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泰拳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首页

泰拳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格斗架势,腿法,拳法,膝计,肘计等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4-12 04:14:23
      泰拳的基本技术
           (一)基本姿势
           泰拳手在擂台竞技尚未施展拳脚之前,都必须保持正确的基本格斗姿势,这种基本姿势是一切攻防技术的基础。泰拳称之为“防卫”或“准备”姿势,俗称“拳桩”。
           泰拳的基本姿势,是一种身体空位暴露最少,最趋严密科学的搏击姿势。
      它有益于进攻、防守和反击。是拳手们在攻防前后都必须保持的基本姿势。 基本姿势的构成(以左势为例) 1。两脚与肩同宽,左脚向前上半步(约15厘米);右脚脚尖外展,两脚约成90°角。 2。两手握拳,左拳为先锋拳,举至左眼前方;右拳举至下颌尽量内收贴胸,掩护咽喉要害。
      两肘距离肋部10—15厘米。 3。上身右转,左肩侧对前方。身体重心平均落于两脚,两脚脚前掌着地支撑,两脚跟微提(离地约5厘米)。同时,两膝轻微弯曲,使身体处于一种弹性状态,轻松灵便。 4。两眼注视对手,视野要包括对手的全身部位。
       (二)步法 步法在泰拳中古称马步,古代泰拳的马步形式有好几种,但基本上都是遵循着一组三角形线路图进行的,作为发拳踢腿,攻守进退的基础,这就是著名的“三宫步”。现在泰拳的步法,大致上是继承了“三宫步”的形式,但增加了一些配合腿法和反身技术的回旋步法和进击步法,以助技术的充分发挥。
       泰拳的步法强调自然和顺,简练有效,进退轻灵迅速,攻守坚实稳固。人体的弱点既要暴露至最低限度,又要不妨碍攻防技术的发挥;同时,保持全身肌肉筋骨处于轻松灵便的运动状态,适应长时间格斗的需要。拳语说“步不快则拳慢,步不稳则拳乱”,步法是进攻和防守技术发挥的关键所在。
      泰拳手都十分重视步法的练习。 1。基本步法 泰拳的基本步法有前移、后移、左侧和右侧移四种。 (1)前移步:左脚迅速向前滑一步,右脚随之跟上。动作完成时保持基本姿势。初学时,可能比较僵硬呆板,得熟练后,两脚移动就会连贯轻松,成为弹跳状态。
       (2)后移步:右脚向后滑一步,左脚随之跟退。要求同前移步。 (3)左侧移步:左脚向左横踏一步,右脚随之紧跟。 (4)右侧移步:右脚向右横踏一步,左脚随之紧跟。 熟练上述四种步法,便可在擂台上进退敏捷,灵活自如。
      而其它灵活花巧的步法,皆由这四种步法演化而来。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法的幅度、角度,而形成速进、急退,斜进、斜退等步法。原则上,在做完重复移动后保持原来的防卫姿势。 2。其他步法 泰拳在技术发展上,特别强调个人的风格特点,拳手们依照适合自己的拳路发展技术,自成一体。
      在实际格斗的很多情形下,拳手会根据需要使自己的右脚处于锋位,如配合左右连环拳作直线追击,或右脚发空,而左脚即上的瞬间。但一般拳手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原来的防卫姿势,通常用“回步”来完成,即把先锋弧线撤回后方。这些追击步法和回旋步法都是由前述四种基本步法演变而来的。
      因此,无论任何繁复或深奥的步法也只是前述步法的融合与变化,成为单式动作的反复运用,只是运用得巧妙而已。 下面介绍几种擂台上常见的较为复杂的步法。 (1)旋绕步 旋绕步是在格斗时,双方互相观察试探,寻求对手破绽,而或左或右地旋绕,伺机而动的步法。
       移动时,双手需保持防卫姿势,一脚移动,一脚跟随,左右环绕,上身姿势不变。 (2)侧移步 侧移步是在对方逼近或出招攻击时,侧移闪躲,避其攻势的步法。 掌握这种步法后, 可以轻易避开对方的攻击,而使自身移到对方的侧面,甚至绕其背后,予以还击,是一种非常巧妙的步法。
       (3)换步 换步是西洋拳击的一种高深步法,但在泰拳中也十分常见。 泰拳因其腿法的使用,常常需要变换方向,随时应战,因此,拳技精湛的拳手,常常具有左右两势的本领,随时可以变换姿势,如左势变右势,或右势变左势,这些变势都需用换步来完成。
      其作用是闪避对手的进攻,同时迅速进行反击。在换步时要迅速灵活,特别要注意身体重心的掌握,保持平衡,以利出拳发腿反击。 (4)转折步 转折步是泰拳步法中一种精巧的步法。身体以一脚为轴转动,改变方向,角度大小可以随意选择,为进攻或防守创造有利条件。
       转折步运用得当,可以使对方进攻落空而茫然不知所措。进而伺机反击。 (三)拳法 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拳击相同,大致可分为直拳、钩拳、上击拳和摆击拳等等。 拳击只准许用拳击打,故此其拳法比较密集紧凑,力度大,威力强。
      而泰拳是手足并用的自由搏击,没有拳击那种限制,因此拳法的变化较多,许多拳击中不准使用的拳法,在泰拳中则是随意使用的,例如鼓拳、掌掴、回击拳和后摆拳等拳法。 另外,泰拳除拳法外,主要以腿、肘、膝作为进攻武器,且攻击目标范围包括整个身体,所以在防守时需照顾到全身的各个部位。
      拳法的滥用,会导致头部和胸腹腰肋等要害部位的空虚,易受对方腿法的袭击。这就促使泰拳的拳法只用于试探、虚掩或反击,往往配合其它技法的使用。这就决定了它远不如拳击那样紧凑快速。泰拳手在运用拳法时,注重简练实用。根据实践的需要,在使用拳法时,其运动方向路线和动作技巧上都有变化。
      在世界拳击冠军中也不乏泰拳高手,许多拳手可以兼打拳击。 泰拳手用拳时,其要诀为“准、狠”两字,重蛮劲、重凶狠,极具威力。有时,一记重拳往往可以结束一场比赛。根据科学测试,轻量级拳手的拳力约在125至135公斤之间,而沉重级拳手,其出拳力量可达200公斤。
       拳法要达到迅猛有力,首先是动作要正确,用劲要得法,时机要准确,这样才能收到实效。拳法的基本要点有四条: 第一、握拳正确 任何拳法,都要有一个正确的握拳方法,才能实施正确的击打技法,否则,就难以集中力量,影响击打效果,甚至会造成手指uhe腕关节的挫伤。
       正确的握法是:四指卷曲握紧,拇指屈指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处。拳的力点在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处。 第二、用力顺达 拳不要长时间地紧握,拳在未发时,应是虚握的。当出拳时,肩臂随之顺劲,至拳将要触目标的瞬间骤然握紧,集全身的力量于拳面,产生爆发击打力。
      拳臂长时间的紧张,不仅虚耗了精力,而且造成动作的僵硬和迟钝。 第三、周身协调 出拳的动力室靠腿的蹬伸发力,通过腰、肩、臂将全身的力量汇达于拳,单靠手臂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出拳必须依靠步法的移动推进产生冲力,在最佳的时机和距离内,爆发出拳击打目标。
      此时所产生的力量最大,往往能将对手击倒。拳法和步法、身体动作协调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击打效果。另外在击打目标瞬间,不应只停于接触目标,而要击透目标,从而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第四、攻守兼备 在用拳进攻的同时,必须要注意防守,养成一拳出击,另一拳护卫防守的良好习惯。
      即便是连续的拳法组合进攻,也要注意严防自己的要害部位。 [复转]。

    张***

    2018-04-12 04:14:23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