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哪些规定呢?

首页

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哪些规定呢?

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哪些规定呢?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9-01-02 16:53:18
  •   第一条为了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 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  自治法》,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依法制订具体措施,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巩 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 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第三条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 守和执行,积极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各项 活动,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 彰和奖励。
      第五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长期规划时,应当听取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工作部门的意见,根据 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和需要,支持和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强基础设 施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扩大对外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速发展经济、教 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
      第六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 展。未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自治县,由其所在的省级人民政府在 职权范围内比照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予以扶持。第七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优先在 民族自治地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其他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 适当增加用于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国家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担配套资 金的,适当降低配套资金的比例。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和财政困难县确实无力负担的,免除配套资金。
      其中,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属于地方事务的,由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建设资金负担 比例后,按比例全额安排;属于中央事务的,由中央财政全额 安排。第八条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在民族自治地方 开采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要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发展相应的 服务产业以及促进就业等方面,对当地给予支持。
      国家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在安排使用时,加大对民族自治地 方的投入,并优先考虑原产地的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 破坏者赔偿的原则,从国家、区域、产业三个层面,通过财政转移 支付、项目支持等措施,对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作出贡献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合理补偿。
      第九条国家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 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以及其他方式,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 的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差异,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 力度。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种专项资金的分配,应当向民族自 治地方倾斜。
      上级财政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 正常运转、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基础教育正常经费 支出。上级人民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政策造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减收 部分,在测算转移支付时作为因素给予照顾。国家规范省级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转移支付、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落实到自治县。
      第十条国家设立各项专用资金,扶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 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央财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资金规模随 着经济发展和中央财政收人的增长逐步增加。地方财政相应设立并 安排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民族工作经费。第十一条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拓宽间接和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P国家合理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族 自治地方重点建设和农村发展。
      上级人民政府安排的国际组织和国 外政府赠款以及优惠贷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向民族自治地方 倾斜。第十二条国家完善扶持民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 手工业品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对民 族贸易、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生产予以照顾,对少数 民族特需商品实行定点生产并建立必要的国家储备制度。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与周边国 家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合作和边境贸易。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与外国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设 立边境贸易区。国家对边境地区与接壤国家边境地区之间的贸易以及边民互市 贸易,采取灵活措施,给予优惠和便利。
      第十四条国家将边境地区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帮 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快边境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 地区与内地的协调发展。国家对巩固边防、边境安全具有重大影响的边境地区居民,在 居住、生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特殊措 施,加大扶持力度。
      第十五条上级人民政府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地区发展纳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在交通、能源、生态环境保 护与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广播影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 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第十六条国家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扶贫开发,重点支持民族 自治地方贫困乡村以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和茅草房危房 改造、生态移民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动员和 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民族自治地方的扶贫开发。
      第十七条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非公有制 经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民族自浯地方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 其他领域的建设和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第十八条国家组织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对 口支援。通过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的转移、技术转让、交 流培训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物资支持等多种方式,帮助民族 自治地方加速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 鼓励和引导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 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力度。
      民族自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引导和组织当地群众有序地外出经 商务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切实保障外来经商务工的少数民族 群众的合法权益。第十九条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 壮年文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有重点地办好寄宿制学校;在发达地区普通中学开设民族班或者开办民族中 学,其办学条件、教学和管理水平要达到当地学校的办学标准和 水平。
      国家采取措施,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因地制宜发展职业教育和成 人教育,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农村基础教育、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在民族自治地方办学,积 极组织发达地区支援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族自治地方义务教育纳入公 共财政的保障范围。中央财政设立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地 方财政相应安排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国家积极创造条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义务教育给予重点支持,并逐步在民族自 治地方的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国家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高等教育,办 好民族院校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对民族自治 地方的高等学校以及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招生,给予特殊 的政策扶持。各类高等学校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招生时,招生比例按规模同比 增长并适当倾斜。
      对报考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少数民族考生,在 录取时应当根据情况采取加分或者降分的办法,适当放宽录取标准 和条件,并对人口特少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特殊照顾。第二十二条国家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 由,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推 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公民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国家鼓励民族自治地方逐步推行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授课的 “双语教学”,扶持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教材的研究、开发、编译 和出版,支持建立和健全少数民族教材的编译和审查机构,帮助培 养通晓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教师。第二十三条国家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 科学普及体系。
      中央财政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基金、专项资金 等方式,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和促 进民族自治地方科技事业的发展。第二+四条上级人民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具有民 族形式和民族特点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国家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做好少数民族语言广 播、电影、电视节目的译制、制作和播映,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出版物的翻译、出版。国家重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定期举办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繁荣民族文艺创作,丰 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二十五条上级人民政府支持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 名胜古迹、文物等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支持对少数民族古 籍的搜集、整理、出版。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公共卫生体系 建设的资金投人以及技术支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传染病、地 方病和寄生虫病,建立并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减轻民族自治地方贫困群众医疗费的负 担;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民族医药事业的投人,保护、扶持和发展 民族医药学,提高各民族的健康水平。
      上级人民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计划生育 和优生优育,提高各民族人口素质。第二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帮助民族 自治地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 工伤、生育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形成与当地经济 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十八条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领导人员中应当合理 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依法 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民族领导干部,在公开选拔、竞争 上岗配备领导干部时,可以划出相应的名额和岗位,定向选拔少数 民族干部。
      民族自治地方录用、聘用国家工作人员时,对实行区域自治的 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予以照顾,具体办法由录用、聘用主管部门 规定。第二十九条上级人民政府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制订人才开发规 划,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培养使用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 民族的各级各类人才。
      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干部的培 训力度,扩大干部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民族自治地方培训干部与 人才的规模,建立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 发达地区干部交流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人才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创业,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优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到边 远、高寒等条件比较艰苦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汉族和其他民族人 才的家属和子女,在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门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实 施监督检查,每年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提出 意见和建议。第三十一条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克扣、 截留国家财政用于民族自治地方经费的,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克 扣、截留的经费,并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部门违反本规定,不依法履行 职责,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 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 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三十三条本规定所称上级人民政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 上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自治区和辖有自治州、自治县 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本规定制订具体办法, 并将执行情况向国务院报告。第三十五条本规定自2005年5月31日起施行。

    张***

    2019-01-02 16:53:1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