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什么是宗教信仰

首页

什么是宗教信仰

不知道什么是宗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1-23 14:58:51
  • 对 宗祖或宗族的教育的信任
    或者是相信 宗族宗祖的教育思想
    他是特定的 在某一些地区区域和一定人群里 有某种形式的思想教育
    他的思想 是有可以继承和传承的性质
    也可以说是 有某种宗旨的思想形式的教育
    他是相信一个固定的观念
    换句话说就是 对一种观念思想的信任
    因此 如果一个人 在没有 固定的信仰时 人在成长的过程里 会对什么在意 关注和信任时 在那个时候 非常强烈到一定的程度时 就是他的全部人生追求 如果是精神世界里 就是思想或者是观念

    悠***

    2018-11-23 14:58:51

  • 2018-11-23 14:55:25
  •   现在的社会,在中国、在日本,甚至于在全世界,一般大众对于宗教认知都是负面的,说它迷信的人多,特别是年轻人。我去年访问罗马,访问梵蒂冈,跟教皇见了面,跟他们的主教团交流两天的时间。我们听到陶然主教的报告,天主教是有组织的,不像佛教,佛教是一盘散沙。
      他告诉我们,最近这个十年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这些信徒逐渐在下降,就是一年比一年少。所以他们很忧虑,像这样下去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世界上宗教没人相信了。这个问题很严肃!我当时提出我的看法给大家做参考,我说我们想一想最初,耶稣在世、摩西在世、释迦牟尼佛在世、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他们创教也相当的艰难,为什么那个时候他的信徒年年上升、年年增加,而且传了几百年、几千年,对全世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那是为什么?这值得我们反省的。
      我们有没有认真去想过这些问题?我说据我的看法,每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大圣大贤,他们都是社会教育家。如果不是讲经教学,哪来的信众?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耶稣教学三年是被人害了,摩西也有二十多年。我的结论说,宗教教育重要!
    中国人把外国这些词汇翻译成宗教,宗教第一个是日本人翻的,中国人接受了。
      宗教这两个字在中文是什么意思?宗有主要的意思、重要的意思、尊崇的意思,尊贵崇高;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合起来,那就是什么?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这个地位多高!所以这种号召,尤其是他们这些创教的人,他不但能说,他做到,他所讲的自己全做到,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人民幸福美满,谁不欢喜?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今天,我们今天把教育丢了,都搞祈祷、搞形式。
      
    祈祷有没有作用?是有作用,不能说没有作用,尤其集体祈祷。譬如一个灾难来了,我们祈祷,灾难化解了。可是人民不相信,人民说你在打妄语、你在骗人,本来就没有灾难,你胡造谣言。这是真的!所以在梵蒂冈我就建议,全世界每个宗教要恢复教学,经典上东西都是好东西,特别是关于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要把这三种教育普遍来推动,变成普世的教育,一般人都应该来学习,社会动乱就化解,地球上灾变自然就消失,它管用,它不是不管用。
      如果依旧还搞这些祈祷,不再搞教育,宗教走上灭亡,没人相信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我年轻的时候,学校里读书,老师教的宗教是迷信,所以这个错误观念很深,对于任何宗教都不愿意去接触,那你怎么能了解宗教是什么?年轻时候我喜欢哲学,跟方东美教授学哲学,没有想到他老人家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居然是「佛经哲学」。
      我当时很疑惑,向老师请教,我说「佛是宗教、是迷信,而且是宗教里面的低级宗教。」他说:怎么?「佛教是多神教,多神教是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只崇拜一个神,一个真神,佛教什么都拜,它怎么会是哲学?」老师告诉我,「你年轻,你不懂得,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把我的观念转变过来,我们以前没有接触,人云亦云,道听涂说,这是我们自己错了,没有认真去研究,所以就接受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讲完之后,老师告诉我,今天佛经哲学不在寺庙。这句话非常重要,他要不说这句话,我们跟寺院出家人一接触,觉得不对,老师的话有问题,就会产生怀疑。
      所以他把话讲清楚,他说:「过去的出家人,真正是有道德、有学问,为什么?他真修,他真研究;现在出家人,他把这个放弃,他不研究了。所以你要研究佛经哲学,要从经典下手。」这个指导的门路绝对正确!以后我逛寺庙,专门找寺庙的藏经,在寺庙藏经楼、图书馆借书,像《大藏经》这个丛书借不出来,它不外借的。
      我们就找空的时间去抄经,我初学的时候还抄了十几部。
    这些年印刷术发达,印的质量又好,价格低廉,五十年前人享受不到,五十年前要抄写,现在人有福,这样的便利。但是现在人不好学,现在人纵然好学不得其门而入,这什么原因?世出世间的圣学,要用诚敬心去学,你才能得到。
      如果不诚不敬,你学不到,孔子来教也没用处,释迦牟尼佛来教,你也教不会,为什么?没有诚敬心。现在年轻人心浮气躁,这个心理上就是把圣学完全拒绝。而且现在年轻人很自负,完全偏向于科学,崇拜科学,用科学怀疑的态度、批判的态度来对圣人,那你怎么能学到东西?这是圣教往下传递最大的一个难关,而且这个难关太普遍。
      所以续佛慧命的人,为往圣继绝学的人,要怎么培养?这是当前最严重的问题。每个国家族群传统文化能不能延续?每个宗教能不能长存在这个世间?关键在此地。
    这么多年来,我们提倡三个根的教育,不能看得太浅显,这三个根太重要。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这三个东西都是小品,《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感应篇》也不过一千六、七百个字,《十善业道》稍微长一点,不过二千多字,这是根。
      这个东西不是背的、不是讲的,是要落实到生活,我们能够生活在三个根里头,那就是生活在圣贤教诲之中。净业三福你才真正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弟子规》,「慈心不杀」是《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没有这三个根,通宗通教、显密圆融,都不能往生,出不了六道,为什么?「能解不能行」,修无法师讲的,「不是真智慧」。
      我把它改了两个字,能说不能行,他说不是真智慧,我说没有真智慧。那是学术,不是圣学,他所学到的是知识,不是智能,知识它有局限,而且它有很多的后遗癥;智慧没有,智慧是圆融的,智慧没有后遗癥。所以佛经字字句句是智慧。
    ——釋淨空老教授。
      

    头***

    2018-11-23 14:55:25

  • 2018-11-23 14:52:57
  •   很高兴有缘答复你的问题。先让我们一起感恩楼上善心答复你的朋友,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你的问题楼上的朋友已经引用净空法师的讲述作了答复,请允许我再转述南公怀瑾先生的一段讲述:
    【什么是宗教
    ——南怀瑾
    我先要向大家提出,讲一点道理:世界上什么是宗教?
    现在如果要上现代哲学课,告诉大家简单明了一个定义:凡是一种思想,把它变成一个理念,使大家能够信仰,而控制情绪与思维的,这个就是宗教。
      这是我下的定义。
    大家每个人有自己的宗教。如果把宗教按每个人的年龄来划分的话,年轻人的宗教是谈恋爱,这个就是他的宗教。男的要追求女的,女的要追求男的。中年人,由三十、四十、五十这个阶段,事业是他的宗教。到了五六十(岁),事业利益衰退了,这个时候的宗教走入狭义了,就想找一个上帝、信仰寄托。
      因为人生到此啊,是无可奈何。所以我常常引用现代的一个悲观文学家郁达夫很有意思的名句:
    生死中年两不堪,
    人到中年了,四五十岁了,活着或者死了,两样都很难受。
    生非容易死非甘。
    活着真不容易,慢慢去死不甘愿。
      
    人生到此就进入狭义宗教了。或者信上帝,或者信佛,这个宗教的定义。
    宗教里头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最初问的问题:这个万有、万物同我们的生命,谁做主宰?有主宰无主宰?或者是唯心,或者是唯物的?而这个生命除了我主宰以外,有没有一个第二者,有没有自力还是他力?
    一切宗教的信仰都是信仰他力,他做我的主,我们不能做他的主。
      所以,究竟是自力还是他力?唯心还是唯物?有神还是无神?这些都是宗教问题。
    这些问题同生命科学认知,佛学里面统统给我们解答了。真正研究佛学,他不是宗教。所以,我曾经把佛的愣严大义翻译成白话,写了上面一篇序言。佛家分三种:佛教、佛学、佛法。
      
    佛教是后世把释迦牟尼佛变成一个宗教教主。佛学是后世一般人研究佛讲的经典学问,去做思想研究,这是佛学。佛法是跟学佛有关系,跟着佛的一生去求证生命的根本。这个是佛法。最大的重点是他是个真科学。
    我这样跟大家讲,因为总是要讲这次(课程)发动(的目的),我们为了科学研究,要求证的。
      我是第一次告诉大家这个话。几十年,你查查我的书,查查我平时讲话的录音,我没有这样讲过。现在讲的是老实话。“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语出《金刚经》)。这就是真正的佛法。
    这么一个彻底不迷信。所以,预备给菩萨戴那个迷什么的帽子,那是冤枉的。
      他在求证,佛也在求证,求证一个什么东西?】
    以上是先生的讲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认为,世界上所有正教,无论是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儒家也好,乃至基督、伊斯兰等等,都是劝人向善的。不过因为时间条件地点对象等等不同,而采用的方法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但是,真理只有一个,各家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因此,本师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法皆是佛法。你立志于宗教,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有正教的创始人最初并没有建立什么宗教,他们被奉为教主,完全是后世弟子们所为。
      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违背了他们最初的意愿的。因此,郑板桥先生批评说,儒生,孔孟之罪人也;道士,老庄之罪人也;僧人,释迦之罪人也。是不无道理的。当然,宗教的产生是有着他极为复杂的因缘的,但是,社会发展到了现在,正如南公怀瑾先生所言,一切宗教都到了脱去外衣,还其本来面目的时候了!
    所以,我认为,关注宗教信仰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应该是为了揭开宗教的外衣,还其本来面目。
      
    那么,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呢?就是绝对真理!
    屈原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几乎所有知道屈原的人也都知道的一句话。我认为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所谓路漫漫而修远兮,是说生命的路非常遥远,而探索人生大义,探索真理的路就更加漫长。
      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无论多么遥远多么漫长,都不能动摇自己探索的意志,阻挡自己探索的脚步,即使是上天入地,也在所不惜!
    应该用屈原的这句话,激励我们探求真理、追求真理。
    顺便强调一下,有些人看到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甚理解。
      何为上下呢?以我浅见,这里揭示了一个世间的大秘密,也是一个最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生命的存在是永恒的,但是,却有着不同的形态。借用佛家的观点来说就非常清楚了,那就是六道轮回!佛家(也包括中国的古圣先贤们)认为,人是分段生死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这一次的生命形态结束了以后,马上又开始了下一个生命形态的轮回。至于你以哪一种具体的生命形态出现,就看你的福报了。有上天堂的,有下地狱的,有变人的,有做鬼的,还有变畜生的。屈原的所谓上下,指的就是这个六道轮回。他为了探求真理,不惜上天堂下地狱,这是何等的气魄和毅力!真乃大丈夫也!非大丈夫所不能为也!难道不值得我们效法吗?
    当然,求索并非目的,求索真理是为了践行真理。
      从一个凡夫俗子到成为一个悟到真理、践行真理的圣人是要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我们中国的万世师表,孔老夫子的一生,堪为榜样。
    他老人家在讲述自己一生探索真理的体会时说: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丛十五岁开始立志探求自己人生的目标;经过十五年的努力,三十而立,终于找到并确立了这个目标;又经过十年的努力,四十而不惑,终于在探索人生的道路上不再犹豫,不再动摇,不再徘徊;又经过十年的努力,五十而知天命,终于找到了自己寻找的真理,有所开悟了;又经过十年的努力,六十而耳顺,已经不再起分别心,不再看不惯(不是圆滑哦),不再感到有什么不如意,一切都能够看得很开了;又经过十年的努力,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规。
      终于大彻大悟了,可以在真理的境界中任用自如而不再担心会逾越规矩,即违背真理了。
    这也正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还有一个值得效法的榜样,那就是释迦牟尼佛。
    他老人家在讲述自己多生累劫的修持时,非常诚恳地告诉弟子们,自己所经过的很多经历。
      他做过好人,也做过坏人,甚至还做过恶人,做过奸商,还痛打过自己的母亲;做过高高在上的国王,也做过地位低微的工匠;还在畜生道中轮回过,做过大象的首领,做过很多种动物;也在天人道中享过福,他此生成佛之前就是在兜率天宫当天主。他下生人间就是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了生死!
    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转述南怀瑾大师的讲述:
    为什么世界上有个佛,大家知道吗?从印度开始,到二十八代达摩尊者来中国以后,直到现在,以禅宗的传统,历代禅宗祖师告诉你一句话,“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
      
    佛本来不需要来的,就为了一件大事情来,什么大事?生死问题。人怎么生来,怎么会死掉?既然人生来又会死掉,何必生来呢?
    所以当年在杭州,我还年轻,十几岁,到基督教堂听神父讲,上帝创造了人。下课后,我说,你乱讲,上帝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上帝很胡闹的,既然造出来又何必死掉,不是多余吗?你说照他的样子,他的样子就很不好看。
      造人也不会造,你看前面这一面,眼睛看见、耳朵听见,都在前面,后面什么都不知道。把人造成这样,完全造错了的,鼻子放在这里,完全不对,鼻子倒转来长,我们铅笔一放就放进去了,牙刷有时候就放这里了,嘴巴长这里错了,长头顶这里嘛,吃饭一倒就可以了。眼睛嘛,前面长一只,后面长一只,也不会出车祸。
      耳朵,上面长一只,下面长一只,地下也听得见。他乱造,还没有我造得好呢!我们当年研究基督教的时候,我说,你们那个是乱扯,不听不听。
    那佛为什么出世?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生死问题。为什么我们人会生来,为什么一天天会过去,会老会死去?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形成了,将来有没有世界?会不会毁灭?都是生死问题。
      佛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佛为什么来?禅宗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就是告诉我们生死问题,整个的佛法为了了生死问题。所以我常常讲,现在外国科学开始研究生命问题,生命来源。你晓得现在的人为什么到太空上去?那是为了追寻那个生死根本是什么东西来的。
      人类几千年都在追求这个,所以才有不同宗教,也有哲学、有科学;佛教里头则有禅宗、密宗,各种宗,八万四千法门,大家都是修啊修啊,不知道修个什么!为什么出家要修行,自己也搞不清楚。出家不是玩的,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问题,都是为了如何了生死。生命是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参话头叫你参的也是这个。
      
    以上是南怀瑾先生的讲述。或许你会觉得离题太远,其实不然。无论是屈原、孔老夫子还是释迦牟尼,他们探求真理的心都是相同的。这也是我们应该效法的。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说得已经够多了。虽然还有很多话可说,但是,还是适合而止吧,已经耽误了你很多时间了。
      还望见谅。谢谢你耐心看到最后!
    如果你真心关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随缘再探讨。
    请允许我向你推荐几本书:
    《佛本行集经》、《人生的起点和终站》、《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还有几段视频:
    《此生必看的科学实验》、《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优雅的宇宙》
    我曾经推荐给很多的朋友们,他们都颇有收益,希望你是又一位。
      
    另外,还有几本书,或许与你关注的宗教有关: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禅宗与道家》
    这些书都是南公怀瑾先生的著述。
      
    当然,先生的著述还有很多很多,大多都是涉及到儒释道的,值得分享的东西也有很多,若有缘分我再推荐给你,相信你自己在看过我前面推荐的那些之后,也会找到自己需要的。
    最后,祝你合家吉祥安康!。

    你***

    2018-11-23 14:52:5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