-17 16:54:11
    1、所谓“中恕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所提倡的一种处世之道,
      
      即:中庸之德,中恕之道。中恕之道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2、中国古代法制思想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几千年:从西周的“明德慎
      刑”到后来的“德主刑辅”,尤其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
     
      夫”、春秋决狱等,无不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中恕之
      道”也必然为统治者所利用来巩固统治,从而影响中国古代的法
      制思想。
    3、参考作品:陈顾远《中华法系研究初探》: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特点是以人类幸福为领域,以伦理道德为基础,从人类本性上重
      
      视人伦之序,道德之行,以推己及人为念,以尽己救世为旨,讲求亲
      亲之义,中庸之德,中恕之道.所以中国法系也就受其影响具有这
      一特征.
    

    1***

    2007-10-17 16:54:11

其他答案

    2007-10-17 16:36:56
  • 蔡元培的思想受儒家的中庸之道影响很深。
    《中庸》这里有篇原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就是中恕之道,即“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我理解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修养,当然中庸并非一味忍让,坚持原则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中国法学寻根
    拥有五千年深厚而广博的历史、文化,法学当属其中一枝奇葩.从西周的礼乐刑罚制度开始,中华法系逐渐形成.其与其他法系不同的鲜明个性是:"以人类幸福为领域,以伦理道德为基础,从人类本性上重视人伦之序,道德之行,以推己及人为念,以尽己救世为旨,讲求亲亲之义,中庸之德,中恕之道."[1]……
      
    

    风***

    2007-10-17 16:36:56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