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封爵的含义是什么?

首页

封爵的含义是什么?

封爵的含义是什么?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3-20 23:23:59
      封爵又叫爵位,是我国古代统治者封 赐给宗亲或功臣、外戚的一种称号,伴随这 种封号而来的是与之相应的的权力、地位与 物质财富。封爵制度在我国整个古代社会, 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 封爵见于周代,当时设公、侯、伯、子、男 五等爵位。
      受封者除了要唯命于自己的上 级领主外,在自己的封地之内享有完全的统 治权,可以自己委任官吏,收受赋税,并且这种统治权可以世袭。但在这样的封爵制度 下,一旦中央王朝控制力变弱,国家便可能 分崩离析,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封国。春秋 战国时期的乱世便是周代分封制的直接结 果。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的郡县 制,自此,封爵现象虽依然存在,但不再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流,而仅仅是一种补充。 其等级、名称、形式也历代不同,封爵对象 往往是宗亲、有军功者。如唐宋两代有国 公、郡公、开国县公等级,所食之邑从3000 户至4000户不等;明代仅封侯、伯。
      总体而 言,封爵现象往往集中出现于一个王朝建立 之初,一方面是因为有大量的打江山的功臣 需要封赐(有时是功臣握有兵权,统治者也 只好封王封侯,以先勉强形成一个名义上的 统一局面。这往往给后世子孙留下祸患,如 清代的三藩王);另一方面,由于政局不 稳,皇帝也往往会封赐皇子为王,以护卫中 央。
      但这些封国往往会在后世成为中央王朝 的威胁,唐代之前的许多动乱都是由分封出 去的王所发动的叛乱,如汉代的“七国之 乱”,西晋的“八王之乱”等。唐代之后, 统治者以史为鉴,封爵往往就不封得那么实 在了,封地一般都很小,大则两三郡,小则 一县,甚至一乡之地,不会再对中央构成威 胁。
      有时则干脆只有封号与俸禄,而无封 地。封爵有的不可以世袭,人亡爵消,有的 可以世袭。世袭也分两种,有的按原等级世 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S***

    2018-03-20 23:23:59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