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冬季养生有哪些宜忌么?

首页

冬季养生有哪些宜忌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0-01-10 22:40:37
          (转帖)杨力四季养生谈——长些,比较详细,可能对你有用。
        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
      冬天是全年养生的重要时候,原因有三:
      第一,因为冬天天气寒冷,易引发或加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
      第二,若冬天养生不好,来年易生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第三,冬天“养藏”,藏精不好会影响来年的精力,所以冬天必须特别关注养生。   冬天养阳也养阴   冬季为何既要养阳,又要养阴?   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是阴气最浓、质量最佳的季节,冬天是阴长阳消之际。
      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尤其是阴虚之体,不要错过冬天是赋予阴气最好的时机,来平衡于自己的阴阳。   但是,冬天也要注意养阳。因为冬天是四季养生的重中之重,冬天的养生质量关乎着来年的健康;又因为冬天的阳气最宝贵,日照短而弱,太阳很快就偏西;加之冬天天气寒冷,易耗损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天也必须重视养阳,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尤其阳虚的人,更要注重养阳。   (一)冬天怎样养阴?   1。 冬三月,要养阴   从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说,冬天是一年中阴气最浓的季节。因为一年之中,春夏是阳长阴消的时期,就是说春夏天气以“阳长”为主,所以春夏应借助天气趋势养阳;而秋冬是“阴长阳消”的时候,就是说秋冬是长阴气的时候。
      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借此机会养阴以调整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冬天是大自然赋予阴气的最好时机,冬天的阴气最浓、质量最好,当然要借此机会养阴。   2 。 冬天怎样养阴? 第一,到水边、树林、高山、峡谷……做深呼吸。   第二,雪后天晴时,要到户外活动。
         第三,在阳光下做深呼吸效果更好。   ——  一天中必喝的“三杯水”   水为阴中的至阴,喝水最养阴,可多饮清洁的地下水、矿泉水、井水。   在一天中,有三杯水是必须要喝的:   第一杯水:   早晨卯时(5 ~ 7时)此时是大肠经“值班”,此时喝水有利于清洗大肠,有利于排便。
         第二杯水:   下午酉时(17 ~ 19时)此时是肾经“值班”,此时喝水可达到清洗膀胱的作用。   第三杯水:   晚上睡前1小时,此时喝水既有利于稀释血液,保护心脑血管,又不影响睡眠。   —— 养阴食物不可少   冬天多吃养阴的食物,如冬枣、雪梨等。
         (二)冬天怎样养阳?   有虚火的人,在冬天晚上爱掀被子、五心烦热、咽干、失眠、多梦、舌质偏红、脉偏细,多属于阴虚。冬天应抓紧时机养阴。   —— 冬天去哪里养阴? 1。 晒太阳,晒太阳   太阳是阳气的主要来源,太阳是大自然最无私的恩赐。
      冬天晒太阳最好的时候是上午10  ~ 11点,下午13点左右。阳虚的人要多晒太阳,阳不虚的人也要多晒太阳。   2 。 多吃温性食品   如羊肉炖萝卜、狗肉、鸡肉等。   3 。 多睡觉   睡觉也是养阳气、生“正气”的好办法。有些动物冬天进入冬眠,人类还要工作,还要生活,但多睡一点觉还是可以做到的。
      多睡觉,有助于恢复精力、体力,从而养阳。   冬天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时期   (一)要提高免疫力,必须增强五脏之气   免疫力就是指人体的正气,人抵抗疾病全在于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什么是正气?   正气就是人体的卫御之气,包括卫气及元气。
      正气与人体的肾、脾、肺有密切关系。其中,肾为元气之根,脾为正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所以正气的强弱与人体五脏的盛衰密切相关。五脏虚可导致正虚,正虚可使免疫力下降,从而降低抗病力。所以我们要提高免疫力就必先强五脏。   (二)肾气强正气才强   1。
       正虚的主要原因是肾虚   —— 肾为元气之根,阳气之本   由于肾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以肾气虚就会导致元气不足,从而形成正虚,造成免疫力下降。   —— 人体的免疫细胞主要来自肾   免疫细胞产生于骨髓,而骨髓由肾所生,所以肾虚的人免疫力就会下降,因而导致抵抗力减弱。
      所以肾虚的人要提高免疫力就要补肾。   —— 肾为先天之本,与正气的强弱有关   素体禀赋弱、肾气不足的人,正气也必然弱,所以先天肾虚的人,一定要注意调整,调养肾气,肾气充足,正气才能强盛。   2 。 肾气虚、阳虚的特点是什么?   —— 肾气虚   面色不华,少气乏力,腰酸腿软,自汗、气短急促,舌淡、脉沉无力。
         —— 肾阳虚   是肾气虚的发展,特点是面色?白,乏力头晕,怕冷肢冷,腰以下发凉尤甚,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稀,舌质淡,脉沉弱。   可服金匮肾气丸纠正,并多吃温补,多晒太阳。肾气恢复,免疫力就可增强。   (三)增强免疫力的饮食   1。
       中药补品类   如灵芝、茯苓、蜂王浆、冬虫夏草、燕窝等。   2 。 食品类   如炖鸡汤、牛奶。气虚的可用人参、西洋参泡水饮。   冬天怎样养“藏”?   (一)冬天为什么要养“藏”?   冬天是贮备的日子,连小蚂蚁都知道搬食贮藏,人更应该懂得贮藏能量。
         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就是说,一年之中,存在着“生、长、化、收、藏”的气化现象,这种现象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相应,所以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秋天要养“收”,冬天要养“藏”。   (二)冬天“藏”什么?   能否养好“藏”不仅关系到来年是否有精力,还关系着人的寿夭,所以冬天务必注重养“藏”。
       冬天要做到“三大藏”:藏阳、藏精及藏神。   1。 冬天要藏阳   第一,冬天要少损耗阳气,要避寒就温,不要过度劳累。   第二, 要少出汗。不做剧烈运动,不要无谓地损耗阳气。   第三,衣服要穿暖。   2 。 冬天要藏精   —— 藏五脏之精,尤其是肾精   肾精是五脏精的根本。
      所以冬天要节欲,避免酒色过度。   冬天脾胃吸收功能好,是藏精的好时候,也是贮备精气的大好时机。一般人在冬天体重可增加1.5千克左右。还要注意冬天不能随便减肥,减肥应放在夏天,因为冬天是主藏的季节,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就是说,冬天如果没很好地养“藏”,春天就会缺乏物质基础,就会降低免疫力,从而影响正气,以致正不胜邪气,那么来年春天就易得病。
         ——如何藏精?   第一, 节欲保精是首要,避免房劳太过、酒色太过、纵欲……   第二, 避免精细操作太过。精细操作指脑手并用的工作,如电脑操作、精密仪器操作、驾驶、雕刻、手术操作……   第三, 少酗酒。   第四,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伤肾,或营养缺乏者冬天要注意营养全面。
         3 。 冬天要藏神   冬天万物闭藏,人的神气也应内藏。   神气如何内藏?   ——  要做到“三少三多”   少躁动。   少喧哗。   少生气。   多睡眠。   多平静。   多安心。   ——  多吃养心安神之品   如大枣、桂圆肉、百合、莲子、小米、米粥等。
         4 。 学学动物来“冬眠”   冬天到来,许多动物都不见了,它们干什么去了呢?原来大部分动物都会养“藏”,它们的方法是先把食物预备好,然后就开始冬眠。   我们人类虽然不冬眠,但冬天要多睡觉,少熬夜。这样可以为下一年养精蓄锐,还可以长寿。
         冬天贵在养肾   冬天气化应于人体的肾,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所以按照人与天地的关系,冬天重点在养肾。养肾既要养肾阳,也要养肾阴。   (一)养肾阳   1。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阳?   冬天,天气寒冷,寒气通于肾,就是说寒邪首先侵袭人的肾。
      冬天为肾主令,人体五脏中,肾为阴脏,寒气又通于肾气,所以冬天要养肾。   寒为阴邪,最易伤阳,所以冬天养生首先要保护肾阳。   2 。 肾阳虚的特点有哪些?   腰以下发凉。尿多而清长,夜尿多。   男子精冷、阴冷、女子带冷。   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
         3 。 冬天护肾阳要“三多三少”   ——“三多”   多穿衣服,裤子要暖。   多晒太阳。   多吃温补。   ——“三少”   少过多出汗。   少过度劳累(包括过度运动)。   少吃寒凉。   (二)养肾阴   1。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阴?   冬天,天寒地冻,是阴极时期,也是阴阳都易失调的时候。冬天天气虽然寒冷,但有一部分人,因为失于调养而易生内热,内热又可伤阴,导致阴亏。所以,冬天不但要养阳,也要养阴。   2 。 肾阴虚的特点是什么?   腰以下发热,尤其足底心发烫,五心烦热。
         梦多少眠,腰膝酸软,遗精带下。   头晕耳鸣,咽干舌红。   舌质红,脉沉细数。   3 。 如何养肾阴?   —— 药膳类   平时可吃枸杞炖肉、山药、何首乌片炖肉,或桑椹子、龟、鳖、墨鱼、黑枣、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 药物   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三)养肾精   1。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精?   肾的功能是藏精,《黄帝内经》说:“肾主蛰”、“封藏之本”,这就是说要借助冬天肾主藏的本领进行封藏肾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 。 肾精不足的特点是哪些?   头昏、神惫。
         腰酸膝软、耳鸣耳聋、发脱齿落。   早衰或小儿发育迟缓。   健忘、反应迟钝,思维迟缓。   精少、带少、月经少。   性欲减退、阳痿、早泄、不孕。   3 。 肾精不足吃什么?   多喝鸡汤、骨头汤。   多吃核桃、桑椹、黑枣等。
         枸杞、黄精、何首乌、鹿茸、鹿角胶、阿胶炖肉吃。   (四)养肾气   1。 冬天为什么要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肾功能减弱可导致纳气作用减弱、行水功能减弱而致水肿,并且影响到脑功能减弱,以及藏精、生髓、充耳、华发、二便及卫外功能减弱。
      肾为元气之根,肾气不足发展下去会导致肾阳虚。   2 。 肾气不足的发展方向   —— 肾气不固   肾气不足则元气无根导致肾不纳气、呼吸气短。   肾气虚,肾不纳气的特点是乏力、吸气困难、呼多吸少、神疲乏力,以及腰酸膝软、尿多便稀、遗精、带少。
         养生原则是固摄肾气。   应该避免过劳。   日常可食核桃、枸杞、何首乌、熟地、六味地黄丸,大补之药如人参、核桃等。   ——  卫虚失御   肾气虚导致卫气不足,从而形成正气不足,正不胜邪,因而易生病。因人体的营气与血,循行于血管内而营养周身,而卫气独行于脉外,作用是防御。
      卫气不足则免疫力下降,而卫气又受肾气的影响。   肾虚卫气不足的特点是头昏乏力、腰酸膝软、尿多、怕冷、经常伤风感冒流清涕。   可多吃枸杞、核桃,或六味地黄丸、何首乌片,或人参泡水服。   3 。 按摩穴位   经常按摩以下穴位可养肾气:   肾俞(腰眼,即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   三阴交(内踝上3寸)   冬天怎样养骨养髓?   肾与骨、齿都是母子关系,肾为骨之母,骨髓由肾所生,齿为骨之余,所谓“肾生髓、肾主骨”,所以肾与骨、齿关系最大。
         冬天应肾,肾主气,其气当旺,所以骨不好的人,要趁冬季肾气当旺时养骨,可以事半功倍。肾虚多致骨与关节发育不好、易骨折、小儿易骨软、骨弯曲。肾虚还易过敏、齿摇掉落。   冬天还应经常叩齿。叩齿有什么好处?   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
      叩齿可养肾,坚齿也是健肾。反之,补肾可以坚齿。   叩齿的方法是早晚上下叩齿30次。叩毕,嚼食核桃5枚。   冬天怎样养脑补耳?   (一)冬天怎样养脑?   人的脑与肾的关系很密切,因为脑髓是靠肾产生的,中医叫做“肾生脑髓”。所以肾亏就会脑空。
         冬天要适当低温养生,尤其在暖冬更应注意室温不能偏高,因为大脑最怕热,适当低温状态可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养脑必先补肾,脑空的人要多吃益肾食物如吃炒腰花、六味地黄丸等。   冬季健脑食品有以下几类。   1。 仁类   如芝麻仁、瓜子仁、松子仁、花生仁、腰果仁等。
         2 。 坚果类   如核桃、栗子、榛子等。   3 。 菌类   如茯苓、灵芝、蘑菇等。   4 。 动物类   如鹿茸、羊脑、鱼、燕窝、紫河车(胎盘)等。   5 。 中药类   如芡实、山药、枸杞、何首乌、冬虫夏草、益智仁(可以炖肉吃,也可熬汤喝)等。
         (二)冬天怎样养耳?   耳与肾密切相关,耳是肾的外窍,肾精的盈亏对耳的听力很有影响。   肾虚性耳鸣耳聋,用黑木耳炖猪腰子,或黑木耳炖龟、鳖效果极佳。   小儿冬天感冒发热要预防中耳炎。一旦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哭闹,用手抓耳朵等症状,请立即就医。
         冬天怎样养膀胱?   膀胱与肾精气相通,在人体膀胱相对在外,肾相对在里,所谓互为表里。膀胱的功能受肾的影响,所以冬天既要养肾也要养膀胱。 在做讲座时,有听众问:人老了,为什么小便经常忍不住?   这是肾气虚小便失摄。防治方法可以补肾,服六味地黄丸,或猪膀胱炖乌骨鸡加枸杞。
         还有听众问:为什么冬天小便多、夜尿多?   这也是肾虚。如果肾阳不足,腰以下发凉、怕冷、手足冷、头昏乏力、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者可服金匮肾气丸。   冬天天冷,人们懒得夜里上厕所,或夜晚憋尿。养膀胱就要注意冬天不要憋尿。   憋尿的害处有三:   第一,易引起上行性感染,从膀胱逆行到肾,引起肾盂、肾炎。
         第二,易加重前列腺炎或肥大。   第三,易得膀胱癌。   还有听众问:为什么老年人小便不畅,淋漓不尽?   老年人要检查前列腺是否肥大,若有肥大则压迫尿道就会出现上述情况。请到医院检查。   冬天注意保护前列腺   这里我要重点谈一下关于前列腺肥大的问题。
         前列腺增生对中老年人危害极大,50岁以上的男子前列腺增生高达30%,75岁以上的高达75%,可见前列腺增生是男性中老年人的主要危害。   晚上尿频是前列腺肥大的主要信号,由于前列腺肥大压迫膀胱部,使尿不畅所致。   (一)前列腺肥大的特征   尿急、尿频、排尿无力,尿射程近,尿线变细,排尿不尽,严重者可发生癃闭,即小便突然解不出来。
         (二)前列腺肥大的种类及养生方法   1。 湿热阻滞型   —— 特点   口干、尿黄、尿臭、舌质红、苔黄、脉数、大便不畅。   —— 养生方法   少吃辛辣,煎炸香燥的食品。   少喝酒,少抽烟。   节欲。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品,如青菜、青笋。
         2 。 肝郁气滞型   —— 特点   心情忧郁、两胁不适、小腹不适、小便淋漓不畅。   —— 养生方法   心情舒畅,避免抑郁。   多吃茴香、车前草、荠菜。   可服逍遥丸。   3 。 肺热气壅型   —— 特点   咽干、烦渴、呼吸气粗、大便干、小便点滴不爽、舌苔黄,脉数。
         ——  养生方法   多饮水。   黄芩3克、桑叶3克、麦冬5克、竹叶3克泡水饮。   服用清肺抑火片。   多吃苦瓜、黄瓜、青菜、萝卜。   4 。 肾阴亏?。

    1***

    2010-01-10 22:40:37

其他答案

    2010-01-11 11:02:26
  •   冬寒时节,机体处于封藏状态,阳气不致妄泄,脾胃机能亦较健旺,因此,这时正是养阴滋补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既不宜食用生冷之品,也不宜食用燥热之品,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甲鱼、黑木耳、藕、芝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维生素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
      如胡萝卜、青菜、菠菜及绿豆芽等。冬季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尤其是冬至日后进补最好。因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从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在闭藏中含有活泼的生机。此时进补,药力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是虚弱之体调养的最好时机。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营养素中,蛋白质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矿物质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维生素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
      可多食蔬菜如萝卜、胡萝卜、辣椒、土豆、菠菜等及柑桔、苹果、香蕉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的需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使之肺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葱,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肾阳虚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
      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麦片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山药粥,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调中开胃的玉米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羊肉、狗肉、桂圆肉、枣、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
      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体肥胶者忌肥甘温热厚味。三宜坚果之吕,冬日多吃点核桃、板栗、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鸡肉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鸭肉、鹅肉为好。
      《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本草纲目》中指出:鹅血“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也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咳嗽”的谚语。患有脑心血管动脉硬化症者,饮食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证实,多吃鱼,适当吃茶油、玉米油、米糠油、黑木耳等,是抗动脉硬化、消除过氧化脂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人的皮肤致密,出汗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补”一般是针时“体质虚弱”及老年人来说的,“体虚”应根据其气虚、血虚、阳虚、阴虚等虚症分别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施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多以肾虚为主,所以补肾尤为重要。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食补在冬季调摄中尤为重要。冬令进补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放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即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冬令进补的同时,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之能够被机体更好地利用,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
       。

    j***

    2010-01-11 11:02:26

  • 2010-01-10 11:08:05
  •   冬季,有不少有碍健康的生活习惯,常被一些人误认是正确的。 
      戴口罩防冷。鼻粘膜里有丰富的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网,血液循环十分旺盛,当冷空气经鼻腔吸入肺部时,一般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耐寒能力应通过锻炼来增强,若依赖戴口罩防冷反而使人体变得娇气,更容易患感冒。
         蒙头睡觉。把头蒙在被窝里,感觉上暖和一些,但被窝里的氧气会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和不洁气体却越积越多,故蒙头大睡的人醒后会感到昏昏沉沉、疲乏无力。热水洗脸冬天人的面部在冷空气刺激下,汗腺、毛细血管呈收缩状态。当遇上热水时则迅速扩张,但热量散发后,又恢复低温时的状态。
      毛细血管这样一张一缩,容易使人的面部产生皱纹。   饮酒御寒。饮酒后有浑身发热的感觉,这是酒精促使人体散发原有热能的结果。酒劲过后,因大批热量散出体外,反而使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导致酒后寒。   手脚冷冻用火烤。冬天手脚长期暴露在外,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此时,如果马上用火烘烤会使血管麻痹、失去收缩力,出现动脉瘀血、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强,局部性瘀血。轻的形成冻疮,重的造成 组织坏死。所以,冷冻的手脚只能轻轻揉擦,使其慢慢恢复正常温度。   皮肤发痒用手抓。冬天因干燥感到浑身发痒时,切不可用手抓搔, 否则易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防治方法是多饮水、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少饮烈性酒。勤洗澡,勤换内衣。瘙痒严重者,可服用扑尔敏、非那根等药物,也可涂些炉甘石洗剂或涂搽肤轻松软膏治疗。 。

    幻***

    2010-01-10 11:08:0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