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糠醛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首页

糠醛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糠醛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10 16:27:38
  •   病情分析: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有强烈的刺激性,并有麻醉作用。动物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表现有呼吸道刺激、肺水肿、肝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中枢麻痹,以致死亡。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65mg/kg(大鼠经口);LC50153ppm 4小时(大鼠吸入);毒性:人经口500mg/kg最小致死剂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狗吸入507mg/m3,6小时/天,5天/周,肝脂肪变性;人吸入7。4~52。7mg/m3×3个月,发生粘膜刺激、结膜炎、流泪、头痛。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7ul/皿。细胞遗传学分析:仓鼠卵巢2500umol/L。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空气中糖醛含量的测定:样品用活性炭或氧化铝吸附,再用气相色谱分析 苯胺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盐酸苯胺比色法;气相色谱法《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标准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 5。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1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最大允许浓度 0。05mg/m3(最大值;日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1。0mg/L 嗅觉阈浓度 1mg/m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士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包装及贮运: 采用铁桶包装,每桶 240 公斤 。
      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

    y***

    2018-02-10 16:27:38

  • 2018-02-10 11:27:38
  •   维生素A  作用:维持正常的视觉反应。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形态与功。 维持正常的骨骼发育  来源:鱼肝油, 肝脏, 深绿色, 深黄色蔬菜及水果。  维生素D  作用:活化的维生素D, 可促进钙质的吸收进而使骨质钙化, 维持正常的骨骼。  来源:鱼肝油,肝脏,蛋黄,牛奶。
       维生素E 作用:与生殖作用有关。 在身体内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即降低细胞老化。 来源:麦, 米胚中的油脂, 蛋, 肝脏, 肉类。 维生素K 作用:与血液凝固有密切关系。 来源:绿色蔬菜。 维生素C 作用:促进"胶原"的形成。
      胶原乃是填充在细胞之间, 使其排列更为紧密,尤其血管细胞, 因胶原的填塞, 更能确保其严密性, 弹性而不易出血。 来源:绿色蔬菜, 枸橼类水果。 维生素B1 作用:在醣类的代谢过程中, 扮演著重要角色故其摄取量应随热量的增加而增加 来源:糙米, 瘦肉, 牛奶, 肝脏, 腰子酵母, 豆类, 牛肉。
       维生素B2 作用:在体内氧化, 还原及作用中担任重要角色, 其需要量亦随同能量的增加而增加 来源:牛奶, 肝脏, 腰子, 心脏, 蛋, 猪肝, 瘦肉, 麦胚, 黄豆, 花生 维生素B6 作用:与新陈代谢有关, 故其需要量随蛋白质摄取量的多少来决定。
       来源:麦胚, 牛奶, 酵母, 荚豆类, 肉类, 尤以肝脏,与腰子为佳。 泛酸类脂酸 作用:与生理代谢机能有关。 来源:肝脏, 腰子, 酵母, 豆类, 麦胚广存於自然食物中。 维生素对人体起着自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又称维他命,是一系列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统称。
      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 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缺乏维生素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人类至少需要13种维生素。
       不同的维生素,化学本质不同。VA是视黄醇;VB1是硫胺素,VB2是核黄素;VB6是吡哆醛,VD为醇类;VE为生育酚;VK是醌类;VC是抗坏血酸。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 人体会储藏脂溶性维生素,所以摄入过量会积存在身体特别是肝脏中,有中毒危险。
      水溶性维生素会通过肾脏排泄,相对安全,但是也不可摄入过量,因为有可能超量的维生素会在体内发生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通常从食物中正常摄取维生素不会存在过量的问题,但是食用过多维生素药品就有可能发生危险。 一般人体所需维生素量较少,只要注意平衡膳食一般不会导致维生素缺乏。
      缺乏维生素不会致死,但是由于新陈代谢紊乱会导致很多病征: 维生素A ——夜盲症、干眼症、视神经萎缩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脚气病、魏尼凯氏失语症等; 维生素B2 ——脂溢性皮炎、口腔炎等; 维生素B3 ——失眠、口腔溃疡、癞皮病等; 维生素B6 ——肌肉痉挛、过敏性湿疹等; 维生素B9 ——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恶性贫血; 维生素C ——坏血病; 维生素D ——软骨病(佝偻病); 维生素E ——不育症、习惯性流产等; 维生素K ——凝血酶缺乏,不易止血 一旦患有维生素缺乏病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药品或服用富含维生素的食品。
      但是维生素吃多了也会有不好的作用补充维生素应谨慎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只能由食物或其制剂补充,参与机体组织代谢过程,构成代谢所必需的辅助因子。目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尚可见到因摄入不足引起的维生素缺乏症,而在绝大多数地区已很少见,即便有少数呈现某种维生素缺乏症者,也大多与生活习惯不良有关,如偏食、长期饮酒、吸烟等;或者是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慢性腹泻、胃肠功能紊乱及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儿童生长发育前后两个快速期,妇女妊娠阶段等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在这些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所缺乏的某种维生素。如果没有上述情况, 只要饮食正常,并注意到各种营养素的合理搭配,绝大多数人是无需额外补充维生素的。
       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但过量会因为排泄不全,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中毒。例如,维生素过量,其慢性中毒表现为情绪变化、头痛、皮肤干燥脱屑、红斑样皮炎、毛发脱落、齿龈炎、口腔炎及淋巴结肿大等;急性中毒则表现为嗜睡、呆滞、烦躁、严重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及炎小时全身皮肤脱屑等。
      又如,维生素过量中毒,可出现肌无力、衰弱、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及肾功能损害、肾石病等诸多症状。由此可见,维生素的补充绝不是多多益善,盲目滥用的危害极大。 近年来,美国流行“维生素补充热”。据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据年的调查表明,在美国约/的成年人服用自行购买的维生素,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儿童服用各种维生素的比例更高,可占到儿童总数的童%。这种“维生素补充热”的后果是使医院里收治因过多服用维生素而致中毒者的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 在我国虽未开展这一方面的调查分析,但就现实状况来看,无论从人们的认识,还是商业化的操作及某些广告夸大其词的宣传,都潜在一股“维生素补充热”暗流。
      如果这股暗流持续发展下去,必然会使服用过多维生素造成中毒的患者增多,使得本来是有益的营养素变成了危害健康的毒性物质,对这种人为滥用的结果,必须给予高度警惕和重视,杜绝盲目滥用。 吃维生素有说法 人体每天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的量甚微,仅为几毫克甚至千分之几毫克就够了,如果人为地长期服用过多的维生素,反而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出现一些后遗症。
      因此,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 维生素对维护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但并非越多越好。人们应当纠正对应用维生素的错误认识,走出服用维生素的误区。 维生素是人体营养的重要来源,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但并非可以无限量地服用。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能够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排泄之前,它们要经过人的肌体,服用过量则有损健康。
      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容易沉淀在脂肪组织和肝脏,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 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心脏病。医生建议,每天摄取大约75毫克维生素C,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如果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维生素B12缺乏、腹泻、牙龈出血,甚至加速肾结石形成以及造成心脏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研究还发现,大量维生素C可降低血中含铜量,减少血球的数量;孕妇补充过量,胎儿出生后易患坏血病。 男子缺乏维生素E会减少精子生成,进而导致不育。但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E对增强性能力并不起作用,如过量服用会出现头痛、晕眩、恶心、腹痛、腹泻、口腔炎、抑郁等症状,不利身心健康。
       服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过量患肺癌的比例比没有服用维生素的人相对高。 人体需要维生素D每天最大剂量为0。005毫克。如果过量服用维生素D,可造成高钙血症,使肾脏、血管、支气管甚至眼角膜、巩膜上有钙的沉着,影响这些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尤其会加速动脉硬化;严重超量则中毒致死。
       综上所述,可见人们不要把维生素当做灵丹妙药盲目过量服用,需要补充时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维生素宜在饭后服 在人们心目中,维生素类药物都是“补品”,是蔬菜、水果的“ 代用品”,副作用少、安全性大,因此,不少人吃维生素类药犹如吃 蔬菜、水果,非常随便,有时饭前吃,有时饭后服,没有规律。
      多数 医师也不明确告诉患者,维生素到底应在饭前服还是在饭后服。而多 数维生素类药生产厂家在瓶签上也只标有用法与用量,没有标明注意 事项,亦无饭前服还是饭后服的说明。 其实,服用维生素类药和用其他药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定、要求 和注意事项,那就是饭后服。
      因维生素类药口服后主要由小肠吸收, 若在饭前服用,因胃肠道没有食物,空腹服时药物被迅速吸收入血, 致使维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尚未被人体利用之前即经过肾脏通 过尿道排出体外,使药效明显降低。 如维生素B1、B2和B6空腹服利用率减少,而饭后服吸收率稳定, 吸收率随给药量上升而直线上升。
      这是由于进食后使胃内容物排出速 度减慢,使药物被缓慢运送到小肠上部,避免了吸收机制中的饱和现 象。 辅酶维B12与维生素C二药饭后服更利于吸收,但二药不能同时服, 若同时服可使B12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效大减。为避免B12缺乏,两 者应相隔2~3小时服用。
       同样,口服维生素D2亦宜饭后服,最好先吃一些油脂性食品(如 油条、猪肉等),以利于该药的溶解、吸收。若用于治疗婴儿手足搐 搦症,应首先补充钙剂。 维生素AD(鱼肝油丸)、维生素E及维生素PP(烟酸、尼克酸) 也应于饭后服。AD丸适宜于饭后15分钟服,并进食油脂性食物,以助 吸收。
      因维生素PP的副作用有皮肤潮红、瘙痒、灼热,甚至出现心悸、 荨麻疹、恶心、呕吐等,饭后服可使副作用明显减轻。为避免长期和 大剂量服用本品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故应在饭后服。

    李***

    2018-02-10 11:27:3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