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清泉你是谁?你在鼓动砸盘吗?你是看空者的帮凶。

首页

清泉你是谁?你在鼓动砸盘吗?你是看空者的帮凶。

你看得那么准为什么不早提示,下周减仓是不是晚了点。请你三思。
提醒大家,迷信任何一个大师都是愚蠢的。
你如果自己看空也就算了,请不要误导其他投资者。
请问你能保证你的判断100%准确吗?
不要忘了你是谁?股市是千变万化的,没有预言家。
任何称之为预言家的人都是愚蠢的。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5-21 08:51:29
  • 钱是你的 建议是大家的 听好 是建议 你喜欢买和卖是你的决定 不是我老师帮你买的 老大有时间问问自己 别总是把问题推倒我老师身上 
    

    m***

    2007-05-21 08:51:29

  • 2007-05-20 20:19:38
  • “清泉”老师的建议只能作参考,又没有收你钱.请大家保持高度的冷静。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

    爱***

    2007-05-20 20:19:38

  • 2007-05-20 18:57:54
  • 多些时间去研究.学习,不比在这又喊又叫来得更实在些吗?

    1***

    2007-05-20 18:57:54

  • 2007-05-20 16:07:28
  •       估计先抑后扬
       因为加息,对股票市场有影响,不是很大的,我看最主要是针对房地产、银行业、造纸等行业,针对整个中国金融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过热。
       冷静,有策略地对待!
       遇利好传闻时买入,遇利好证实时卖出,遇利空传闻时卖出,遇利空证实时买入。
       回顾中国股市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无论大盘还是个股,在利好传言朦胧时,大多呈现一种向上的态势,而一旦利好传言由媒体加以证实,行情往往就会戛然而止,用股市中的行话来说,这叫做“利好出尽成利空”或“见光死”。反之,在利空传言隐约时,大多呈现一种向下的态势,而一旦利空传言在媒体上公布得到证实,“利空出尽成利多”,行情就常常会出现见底回升的戏剧性变化。
       周五晚上调控组合拳出台,不必惊慌,调控组合拳并非针对股市,对行业的影响,估计还是低开收阳可能大!   加息预期终成现实。央行前天宣布,从今年5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
      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不过,和人们预期形成落差的是,除了加息外,央行此次还使出了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组合拳,并宣布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由于此前大盘在4000点附近分歧严重时,市场加息预期一度高涨,很多人认为此次央行货币政策就是针对中国股市的。但昨天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表示,央行此次调控组合拳主要不是针对股市。他们认为,短期股市可能会受到波及,但长期趋势未必会就此改变。
         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   “这次调控不应该是针对股市的,更大的可能是针对整个中国金融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过热的情况。”   目前通货膨胀上涨已经超过储蓄存款利率,利息偏低已给外界带来剥夺全国人民财富的印象。从全局考虑,央行决定采取上述举措。
      相对来说,这次调整对资本市场影响不会很大,股民不会因为0。27%的利率上调就不进股市。 调控不是针对股市的,而是为了缩小贸易顺差。“加息本身是促进人民币升值的,而人民币加速升值对股市又是利好。目前除了加息外还采取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的做法,这两个举措有对冲作用。
      ” 对股市而言,这是混合信号,对一些行业,特别是负债率高的行业肯定是利空消息。这次央行的货币政策针并不是对着对股市的,从整体情况来看,这是针对投资、物价指数、外汇储备、流动性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这次加息对股市的影响并不大。从利率水平来看,中国当前的利率水平是相当低的,即便这次增加了0。
      27个百分点,扣除税后,也还是很低。这对于储蓄资金分流到股市显然是不可能造成什么影响的。“此次加息,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起推出,可以说力度是很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研究员认为,对于股市来说,可能会短期改变市场加速上涨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向下短期调整,但是否会演变成中期调整还很难讲。
      至于是否会影响资金流向,主要看5月份的数据,在顺差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很难改变资金流入股市的趋势。股市目前有基本面支持,从中期来看,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是可以期待的。   政策一出市场踏实了   “周一大盘估计会低开,但像前几次那样迅速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杨朝军指出,短期内大盘肯定受波及。大盘在这么短时间内涨到4000点肯定会堆积风险。但中期来看,只要企业业绩持续增长,有一定的时间消化风险,股指还是有希望的。   李振宁则表示,大盘也会受到波及,但总体上比较温和。“毕竟,现在贷款炒股并不多,而散户不会计较存款利息增加的这一点点。
      ”   “前两天市场的调整已经消化了一些可能到来的宏观调整预期,政策一出反而使市场踏实了,我认为下周一盘中会有大的调整,但幅度不会很深。”万国测评首席分析师王荣奎表示,从近期盘面看,市场在震荡上扬中不断有新的资金进入,每一次震荡都消化了一部分加息因素,目前盘中的换手主要是机构间的换手,呈现多杀多的态势,一些愿意承担风险的机构在高位接盘后,对稳定盘面会起一定的作用。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称,此次加息或已拉开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抑制本国股市上涨的帷幕,预计下周中国股市将出现下跌,如果市场出现抗跌性,则中国将会继续采取措施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后市研判   调控不可怕难言中期调整   早报记者陈其珏   对于后市,李振宁表示,是否会展开中期调整很难说,但某种意义上,调整其实已经开始了,如几天前的暴跌就是一个表现。
         在他看来,后市可能出现两种趋势:一种是急跌,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这样的话,调整会比较快地结束;另一种是横盘,这就是以时间换空间。   “总体上,就算调整也不会太深,只要开户数保持在目前每天30万这样一种状态,市场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像美国当年大牛市的时候加息加了十多次,结果股指还是照样涨。”李振宁认为,就算这次不调控,大盘涨到4500点左右也会经历自然调整。因此,调控并不可怕。   王荣奎建议下周一应多关注航空股和科技股。航空股大多属于央企,没有大量的借贷,因此受加息的影响比较小。
      同时,航空板块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资产注入的预期也比较多,一些优良的企业重组、整合后将大大提升赢利能力,如西飞国际等。科技股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对利率也不敏感,可以说,这两大板块是大盘震荡时的避风港。   不过,也有分析师认为,大盘下周一不太可能重演前几次一天就翻红的历史。
      毕竟,高层的态度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今后市场走向将很难判断。   行业影响   房地产行业“很受伤”   房地产:影响资金链   此次调控对房地产的影响会超过股市两倍以上。“由于房地产企业贷款很多,此次提高贷款利率会影响他们的资金链,同时也大大影响人们的购房欲望,并加大一些有房贷人士的还款压力。
      ”   王荣奎则表示,房地产板块会经历短暂的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会太深。虽然加息使民众买房的意愿降低,但近期的 房价仍然稳中有升,同时,外资买房的政策也有所放宽。   银行业:利差缩小收益降   “这次调整对银行业也算一个利空”,中国银行业利差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而此次央行缩小存贷款利差将会影响到银行靠存贷利差所获的收益。
      此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减少了银行的贷款金额。   政策对银行股有利有弊。加息本身会使银行的收益更高,但提高存贷款利率则属于货币紧缩政策,是为了控制流动性过剩。   李振宁则认为,此次调控对银行股确实是利空,但影响也不会太大。   造纸业:借款成本增高   “这次调控对造纸板块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造纸行业本身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向银行借款的金额非常大,此次提高贷款利率会使得造纸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和估值。” 附:历次加息影响: 历次加息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第一次加息:1993年5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
      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个百分点。这次加息,使得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第二次加息:1993年7月11日   央行再次调高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93年5月15日9。18%上调到10。98%,利率升幅为19。
      61%。首个交易日下跌23。05点。   1993年的两次加息,使沪综指在随后3个月时间里从1392点迅速下跌到777点,跌幅达到44。2%。   第三次加息: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正处于下跌途中的沪综指大跌1。
      58%,当天报收于1320点,其后经过几个交易日的盘整后虽有一波小幅反弹,但最终仍未能摆脱下跌趋势,沪综指于2005年6月6日跌破千点创出了998点的多年新低。   第四次加息:2005年3月17日   央行决定住房贷款加息。这对绝大多数购房自住的市民来说,意味着支付房贷的负担将增加5%至10%。
      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第五次加息:2006年4月28日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
      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大涨1。66%。其后依然维持上涨势头,并在5月份展开了一波历史上少见的逼空行情,到2006年7月5日最高摸至1757点。   第六次加息:2006年3月18日   2007年3月18日,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
      27%,上证指数3月20日开盘稍微低开后,震荡上扬,全天收盘最终上涨1。49%,随后的交易日更是连续上涨。   第七次加息:2006年8月18日   本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
      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加息利空使原本可能再度出现的“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多方再度放量收出阳线,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
      
      46,最低点1558。10,收盘1601。15,收盘上涨0。20%。 第八次今年3。16公布加息,3。19低开后向上,收盘涨0。46%。“黑色星期一”变成了“红色星期一”。 这次还会一样吗,至少不必惊慌,让我们试目以待吧!。

    金***

    2007-05-20 16:07:28

  • 2007-05-20 14:40:53
  • 断章取义,无知无畏.

    1***

    2007-05-20 14:40:53

  • 2007-05-20 13:46:41
  • 上次加息,该大师叫大家,先出再进,结果一路高走,根本没有低进机会.
    这里不要相信专家,专家的话也只供参考.

    水***

    2007-05-20 13:46:41

  • 2007-05-20 11:47:45
  • 本人从未向清泉提问过(不是不看好,只是更相信自己)但关注过这个人,感觉他在这里投入很多精力,是认真负责的.他的判断往往是有客观依据的.很奇怪大家为什么只喜欢看多的言论而不喜欢看空,要知道任何客观的评论都是值得我们参考的不是吗?哪里有只涨不跌的股市呢?
    不知道楼主在股市是投资还是投机来了,如果是投资那好恶由你,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好象都是来投机的,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随机应变非得做个死多头呢?

    初***

    2007-05-20 11:47:45

  • 2007-05-20 10:43:15
  • 任何时候,别人都是参谋,自己才是决定一切问题的司令,清泉老师只是根据盘面分折,实话实说,提出自己看法,供大家参考,没有必要责问,现在有些不良据心的人,明知道前面有坑,还让人往前面跳,那才是最坏的人!

    小***

    2007-05-20 10:43:15

  • 2007-05-20 10:34:47
  • 清泉老师不是预言家,是依据各种情况判断得出下一步结论的专家.
    又没有收你钱,你可以不问也可以不听;
    亏的赚的都是你自己的嘛,这么自信,很好,做股东也是一种追求!人生不就图个痛快吗

    短***

    2007-05-20 10:34:47

  • 2007-05-20 10:32:59
  • 股市千变万化!
        股票千差万别!
            不能搞一刀切!
    关键看个股所处的价位:
    1:高位:该出就果断出!
    2:中位:该持有就放心持有!
    3:低位:该进场就大胆进场!

    1***

    2007-05-20 10:32:59

  • 2007-05-20 10:29:04
  •                国资委领导今天发话
    2007年5月19日,由腾讯网主办的“2007证券中国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证券市场黄金十年展望 ”。以下是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发言实录。 
    王忠明:我非常同意夏斌教授所做的一些分析。
      我也讲几个观点。 第一,我认为对当前股市的分析,包括舆论的宣传要防止失明。在会场的门口,我刚才就失明了一下,因为门口挂的牌子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字,我怎么也找不到今天会场在哪里。可以让我想象的是,我们现在有一些舆论宣传,也多多少少是有一点失明的。
      我们所有探讨都试图使自己从混沌转向清晰。我们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中国的证券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都是亲历者。由于我们有限的知识,有限的时间进程就能把握得一清二楚。正是因为这样,有一些讨论和争论都是正常的,但是过份的渲染会误导股民、甚至误导ZF。比如说“全民炒股”我认为这个概念都不太确切。
      现在有的股民回家,儿子喊他“爹都是不允许了,因为觉得爹就是跌了。这种现象能够代表全民都在炒股吗?至少在我的周围,我的调查发现,十人至少有五人没有进入股市,还在股市门外。当然,是否和我人脉结构有关系。总体来讲,我觉得我们自己不要预设一种过热来判断这个市场的状况。
      假如是真正的过热,一定要有充分的数据。“沁园春”股市也出来了,“望大盘内外人海茫茫”诸如此类。我们新闻舆论有时候也很难过,因为没有太多可以捕捉的东西,也有很多局限性。所以说股市自然而然进入视野,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是否都能够有一种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负责精神。
       第二,我认为今天的牛市大概是很好的情形。牛市不仅体现的是股市之牛,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牛。中国人民为了今天的到来已经支付了足够的成本,所以绝对不应该对我们今天这个牛市的展现视作洪水猛兽,应该倍加珍惜。它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一个新的财富创造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当中,不用你做太多的动员,有越来越的人进入这么一个资本财富的创造过程,有什么不好?我认为应当有更大的宽容,来深刻的理解牛市的价值,牛市的内涵。
      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价值,让更多的股民在这样一种股市操作,买进买出的过程中体会什么是优势劣态,什么叫做自负盈亏,我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甚至,这一轮牛市也具有政治价值。能够让我们更多的大众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营之中。我觉得,对于我们这种国富、民安都是有直接影响的。
      所以说,应当非常慎重。提出有泡沫,有流动性过剩各种各样的包括违规操作,它不能够代表今天牛市的主流倾向。这点我认为应该非常非常清醒,它是来之不易的。更多是对于国家的一种信心,是对我们社会发展的一种信心。甚至也包括对这些上市公司企业发展的预期。我认为,这些对于我们应该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
      既然来了,我们却有一种非常微妙的甚至也不乏有一种阴暗的心理,来影响我们对今天股市牛市的分析,所以我觉得应该非常谨慎的把握今天牛市的主流倾向,它的主导价值。 第三,市场经济自然是自由经济,但是市场经济也一定是一种监管经济。市场经济自由经济本质是一种责任,将自由和责任一起还给我们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或者是公民,在股市上叫做股民,应当教育我们的股民确确实实要有自我承担责任的一种能力,要不然你很可能滥用自由,并且成为滥用自由的牺牲品。
      同时,我们又应该非常强调市场经济是一种监管经济。监管经济的本质不是一种扼杀,不是一种打压,而是一种保护和促进,是市场经济的健康管理师、营养师。我们应该关注股市中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些维护,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这种监管是有度的,有重点的,是以积极的保护为重点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压制,简单的治理。
      它是基于对我们总体的一种价值判断,及其导向的前提下做一些必要的调整。所以市场经济应当是自由与监管的有机组合,市场经济是有监管的自由经济,也是有自由的监管经济。这也是说,今天股市的状态对于我们市场经济是一种考验,对我们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是一种考验。
      我想不仅对我们的股民要有更多的引导,同时也是我们相关部门、ZF部门如何在各种各样的股市状态面前,比如在熊市面前,在牛市面前,我们能够运用自如、驾驭自如。 今天这个时间、这个机会到来了,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和信心面对今天的牛市。
      而且我认为,即使我们今天是全民炒股,也不是一件坏事。至于说影响劳动纪律,什么正事都不干了,三点钟以后再开会,那是你管理的问题。任何企业都应该适应各种各样不确定性到来时的这种变化,你应该有管理,应该有对策,而不应该埋怨股市。如同我们整个市场经济中,像股市一样也有泡沫。
      不能因为这种曲折、不确定性,就放弃对市场经济健全的推动。我感觉即使是全民炒股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当然只要是有效的监管,必要的措施到位的话,不一定就会产生多大的负面。既然是一种财富时代,资本时代,我们更应当看到它今天的到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认为,今天的股市当中,如果不是违规操作的,只要是承担了足够的风险状态下,所获得的钱赚再多的钱,我都不认为是暴利。
      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为今天这么一个大好牛市的到来已经支付了足够的成本。我们在长时间以财富为敌,以贫穷为荣。百年屈辱,1949年以后我们加快了经济建设,但是又因为内耗我们国民经济没有迅速成长,到78年濒临崩溃。 改革78年到今天已经将近30年了。
      像我的导师董辅礽先生已经故去了。几代人为我们今天的大发展,支付了生命、青春和宝贵年华,所以今天的股民能够有机会获得财富,是应当给予支持的。他当然要凭智慧、劳动和诚信,他还要承担可能倾家荡产的这种风险。所以我认为没有必要,对于这样的行为我认为都是积极的,应当把这样的自由和责任还给我们的公民。
      所以要讲监管,今天的监管除了其他的内容之外,很重要的一个重点应该转移到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监管上来。只要上市公司是真正有货真价实的市场 价值,再通过扩容诸如此类的措施进去,我觉得我们应当期待我们的股市走得更远更长。谢谢各位!。

    1***

    2007-05-20 10:29:04

  • 2007-05-20 10:19:17
  • 请清泉老师说话三思,不要误导大家,哪有减仓搞一刀切的。最后损失的只能是自己。

    a***

    2007-05-20 10:19:17

  • 2007-05-20 10:17:47
  • 下周的确需要减仓。减仓之后在更低的价位再捡回来,这样就能减少损失!关键看你持有的是什么股票和你决定持有多长时间!你的耐心有多久!

    h***

    2007-05-20 10:17:47

  • 2007-05-20 10:04:53
  • 我不跑.已经满仓,等分红.

    s***

    2007-05-20 10:04:53

  • 2007-05-20 09:55:54
  • 股市里面只有赢家和输家,但是唯独没有专家!

    老***

    2007-05-20 09:55:54

  • 2007-05-20 09:53:55
  • “股市是千变万化的,没有预言家。”这正确。
    “清泉”老师的建议只能作参考,投资者需要保持高度的冷静。
    

    博***

    2007-05-20 09:53:5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