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首页

“十恶不赦”是哪“十恶”?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6-07-29 19:05:43
      我们经常说的成语“十恶不赦”有它的渊源,它的形成,要从我国的法律制度来看。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
      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无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十恶不赦”自从《齐律》出现这些条款后一直沿用到宋元明清。 。

    1***

    2006-07-29 19:05:43

其他答案

    2006-07-29 19:08:14
  •   魏?x南北朝?r期,?v代都進行了法律法典的?纂,而在這些法律法典中,比較有影?的有魏?r的《魏律》,北朝?r的《齊律》,而後??f的「十?骸棺钤缫簿统霈F在《齊律》中,??r稱?椤钢刈锸?l」。    
      「重罪十?l」把這十?l罪行稱?椤甘?骸梗?K且?定絕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翰簧狻沟恼f法,所以說隋唐「十?翰簧狻蛊??原?硎浅鲎造丁洱R律》的「重罪十?l」。
      它的主要?热萦校?   一、謀反,這?v?矶急灰??槭?褐住?   二、謀大逆。指??幕始业淖?R、陵??、?m殿的行?椤?   三、謀叛。謀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摇?   四、?耗妗V复?⒆娓改浮⒏改敢约肮谩⒕恕⑹宓乳L?和尊親。
         五、不道。?o道。   六、大不敬。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卧煊盟?品以及誤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罵、控告以及不贍養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死後亡匿不舉哀,?势诩奕⒆?贰?   八、不睦。   九、不義。
      指?颉?⑺篱L官(一般指州縣長官),丈夫死後不舉哀?K作?犯募薜取?   十、??y。指與祖父、父親的妾通?Α?   「十?翰簧狻棺?摹洱R律》出現這些?l款後一直沿用到宋元明清 。

    浅***

    2006-07-29 19:08:14

  • 2006-07-29 19:05:4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了法律法典的编纂,而在这些法律法典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魏时的《魏律》,北朝时的《齐律》,而后来据说的“十恶”最早也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重罪十条”把这十条罪行称为“十恶”,并且规定绝不赦免,到了隋唐就正式形成了“十恶不赦”的说法,所以说隋唐“十恶不赦”其实原来是出自于《齐律》的“重罪十条”。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谋反,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   二、谋大逆。指毁坏皇家的宗庙、陵寝、宫殿的行为。   三、谋叛。谋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敌对国家。   四、恶逆。指打杀祖父母、父母以及姑、舅、叔等长辈和尊亲。   五、不道。
      无道。   六、大不敬。偷盗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伪造御用药品以及误犯食禁。   七、不孝。指咒骂、控告以及不赡养自己的祖父母、父母。祖、父辈死后亡匿不举哀,丧期嫁娶作乐。   八、不睦。   九、不义。指殴打、杀死长官(一般指州县长官),丈夫死后不举哀并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指与祖父、父亲的妾通奸。   “十恶不赦”自从《齐律》出现这些条款后一直沿用到宋元明清。 。

    李***

    2006-07-29 19:05:43

  • 2006-07-29 19:05:13
  •   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在法律上规定了许多罪名,如:十恶、七杀、六脏、巫蛊、奸党等。其中,十恶的罪名最重,处罚极其严厉,故有“十恶不赦”之说。在一般赦兔的情况下,对犯有十恶罪的人也绝不原谅、减罪,即使是统治集团内部的人,包括皇亲国戚、功臣猛将,犯了十恶之罪,都不会被赦免。
      像汉朝的开国元勋韩信,就是被冠以十恶罪之首——谋反罪,而被吕后所杀;唐明皇李隆基也用此罪逼杀太子。 十恶的罪名是从秦汉起逐渐形成的。隋朝的《开皇律》就在北齐刑制上加以改动,创设了十恶名称,这就是后来的十恶。 十恶指哪些罪呢?按唐律注释,十恶的内容是: 谋反,“谓谋危社稷”,即图谋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
       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殿”,即图谋毁坏皇帝家庙、祖墓及宫殿。 谋叛,“谓谋背国从伪”,明、清律改为“谓谋本国,潜从他国”,即图谋背叛国家。 恶逆,“谓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者”。
       不道,指灭绝人道,如杀死一家三口,而被杀者都不是应当判死刑的;或用肢解的手段杀人;或用鸩毒的方法,企图使人中毒致死。 大不敬,指对帝王不尊敬的言行,如盗取帝王祭祀用的物品或帝王日常穿戴的物品;盗取或伪造皇帝的玺印;为帝王建造的车船不牢固;咒骂帝王;无理对待帝王派遣的使者;为帝王配制药物有误;为帝王做饭菜误犯食禁。
       不孝,指对直系尊亲属有忤言逆行,如控告或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世时分居后不予供养;在父母丧时嫁娶作乐,脱去丧服,改着吉服;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亡。 不睦,即谋杀或出卖五服之内的某些亲属,殴打或控告丈夫及某些五服之内的尊长、亲属。
       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援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内乱,即强奸五服以内某些亲属,以及父亲、祖父的小老婆;或与父亲、祖父的小老婆通奸等。 从上述十恶的内容可以看出,十恶主要是维持封建皇帝的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上下的封建伦理关系。
       历朝封建统治者,对犯了十恶罪的人,规定的刑罚都十分严酷。唐律规定,犯十恶者均处以死刑和流放等重刑,不得请求特别审议、金钱赎罪或减刑。唐似后的王朝对十恶规定的刑罚又大大加重,如明代,对谋反、谋大逆等行为,视为“罪大恶极”,一律采取重罪加重的原则处理。
      按唐律犯上述罪者,本人不论为首还是协从,都处斩刑;儿子16岁以上的处绞刑;祖、孙、兄弟、伯叔父、兄弟之子,可以不死。明律则不仅犯罪本人不分首从均凌迟处死,而且其亲族凡年满16岁以上的男子,一律按最重刑罚处理,一个案子往往株连数十人。明律还扩大了十恶罪的范围,凡部民杀死本管知县、知府、知州;军士杀死本管百户、千户、指挥;学生杀死授业老师,也称为十恶,处以极刑。
      清律沿袭明律,仍以十恶为基本内容。清律把“谋反”,尤其是人民的反抗斗争,污蔑为“其恶已极,其罪至大”、“法不容宽”的罪行,一律加以重惩,或斩或绞,即使从犯也要被发配到边远荒僻的地方充军。

    i***

    2006-07-29 19:05:1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