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没有时间限制是审判监督程序的缺陷吗?

首页

没有时间限制是审判监督程序的缺陷吗?

审判监督程序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在一些情况下是不是可能造成对某一方不利的结果?请大家看一个旧案:

中国拍卖第一案:买家告拍卖行,历经多年终胜诉
  中国拍卖史上的第一起因画作真伪之争而引起的买家状告拍卖公司拍卖假画的诉讼案,于1996年3月16日在杭州市公开审理。此案是由一幅著名画家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的真伪引起的。1995年10月28日举行的杭州“95秋季书画拍卖会”上,原告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作为竞买人参加此会,并竞拍得10件书画作品,价值140余万元。成交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被认定为摹本。原告知道上当受骗,立即与被告——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交涉,被告自知理亏,其中5幅作品作了收回原画、归还原款的处理。唯独对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一幅(竞拍价人民币111万元)持有不同意见,拒绝退回。
  原告为了弄清真伪,持此画去北京,请中国著名古画鉴定大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邦达鉴定,因为此画作的左下方有徐先生数年前的题字。徐先生仔细审视此画后认为,自己当年见到的是一幅张大千的《仿石溪山水图》真迹,所以才在上面题了字。但自己的笔迹,明显被人移花接木,从原画上取下补到这幅画上的。因此徐慎重地写出书面鉴定:“审视乃为摹本。”
  然而拍卖公司指出该画已经谢稚柳鉴定为真品,同时向法庭出示了谢的鉴定,鉴定书上写道:“……确定此图为真迹无疑。”在原告一直不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一审、二审法院均判定原告败诉。后原告方一直多方申诉,均未有结果。直至谢稚柳去世后,案件依审判监督程序为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常务委员刘九庵在内的全国10余位专家(专家组剔除了南派书画鉴定家)才敢一致认定该幅作品为赝品。

我觉得审判监督程序要是这样的话,简直就是比谁活得长,两位泰斗徐邦达和谢稚柳,年龄相仿,地位不相伯仲,出了分歧,最高院就耗着,直到一位去世,才敢组织人马(还排出了可能有不同意见的谢稚柳一门的专家)重申,这样很没意思啊!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9-27 22:52:16
    谢稚柳是通过画风鉴定,对摹本出现鉴定失误也是正常的啊!徐邦达讲究科学鉴定,比较可信的!不过谢稚柳的画很贵的!中国就是这样!法制不健全啊!

    l***

    2007-09-27 22:52:16

其他答案

    2007-09-26 01:30:44
  • 知道为什么近几年我国的程序法一直在修改吗?
    知道为什么这几年司法考试都是提倡,重实体更要重程序吗?
    因为我们的程序法还是不够完善啊. 
    审监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啊.20年前犯的事,都可以拿出来审你的. 常某教授就说过,需要改善.
    

    b***

    2007-09-26 01:30:4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