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民法的问题。

首页

民法的问题。

1、民法调整对象的本质属性? 
2、民法调整对象人身关系的特点?
3、民法调整方法的具体表现?
4、如何理解民法本位为权利法的实质?
5、意思自治原则与民法调整对象的逻辑关系?
6、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关系?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5-12 04:26:18
  •   阁下的问题太麻烦了,都可以做论述题了,又没给分,我只回答要点。具体的江平老师(中国政法大学版本,应该知道吧)的民法学教科书上有,可以自己找。P数字那是页数。后面两个问题江老师的书没有,自己发挥吧
    1、民法调整对象的本质属性? P29-32
    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民事关系。
      民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因民事而形成的社会关系。1)民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活关系;2)民事关系是人与人因民事而形成的社会生活关系3)民事关系是具有平等性的社会关系
    2、民法调整对象人身关系的特点?P36
    人身关系以主体的人身为其发生和存在的基础;具有非财产性;体现的人身利益具有专属性
    3、民法调整方法的具体表现?P42-43
    确认和维护民事主体的平等地位;尊重民事主体的自主意志,以任意性规范为其调整民事生活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民法允许民事主体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相互间发生的民事纠纷;民法规定的民事责任同时具有权利救济的性质。
      
    4、如何理解民法本位为权利法的实质?P48-50
    民法是一部权利宣言书;民法是以权利为中心的规范体系;在处理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上,民法以权利为本位。
    5、意思自治原则与民法调整对象的逻辑关系?
    民法调整对象是人身关系、财产关系,都是平等的社会关系,平等关系是意思自治的前提。
      只有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意思自治。(联系非平等的关系来讲)
    6、意思自治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关系?
    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意思自治必须在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基础上进行的。
      
    然而,另一方面来讲,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的存在,更好地保证了意思自治的实现。只有建立在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意思自治。

    傻***

    2018-05-12 04:26: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