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行为有哪些禁止性的规定?

首页

《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行为有哪些禁止性的规定?

《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行为有哪些禁止性的规定?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2-07 23:08:23
  •   
    慈善组织的活动领域非常广泛,随着慈善组织的发展和活动空间的 扩大,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慈善法》在促进慈善组织发展的 同时,也需要对其行为进行规范,这样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因此,《慈 善法》第15条规定了慈善组织的禁止性行为。
    第一,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 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 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国家安全法》第11条第1款明确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 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慈善组织属于社会组织的一种类型,自然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社会公共利益一般是指不特定的 多数人能够享受的利益。我国的民事法律规定了民事活动不得损害社会 公共利益。慈善组织以从事慈善活动为宗旨,不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开展慈 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等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损害 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慈善组织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 社会公德条件的捐赠。例如,一个境外基督教宗教团体向某个慈善组织 提出要为部分贫困县无偿捐建医院,但是医院设施里要有宣传基督教的 内容并向每一个就诊者发放有关基督教的宣传册。
      此案例中境外宗教团 体捐赠的附加条件就违反了法律法规。因为我国《宗教事务条例》第3 条第3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 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 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其第20条第2款规定,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 接受宗教性的捐献。
       第三,不得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慈 善活动的受益人是最终获得慈善服务包括慈善资金帮助或志愿服务的 人。慈善活动的各方当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慈善活动必须遵循合法、自 愿原则,不得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例如,某大学生因为不 愿意签订“感恩协议”被慈善组织认为缺乏感恩意识,将其排除出受益人 名单。
      这实际上是对受益人附加了违反法律法规的条件,因为受益人的 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请***

    2018-02-07 23:08: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