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古诗赏析技巧(热门6篇)

古诗赏析技巧(热门6篇)

于*** 23-06-16 古诗

古诗赏析技巧(1)

分析形象型

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分析构思( 结构思路) 型

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赏析技巧(2)

诗词鉴赏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___①___,___②___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___③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 ___④___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___⑤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⑥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 ______⑦______的精神。

【答案】

①板桥 ②清 ③咬住 ④坚韧 ⑤顽强 ⑥磨难很多 ⑦坚定顽强

【解析】

这首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 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韧又强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 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诗词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___①___诗”。“闻”是___②___的意思。“官军”指___③___。这首诗通过写诗人 ______④______的感受,表达了广大人民______⑤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⑥______的感情。

【答案】

①快 ②听说 ③唐朝军队 ④喜欲狂 ⑤收复中原,统一疆土的爱国愿望 ⑥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疆土重新获得同意而无比欢快。

【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朝军队。

(3)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4)蓟(jì)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 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5)涕:眼泪。

(6)却看:回头看。

(7)妻子:妻子和孩子。

(8)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8)放歌:放声高歌。

(9)须:应当。

(10)纵酒:开怀痛饮。

(11)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12)便:就的意思。

【解析】

这首诗集中地表现出了诗人听见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喜”是贯穿全诗的主线。由闻喜讯而流喜泪,呈席态,唱喜歌,思喜归,喜始喜归,情势发展迅速,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喜不胜收情畅语快的感觉。

全诗只八句,只有首句叙事,其余皆抒情。通篇采用赋的手法。火山般炽热的感情,借助赋的手法,痛快淋漓,一泻千里,迅疾如飞,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狂喜乐极的神态,而且也感染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如何直舒胸臆,这首诗堪称绝唱,不愧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诗词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__①____的一首吟咏___③___的词,本词上片写___③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 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⑥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⑦______和_____⑧_______的突然发现, 表现_____⑨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对____⑩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

【答案】

①辛弃疾 ②田园风光 ③月明风清 ④蝉鸣 ⑤蛙噪 ⑥黄沙道⑦天气时阴时晴 ⑧旧游之地 ⑨夜行街道 ⑩丰收之年的喜悦 ?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 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 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 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 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 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灵活生动, 亲切轻快,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①__代诗人____②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③____、____④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 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哪两句诗说明了这个道 理?请写下来: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宋 ②苏轼 ③正面 ④侧面 ⑤远⑥近 ⑦高 ⑧低 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横看:从正面看。 ④侧:侧面。⑤各不同:各不相同。 ⑥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⑦缘:因为;由于。⑧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⑨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解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 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 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诗词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__①__朝大诗人____②____所写。叙事的诗句是: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写景的诗句是 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的_____⑦_______。

【答案】①唐 ②李白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 ④烟花三月下扬州⑤孤帆远影碧空尽 ⑥唯见长江天际流 ⑦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

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②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②之:往、到达。 ③广陵:即扬州。④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⑤辞:辞别。 ⑥下:顺流向下而行。 ⑦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⑧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⑨尽:尽头,消失了。 ⑩碧空:一座“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天际流:流向天边。

【解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 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 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 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

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 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 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 凄婉。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

诗词鉴赏

《忆江南》是 ① 代诗人 ② 的作品。词中有一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 ③ , ④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 ⑤ 之情。

【答案】

①唐 ②白居易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④春来江水绿如蓝 ⑤思念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名“望江南”,自从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改名为“忆江南。此外又名“梦江南”、“”望江梅、“”谢秋娘、“春去也”。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平韵。本此为单调。

②谙:熟悉

【解析】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所作。是追忆、赞颂江南春日美景。以“江南好”开头,总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脱口而出的直颂。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极为熟 悉,极为怀念呢?早在少年时期曾因避李希烈、朱泚的藩镇之乱,随家迁居江南,十四岁时常旅居苏、杭二州,居江南达六年。登进士第后,又一度再游江南。五十 一岁至五十三岁作者又赴苏、杭二州为刺史,前后留居江南有十年之久,因此“风景旧曾谙”一句是有丰厚的生活作为基础的,也是极为深情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追忆江南美景中印象最深的事物,也是“江南好”具体形象的描绘。这两句勾出了江南春景的特色,它为读者展 开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辉映,光彩夺目;江边带着晨露的红花是那样鲜艳,这时朝阳把光辉涂 在江花上,那花真是“红胜火”了。

春日的蓬蓬勃勃,美景的引人入胜,使诗人不由地迸出了“能不忆江南”这一句热烈赞颂作为结语。此处是以反诘句式点出“忆江南”的主题。

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____①___的手法告诉我们,千寻塔很高,诗人在这里讲了一个传说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说明了______④_______的道理,正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夸张 ②飞来山上千寻塔 ③闻说鸡鸣见日升④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②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③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④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暗喻奸佞的小人。⑤缘 :因为。 ⑥眼:视线。 ⑦塔:铁塔。⑧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⑨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解析】

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 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比喻“掌握了正 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 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诗词鉴赏

《宿新市徐公店》中,诗人看到农家院落的篱笆_____①______,树木______②______,儿童在______③_______,“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是_____④_______。

【答案】

①稀疏 ②茂盛 ③捉蝴蝶 ④都是黄色的

【注释】

①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②篱落:篱笆。 ③疏疏:稀稀疏疏。 ④径:小路。⑤深:深远。 ⑥树头:树枝头上。 ⑦未:没有。⑧急走:奔跑。 ⑨阴:树叶茂盛浓密。 ?黄蝶:黄色的美丽的蝴蝶。

【解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 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诗词鉴赏

《春夜喜雨》这是一首___①___律诗,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_____②______,诗中没有一个___③___字, 却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_____④_____心情。

【答案】①五言 ②特点 ③喜 ④喜悦

【注释】①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②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③乃:就。 ④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⑤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⑥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⑦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⑧俱:全,都。 ⑨江船:江面上的渔船。⑩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解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 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 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 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 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 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杜甫是按这 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 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 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 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 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 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 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春夜喜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词鉴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 ① 》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作者是__②___代的_____③_______。这句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④____比作 ____⑤____,使其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咏”的意思____⑥_____,表达了_______⑦________的情感。它的前两句是 “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_______。”

【答案】①咏柳 ②唐 ③贺知章 ④春风 ⑤剪刀 ⑥赞叹⑦作者对柳树的赞美 ⑧碧玉妆成一树高 ⑨万套垂下绿丝绦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②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③妆:装饰,打扮。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 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 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 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 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赏析技巧(3)

诗词鉴赏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郑燮,号___①___,___②___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本诗第一句用一个___③___字充分表现了竹子的 ___④___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___⑤___;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⑥_______,进一步表现了竹子 ______⑦______的精神。

【答案】

①板桥 ②清 ③咬住 ④坚韧 ⑤顽强 ⑥磨难很多 ⑦坚定顽强

【解析】

这首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但已不是对自然界竹石的一般描写,而是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作者以物喻人,实写竹子,赞颂的却是人。诗人屹立的青 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破岩”,“千磨万击”。“坚韧又强劲”则正是这个历经风吹雨打的竹子和竹子所象征的人的真实写 照。因此,可以说,诗歌通过歌咏竹石,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全诗清新流畅,感情真挚,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诗词鉴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___①___诗”。“闻”是___②___的意思。“官军”指___③___。这首诗通过写诗人 ______④______的感受,表达了广大人民______⑤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⑥______的感情。

【答案】

①快 ②听说 ③唐朝军队 ④喜欲狂 ⑤收复中原,统一疆土的爱国愿望 ⑥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疆土重新获得同意而无比欢快。

【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朝军队。

(3)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

(4)蓟(jì)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 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5)涕:眼泪。

(6)却看:回头看。

(7)妻子:妻子和孩子。

(8)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8)放歌:放声高歌。

(9)须:应当。

(10)纵酒:开怀痛饮。

(11)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12)便:就的意思。

【解析】

这首诗集中地表现出了诗人听见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喜”是贯穿全诗的主线。由闻喜讯而流喜泪,呈席态,唱喜歌,思喜归,喜始喜归,情势发展迅速,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喜不胜收情畅语快的感觉。

全诗只八句,只有首句叙事,其余皆抒情。通篇采用赋的手法。火山般炽热的感情,借助赋的手法,痛快淋漓,一泻千里,迅疾如飞,不仅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狂喜乐极的神态,而且也感染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如何直舒胸臆,这首诗堪称绝唱,不愧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诗词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是宋代__①____的一首吟咏___③___的词,本词上片写___③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 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⑥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⑦______和_____⑧_______的突然发现, 表现_____⑨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对____⑩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

【答案】

①辛弃疾 ②田园风光 ③月明风清 ④蝉鸣 ⑤蛙噪 ⑥黄沙道⑦天气时阴时晴 ⑧旧游之地 ⑨夜行街道 ⑩丰收之年的喜悦 ?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

这首词就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上阙:重点写晴朗的夜晚。词人抓住“明月”、“清风”、“稻花”、“蛙声”的特点,描绘了一个清朗、幽静、丰收 在望的夜晚。词人从视觉上以“惊鹊”“别枝”突出月光之明亮;从听觉上以“半夜鸣蝉”反衬夜半清风之煦暖,以“说丰年”渲染“蛙声”之浑厚雄壮热闹;从嗅 觉上以“稻花”飘来的芳香给人丰收的想象。简短四句话,寥寥几种事物的勾画,一个清朗、幽静、温馨、恬淡、悦耳、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凡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似乎都可以从中体会到这一动人场景。

下阙:这里与上阙不同,上阙写的是大环境,大背景,而这里词人笔锋一转, 由远及近地叙写眼前的惊喜,“七八个”说明月光明亮,可见的只有几颗大而亮的星星在闪烁,可见夜之明朗。“两三点”说明雨点稀疏,一走而过而已,可见是随 风而来的阵雨。然而,那也得避一避呀,于是想起原来这里曾经有一个茅舍小店,此时却看它不见,正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路转溪头忽见”,拐过一道 弯路,走上小溪桥头,那座茅舍小店忽然展现在词人面前。欣喜若狂的程度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这首词充分反映了词人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和对 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喧闹,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抒写了夏夜的村野风光的幽美。全词笔调灵活生动, 亲切轻快,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古典词作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少有的佳作。

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①__代诗人____②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③____、____④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 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哪两句诗说明了这个道 理?请写下来: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宋 ②苏轼 ③正面 ④侧面 ⑤远⑥近 ⑦高 ⑧低 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①题:书写,题写。 ②横看:从正面看。 ④侧:侧面。⑤各不同:各不相同。 ⑥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⑦缘:因为;由于。⑧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⑨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解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 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 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 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诗词鉴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是__①__朝大诗人____②____所写。叙事的诗句是: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写景的诗句是 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好友的_____⑦_______。

【答案】①唐 ②李白 ③故人西辞黄鹤楼 ④烟花三月下扬州⑤孤帆远影碧空尽 ⑥唯见长江天际流 ⑦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

①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②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②之:往、到达。 ③广陵:即扬州。④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⑤辞:辞别。 ⑥下:顺流向下而行。 ⑦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⑧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⑨尽:尽头,消失了。 ⑩碧空:一座“碧山”。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天际流:流向天边。

【解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 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 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 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

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 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 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 凄婉。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

诗词鉴赏

《忆江南》是 ① 代诗人 ② 的作品。词中有一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千古名句是 “ ③ , ④ ”,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 ⑤ 之情。

【答案】

①唐 ②白居易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④春来江水绿如蓝 ⑤思念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原名“望江南”,自从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改名为“忆江南。此外又名“梦江南”、“”望江梅、“”谢秋娘、“春去也”。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平韵。本此为单调。

②谙:熟悉

【解析】

《忆江南》是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时所作。是追忆、赞颂江南春日美景。以“江南好”开头,总领全词,是对江南美景脱口而出的直颂。诗人为什么对江南极为熟 悉,极为怀念呢?早在少年时期曾因避李希烈、朱泚的藩镇之乱,随家迁居江南,十四岁时常旅居苏、杭二州,居江南达六年。登进士第后,又一度再游江南。五十 一岁至五十三岁作者又赴苏、杭二州为刺史,前后留居江南有十年之久,因此“风景旧曾谙”一句是有丰厚的生活作为基础的,也是极为深情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诗人追忆江南美景中印象最深的事物,也是“江南好”具体形象的描绘。这两句勾出了江南春景的特色,它为读者展 开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片早霞倒映在江面上,上下辉映,光彩夺目;江边带着晨露的红花是那样鲜艳,这时朝阳把光辉涂 在江花上,那花真是“红胜火”了。

春日的蓬蓬勃勃,美景的引人入胜,使诗人不由地迸出了“能不忆江南”这一句热烈赞颂作为结语。此处是以反诘句式点出“忆江南”的主题。

诗词鉴赏

《登飞来峰》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____①___的手法告诉我们,千寻塔很高,诗人在这里讲了一个传说 “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说明了______④_______的道理,正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夸张 ②飞来山上千寻塔 ③闻说鸡鸣见日升④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①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②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③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④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暗喻奸佞的小人。⑤缘 :因为。 ⑥眼:视线。 ⑦塔:铁塔。⑧最高层:最高处。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⑨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解析】

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 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比喻“掌握了正 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 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诗词鉴赏

《宿新市徐公店》中,诗人看到农家院落的篱笆_____①______,树木______②______,儿童在______③_______,“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原因是_____④_______。

【答案】

①稀疏 ②茂盛 ③捉蝴蝶 ④都是黄色的

【注释】

①宿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②篱落:篱笆。 ③疏疏:稀稀疏疏。 ④径:小路。⑤深:深远。 ⑥树头:树枝头上。 ⑦未:没有。⑧急走:奔跑。 ⑨阴:树叶茂盛浓密。 ?黄蝶:黄色的美丽的蝴蝶。

【解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 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早春风光。

诗词鉴赏

《春夜喜雨》这是一首___①___律诗,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_____②______,诗中没有一个___③___字, 却表达了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_____④_____心情。

【答案】①五言 ②特点 ③喜 ④喜悦

【注释】①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②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③乃:就。 ④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⑤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⑥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⑦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⑧俱:全,都。 ⑨江船:江面上的渔船。⑩独:独自,只有。 晓:清晨。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解析】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 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 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 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 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 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杜甫是按这 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 时候,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让人能感受到当时的情景,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 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 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 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 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 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春夜喜雨》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词鉴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 ① 》中的名句,这首诗的作者是__②___代的_____③_______。这句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④____比作 ____⑤____,使其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咏”的意思____⑥_____,表达了_______⑦________的情感。它的前两句是 “______⑧_______,_______⑨_______。”

【答案】①咏柳 ②唐 ③贺知章 ④春风 ⑤剪刀 ⑥赞叹⑦作者对柳树的赞美 ⑧碧玉妆成一树高 ⑨万套垂下绿丝绦

【注释】①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②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③妆:装饰,打扮。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 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 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 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 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古诗赏析技巧(4)

01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02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03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会接触到,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直抒胸臆,表达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04

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

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05

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2、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3、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4、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5、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06

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1、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2、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07

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08

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如试题题目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09

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提示内容,都是为考生答题给予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10

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古诗赏析技巧(5)

分析形象型

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

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⑶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 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

解答分析:

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答题步骤:

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⑶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要注意语言的特色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答题步骤:

⑴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炼字型

提问方式:

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答题步骤:

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 “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分析构思( 结构思路) 型

提问方法:

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

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

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问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古诗赏析技巧(6)

古诗赏析有哪些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 初中化学。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

相关推荐

地理高知识点(精品9篇)

知识点
地理高知识点(1)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⑶、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展开详情

监督知识点(实用4篇)

知识点
监督知识点(1)1、政府依法行政(1)依法行政的含义: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
展开详情

小雪花教案(汇集15篇)

教案
小雪花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美。2、尝试运用语言表达雪花飘的动态。3、乐意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活动准备:1、录音机,《雪花飘》的音乐磁带。2、活动室墙面呈现有关冬天雪景的图片,营
展开详情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甄选15篇)

答案
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1)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注①噀:xùn,喷。6.“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
展开详情

描写早上的句子(通用5篇)

句子
描写早上的句子(1)1、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云雾缭绕,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阴,山壁陡峭,江流澎湃。2、看着云雾缭绕的天子山,多少有点遗憾看不到远处的景色。3、走在宽阔的路上,啊!就像一位美丽的姑
展开详情

琴诗赏析(汇编4篇)

赏析
琴诗赏析(1)文学意义这首诗讲了一个弹琴的道理: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
展开详情

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推荐4篇)

征文
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1)田径比赛,特别是径赛,可以说是体育运动的最重要的项目,是综合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却也一直是中国体育乃至亚洲体育的弱项。在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年仅21岁的刘
展开详情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汇编19篇)

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学反思(1)《小英雄雨来》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小说。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不
展开详情

高级英语的练习题(通用5篇)

考试资料
高级英语的练习题(1)ShareholdersseemedtohaveafinalsayintopThisnewssuggestsbittercompetitionbetweencomputerSom
展开详情

英语知识点年级上册(实用20篇)

知识点
英语知识点年级上册(1)Unit1Wheredidyougoonvacation?【重点语法】不定代词:不指名代替任何特定名词或形容词的代词叫做不定代词。用法注意和any+可数名/不可数名。some多
展开详情
热点文档
1-20
21-40
41-60
61-80
81-100
101-120
121-140
141-160
161-180
181-200
设计文化衫教学设计(汇集4篇) 5以内减法教学反思(集锦15篇) 关于霜降的谚语(推荐15篇) 渡荆门阅读答案(实用5篇)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精品7篇) 玉米的故事(优选4篇) 礼貌的阅读答案(通用5篇) 日语N练习题(精品3篇) 劝学议论文800字(甄选4篇) 棉花姑娘优秀教案(精编5篇) 小鸟你好教案(集合6篇) 化学氧气知识点(通用3篇) 活着句子(通用16篇) 素质练习教案(必备4篇) 春思阅读答案(实用6篇) 大自然的文字教案(合集10篇) 玩具火车轰隆隆教案(汇总4篇) 2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汇总18篇) 年级英语期末试卷答案(甄选10篇) 诗歌鉴赏题目(实用4篇) 数学相似知识点(集合6篇) 论教养教案(必备3篇) 质数合数教学反思(集锦20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汇集5篇) 触摸春天的教学设计(甄选20篇) 谷雨节气谚语(集合15篇) 百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集锦6篇) 买菜教案(精选18篇) 一枚金币教学设计(优选19篇) word课件(优选18篇) 5以内的点数教案(合集18篇) 作文试卷(汇编18篇) 时间的计算教案(汇编13篇) 光现象教学反思(通用5篇) 编花篮教学设计(汇总4篇) 画杨桃教案设计(精选9篇) 太阳花阅读答案(精选17篇) 小河马和刷牙精灵教案(优选3篇) 语文月考测试卷年级(汇总4篇) 花儿真美丽教案(集合10篇) 儿童民间故事(推荐6篇) 报纸上的洞教案(汇总5篇) 阅读人的价值答案(实用9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17篇) 小心用电教案(汇集10篇) 好的散文(汇编18篇) 关于理想的英语作文(集锦7篇) 平行四边形性质说课稿(精编14篇) 果园机器人教学反思(汇编18篇) 动物灯谜及答案(推荐5篇) 英语作文模板及范文(热门5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合集4篇) 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案(推荐5篇) 一封信阅读答案(实用8篇) 时间议论文800字(优质20篇) 地球运动教案(汇集19篇) 子规阅读答案(汇总3篇) 画家与牧童教学设计(精品7篇) 我们做朋友教案(合集5篇) 打招呼教案(甄选20篇) 十二生肖鼠故事(热门5篇) 教案表格(甄选15篇) 展望年的句子(优质6篇) 散文家谈散文(汇总6篇) 中医课件(优选6篇) 教师培训考试试题(优选3篇) 寓言两则教案(精编19篇)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热门6篇) 拥抱阅读答案(推荐8篇) 顶碗少年教案(推荐20篇) 关于猜字谜的作文(集锦6篇) 赏析古诗的方法(推荐16篇) 阅读糖答案(优选8篇) 说明文评语(甄选7篇) 行路难教学设计(必备12篇)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选7篇) 师德师风主题(集锦16篇) 丰收散文(集合5篇) 人教版长度单位教案(汇集15篇) 文学欣赏教案(推荐10篇) 8静夜思教学设计(集锦18篇) 安全说课稿(热门18篇) 蜘蛛开店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第二故乡散文(汇编3篇) 碧螺春教案(必备8篇) 经典散文精选(精选5篇) 刺秦文言文知识点(集合3篇) 对韵歌的教学设计(精品15篇) 勾股定理应用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脚丫教案(集锦18篇) 苏轼念奴娇赏析(精选5篇) 春天的写景作文(热门20篇)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优选3篇) 常读人鱼公主阅读答案(优选6篇) 拔萝卜游戏教案(精编15篇)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案(优质10篇) 卢沟谣教学反思(精编7篇) 八年上册仁爱英语知识点(实用6篇) 我是少年阿凡提教案(必备5篇) 辨认方向教学反思(优质17篇) 预防校园欺凌教育主题班会(推荐6篇) 苏教版数学知识点(精编17篇) 关于消防安全知识征文(合集3篇) 防溺水安全教育教学设计(集锦18篇) 二氧化碳的制取说课稿(优选7篇) 预防近视的教案(通用16篇) 老虎磨牙教学反思(集合10篇) 东方朔救乳母阅读答案(合集3篇) 优秀美术教案(精品19篇) 儿童经典故事大全(汇集16篇) 解方程说课稿(汇编6篇) 语文答题格式(优选5篇) 小草和大树教案(汇集15篇) 英语题目及答案(精编5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说课稿(精编7篇) 中心对称教案(汇集3篇) 湘教版美术教学反思(实用8篇) 好玩的陀螺教案(优质9篇) 播音散文稿件(实用20篇) 关于友谊的散文(集合10篇) 献你一束花的阅读答案(集锦4篇)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汇集10篇) 阅读理解蚂蚁答案(汇集5篇) 外国科学家的故事(推荐4篇) 凡卡的教学反思(集锦18篇) 秋兴八首其一说课稿(汇编4篇)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甄选8篇) 朝花夕拾的知识点(甄选5篇)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汇集5篇) 瑞雪图教案(精品4篇) 关于感动的散文(集锦7篇) 中国画课件(合集6篇) 立志主题班会(集锦7篇) 绘本英语故事(汇总5篇) 新航路开辟教学设计(通用7篇) 整理数学基础知识点(汇集6篇) 古诗读后感400字(优质3篇) 游东山记阅读答案(甄选3篇) 工作阅读答案(热门15篇) 中职生主题班会(汇集7篇) 巩乃斯的马阅读答案(精品6篇) 狼和鹿教学反思(实用16篇)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案(推荐3篇) 绿手指教学设计(精选3篇)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精选8篇) 行为习惯的主题班会(精选5篇) 郑人买履教学反思(集合11篇) 再塑生命的人优秀教案(汇集9篇) 防自然灾害教案(推荐6篇) 托福加试题(汇集19篇) 故乡恋情教学反思(汇集3篇) 松鼠课文教学设计(优选19篇) 摆的研究说课稿(汇总9篇)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甄选3篇) 如梦令阅读和答案(推荐18篇) 教师资格试题(优质5篇) 圆锥认识的练习题(合集3篇) 桂林山水的课件(通用14篇) 正方体体积公式(精品5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设计(优质8篇) 陆游诗歌(优选4篇) 语文阅读年级及答案(集合20篇) 啪啦啪啦砰教案(汇集4篇) 4岁儿童故事大全(必备17篇) 科普征文800字(汇编6篇) 许地山散文(精选3篇) 神话故事读后感300字(甄选3篇) 勤学阅读答案(精选8篇) 阅读训练方法(实用17篇) 影子的变化教案(热门10篇) 泛舟阅读答案(通用3篇) 赞美梅花诗词(合集3篇)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精品4篇) 关于残疾人的故事(汇总4篇) 爱劳动小故事(甄选7篇) 留别王维赏析(优质4篇) 语文试卷反思分析(集合17篇) 小篮球教学反思(集锦5篇) 节能环保主题班会(热门8篇) 防灾减灾日主题班会(优选19篇) 八年上册政治知识点人教版(汇总16篇) 彩色的翅膀说课稿(集锦7篇) 教案纸(热门17篇) 学前教育教案(精选15篇) 认识红黄蓝教案(优选5篇) 用字母表示数说课稿(汇集20篇) 种太阳教学反思(优选18篇) 清明节的英语作文(甄选19篇) 小伞兵教案(合集10篇) 金色的脚印说课稿(优选5篇) 生死攸关阅读答案(合集3篇) 薄暮下的刀锋的阅读答案(优选7篇) 同分母加减法教学设计(汇总4篇) 秋宵月下有怀赏析(实用3篇) 防拐防骗教案(甄选18篇)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汇集3篇)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说课稿(汇集3篇) 梁思成名言(精编3篇)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