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60万民事诉讼案件,被告制造虚假证据可否追究刑事责任

首页

60万民事诉讼案件,被告制造虚假证据可否追究刑事责任

60万民事诉讼案件,被告制造虚假证据可否追究刑事责任?

应当如何惩罚?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9-05-28 12:15:32
      该案60万民事诉讼案件,被告制造虚假证据可否追究刑事责任,的确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也是司法界与理论讨论已久的“诉讼欺诈”的问题,所谓“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并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诱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取他人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
      主要表现为行为人自己伪造有关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明如借据、还款协议、债务担保协议等,并以此作为依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履行“债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害人再次履行。 关于“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存有争议。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处理结果不一,有的以无罪处理;有的以诈骗罪论处;还有的将其作为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予以司法拘留等处分。
       但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在2002年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就甘肃籍女子**与青岛***案,作出了《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 2002年10月24日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你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决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的请示》(鲁检发研字[2001]第11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所侵害的主要是人民法院正常的审判活动可以由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不宜以诈骗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如果行为人伪造证据时,实施了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以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有指使他人作伪证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作证罪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此问题在立法机关或有权解释的机关没有做出统一的解释前,该案能否追究刑事责任就要看该案所在地的司法机关怎么来认识该问题的性质了。

    1***

    2009-05-28 12:15:3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