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为什么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首页

为什么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为什么说“头伏饺子二伏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7-08-05 19:03:17
  • 呜呼!
    如果不是坚持看到最后,几乎我也成了传播谬误的罪人。
    没想到真相是这样的。

    黑***

    2007-08-05 19:03:17

  • 2007-08-04 13:21:17
  • “尘世上走走”这位仁兄说得有道理!不过要文明点。

    飘***

    2007-08-04 13:21:17

  • 2007-08-02 16:46:58
  • 很好笑,上面的聪明人,把三?毹臀菏洗呵铩范家媒??有人說长见识。

    s***

    2007-08-02 16:46:58

  • 2007-08-02 13:10:50
  •   简直是放屁的一派胡言!!
    真是笑死人!一帮大蠢驴,哈哈,看看这些无知的瞎子,蠢驴,才知道为什么中国完了!!悲!!我真不明白你们不明白还瞎jiba讨论,从网上瞎jiba找些资料就行了,你们这帮蠢驴!一定要移民美国,那里的人也许没有这么蠢的!!!
    所谓“头fu饺子二fu面,三fu烙饼摊鸡蛋”,其中的fu,应该是“麸”字,指的小麦的皮。
      在过去,农民要把小麦磨成面,但是过去的石磨(也许是石磨,也可能是其他的磨具)磨面粉,一次并不能完全把麸皮(麦皮)去除干净,只好磨三遍,第一次磨出的面称为“头麸面”,第二次磨出的为“二麸面”,第三次磨出的面称为“三麸面”,用这三种面做出的食品颜色性状不同,“头麸面”最白,最筋道,也最结实,“二麸面”颜色就黄多了,作出的食品发黄,而且也不筋道,但是用来做馒头、面条却比“头麸面”松软得多,很好吃。
      “三麸面”最次,口感、味道、颜色均差。 而所谓的“头麸面饺子、二麸面、三麸烙饼摊鸡蛋”说的是,用“头麸面”做饺子皮,非常筋道,而且白,饺子丢到热水里时不容易破皮、露馅;用“二麸面”做的面食,比如饽饽、馒头、面条、佛手等,只要在表面上撒上一层“头麸面”增白去掉不白的缺点,吃起来很松软,有很浓的麦香;至于“三麸面”因为不好看,不好吃,只好用来烙饼摊鸡蛋,一则可以通过“烙”改变其颜色,二则通过加上盐、菜叶、鸡蛋等改善味道,就弥补了“三麸面”本身的缺点。
       你们这帮蠢驴不懂装懂,实在可恶。 。

    尘***

    2007-08-02 13:10:50

  • 2007-07-31 11:22:39
  • 这就是所谓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吧!大家为什么不去深思悠久的文化给现在人带来了什么?一说就是什么“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可是聪明智慧的人在现今世界上有多少知识产权?勤劳勇敢的人又过着和西方世界多大差距的生活?现在的中国人是该反省的时候了!

    g***

    2007-07-31 11:22:39

  • 2007-07-31 08:21:54
  • 北方无论是啥节日,不是饺子就是面,还有啥好讨论的。

    h***

    2007-07-31 08:21:54

  • 2007-07-31 05:56:02
  • 老百姓过去没什么,能吃到面条、饺子就很不错了,饺子、面条是居家过日子的美食。民间还有“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

    a***

    2007-07-31 05:56:02

  • 2007-07-30 17:26:49
  • 过去,作为普通平民之家日子一般都过地平平,能吃到面条、饺子就很不错了,饺子、面条是居家过日子的美食呢。找个借口编个理由吃好点呗,如此而已,没什么正经的讲究。

    q***

    2007-07-30 17:26:49

  • 2007-07-28 09:34:33
  • 过去能享受这种传统习俗的人家不会很多,也应该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吧.

    一***

    2007-07-28 09:34:33

  • 2007-07-27 14:01:35
  • 挺长知识呀!看来有文化的人真有,有闲心的人也不少

    q***

    2007-07-27 14:01:35

  • 2007-07-27 11:14:13
  • 送行饺子接风面,也是北京传统。饺子,面是传统百姓美食,有由头都要吃。

    定***

    2007-07-27 11:14:13

  • 2007-07-27 10:03:27
  • 现在改成“头伏鲍鱼二伏鳖”估计也成

    爱***

    2007-07-27 10:03:27

  • 2007-07-27 09:28:41
  • 习俗,传统而已,谁也不限制你吃什么!

    Z***

    2007-07-27 09:28:41

  • 2007-07-26 21:33:43
  • 这个问题 你可问对了~ae~ 答:因为饿了呗~!

    克***

    2007-07-26 21:33:43

  • 2007-07-26 20:32:10
  •       头伏吃饺子“元宝藏福” 
      “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国人如此钟情饺子?又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 
      过去,人们感觉炎热的夏季是一大灾难,伏天被称作“苦夏”,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就说:“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享个口福。
      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
      ”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   过去,老北京的“头伏”饺子是很讲究的。
      正宗的头伏饺子馅应该是菠菜虾米皮的素馅,是用晒干的菠菜、小虾米、五香粉、盐、小磨香油拌和成馅,口味清淡,吃起来却香喷喷的。   如今,这个“素馅饺子”的老理儿已没多少人“遵守”,毕竟生活条件好了,头伏还会吃饺子,但口味、品种已是丰富多彩。
           二伏吃面“辟恶”   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这才知道,何晏的洁白肌肤不是涂粉掩饰的。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着恶月的边儿,所以也要“辟”。前文说过,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新粮营养丰富,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的一身汗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所以伏天里吃热面是有科学道理的。除了吃热面,也可以吃过水面,口腹清爽,还能败火。
      因此,二伏吃面,既可以祛除潮暑,又能够刺激食欲。   北方人好面食,北京人夏天更爱吃面。面条的吃法也多,或荤或素的炸酱面、鲜香味美的打卤面都是北京人的最爱,不过,老北京的二伏面最讲究的是麻酱凉面。面条出锅后用凉水过几遍,俗称“过水儿面”。
      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浇一下,米醋碗里滴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咸胡萝卜丝、豆芽菜、青豆、香椿等菜码,爱吃辣的可放点辣椒油或芥末,就上几瓣大蒜,吃起来清清爽爽,既开胃又解暑。   和“头伏饺子”一样,如今“二伏面”的“队伍”也壮大了,酸辣爽口的担担面、香滑醇美的山西刀削面、回味无穷的甘肃兰州拉面、乡土浓郁的陕西臊子面、筋道清利的延吉冷面、香浓滋润的河南烩面等,都已上了北京人的餐桌。
       烙饼摊鸡蛋欢送伏天   难熬的三伏天总算进入尾声了,末伏的第一天,最好的美味是“烙饼摊鸡蛋”。   “头伏饺子”的“元宝藏福”是一种祈愿,“二伏面”的“辟恶”多少有点迷信色彩,但“三伏烙饼摊鸡蛋”还是有些科学性的。
         三伏在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这个时节再大汗淋漓地吃“热汤面”就容易着凉了,而此时那些“歇伏”的母鸡们“休整”了二三十天也开始“工作”了,正好能为人们提供一些积蓄营养的“硬货”。因此,对于过去的百姓来说,夏日里能吃到烙饼摊鸡蛋可谓美味享受,同时也带有欢送伏天离去的意思。
         “烙饼摊鸡蛋”看似简单,其实也很需要手艺。老北京人做此美食要在和好的面糊中加入盐和味精,饧上一个小时。把面糊在煎锅中摊成饼,在受热均匀快成型时,将摊好的鸡蛋迅速倒在饼上,盖上锅盖,当锅中发出“咕咕”的声音,一张香酥地道的烙饼摊鸡蛋就做好了。
      吃时,还可以在上面撒上豆芽、菠菜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伏”,是指“藏伏”,也就是“避暑”之意。过去生活贫苦,人们度过伏天的办法,无非是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再应着时令为自己找点口福。虽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但这些已不再是奢侈的美味了。
      不过,老习俗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进入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受到抑制,宜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食生冷寒凉、辛温燥热之物。高温天气易使人心烦意躁、疲倦乏力,因此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更为重要。
       。

    2007-07-26 20:32:10

  • 2007-07-26 18:41:52
  • 长知识,长见识!

    l***

    2007-07-26 18:41:52

  • 2007-07-26 16:14:24
  • 日宜吃面,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 
    “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 
    

    w***

    2007-07-26 16:14:24

  • 2007-07-26 15:14:55
  • 和“初一饺子,初二面”一样,没有什么道理可讲。
    饺子,捞面,都是过去不经常吃的“美食”。遇到机会,就吃一下呗。

    几***

    2007-07-26 15:14:55

  • 2007-07-26 14:58:52
  • 一伏第一天要吃饺子,二伏第一天要吃面条。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老北京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
    

    s***

    2007-07-26 14:58:52

  • 2007-07-26 13:35:15
  • "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老北京人的传统,没有什么为什么

    玉***

    2007-07-26 13:35:15

  • 美食/烹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