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步骤有那些?

首页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步骤有那些?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步骤有那些?急用!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02 00:41:34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5步骤       作者:  信息来源: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得以很好实施,往往就是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根源。
        为使企业发展战略能得到有效实施,企业需要制定与之发展战略相配套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
       目前国内企业在转变的过程中配套其发展战略,其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重点考虑以下五个方面: 1 推进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 近十年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逐渐上升为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定位。
      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 人事、劳动部门定期或根据部门的需要向学校和社会招聘或者转业军人等分配进入企业等;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考核、负责员工的日常考勤、工资奖金发放、技术练兵、监督培训、办理离职、退休、离休和死亡等。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部通过提升、轮岗、招聘等手段,在合适的时间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对员工进行管理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通过岗位评估、薪酬调查进行薪酬设计;与员工沟通思想,保持融洽的关系。 第三阶段:人力资本管理阶段 人力资源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招聘筛选,根据战略实施时间安排储备人才,在合适的环境和时间使合适的人充分地发挥其良好的技能,并构建组织的效率;与员工共同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计划并系统性地对员工开展培训;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薪酬、福利战略相结合;成为员工的合作伙伴。
       人力资源管理者为驾驭和推动业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企业文化、价值观引导,优化组织架构,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上述转变是战略性的质的飞跃,人事部门从过去的“人事出纳”肩负起从整体规划到员工激励开发,从组织文化评价、建设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从人力资源组织到支持组织整体战略的系统性工作。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非常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的人事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策略性角色,需要深入地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特别是对于企业战略规划中的人力资源规划部分,人力资源部需要向高级管理层作充分的解释,取得高级管理层的认同,并在实施过程中发挥高级管理层带头推动作用。
       目前大部分的中国企业还处于第一、二阶段的中间,要过渡到第三阶段并不能一步跨越,需要循序渐进的准备和推动。 2 建立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保持体系内各要素间的平衡与互补 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将企业的组织行为和员工个人行为之间的融合,并在此配合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来支持整个体系的运转。
       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过程: 企业在确定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后,首先需要确定与之相配套的组织机构框架和运作模式; 为达成企业发展战略需要配套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使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和需要的场合具备相应的人员作为实施战略目标的资源保障,另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个体资源能在整体运作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人才资源作为企业的资本一部分发挥综合能力; 企业战略能否得以实现需要有畅通的业务流程作保证,根据业务流程经过的部门确定相应的部门职责和具体部门组织架构,最终分解成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和岗位职责制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质; 根据岗位能力素质要求配置人员和制定员工发展和培训计划; 根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岗位职责和能力素质要求制定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激励机制; 上述人力资源的管理要素,如果有信息技术作为运作支持平台,将大大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从表象上看,上述内容像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又互为因果,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各块的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但如果我们制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得以很好实施,往往就是企业战略目标不能实现的根源。
       企业有时会盲目地以为,把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最好素质的人聚集起来就能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其实并不现实,因为最好素质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能把他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即使发挥出来,也不能保证他们所作努力都是同向的,其主要原因是他们之间缺乏发自内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两者在一起的时候貌合神离、相互之间缺乏理解与包容,可能为了每个人都争当红花,缺乏绿叶的陪衬,而使红花缺乏养料而提前枯萎;即便是即有红花又有绿叶,他们之间的搭配也是非常的重要。
      其实在一个团体中人也是一样,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和支持,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使他们的合作变得轻松愉快,即便这个集体中的每个个体不是最强,它也能发挥集体的最大能量,反之则不然。 为此,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需要把方方面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理顺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平衡各模块之间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而不是摩擦力。
       3 配套企业的发展需要,确保组织实现目标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整体规划和财政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平衡和协调企业内外部劳动关系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不仅涉及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资源的有效配置,还需要积极协调好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等多种关系。
       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规划,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文化价值导向和人员情况,盘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及实现策略(见图三)。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为了确保组织实现以下目标: 到位和保持一定数量、具备特定技能、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人员,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 能够预测组织中潜在的人员过剩和人员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企业人才供求的平衡; 推动公司员工的表现不断提升,力求公司与员工共同进步和发展。
       在人才市场化初期,市场上并没有很多的人才,因此企业更多的还要靠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因此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有过渡性的目标和规划,循序渐进地培训人才。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热门的行业和企业,在人才的储备上更要因地制宜,不求最好,但求合适。
       4 推动企业、员工共同提升与发展 人力既然是资源,其开发与使用就更讲求效益和效率,如何快速有效的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需要以下几方面的配合: 清晰的岗位能力要求; 与员工共同规划职业生涯; 配套的绩效考评和薪酬激励体系。
       目前企业出于人才缺乏的高峰阶段,通过与员工共同规划职业生涯,大面积的培训人才从成本和效率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报,因此企业在考虑职业生涯设计和培训时,需要分期分批,突出重点进行,可以先针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规划,其次是成长过程中的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场合,使合适的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 强化企业文化、塑造统一价值观 以上都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管理硬件”,其实人力资源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还应当包括“企业文化”、“价值观”、“员工意识”等“管理软件”,而国内的许多企业恰恰就是忽视了上述这些“管理软件”。
       应当看到,企业只有建立真正内在的“文化或价值观”,公司战略理念才能得到长期的贯彻,企业也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一点上,西方先进国家的跨国公司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塑造统一价值观,以推进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在考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建立整体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次要因地制宜,讲求成本、效率和效益,适应战略发展需要地开发人力资源,并强化与之配套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人力资源真正发生资本效应。
       日期:2009-5-8 18:03:13 -------------- 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 2008年07月26日 星期六 12:34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管理当局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完成组织分配给他们的任务的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及估计、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等内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于其管理的力度不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要求也不同。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真正把人才当成一种资源并视之为战略高度的企业并不多。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实现企业战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管理者要对本企业各类人力数量、分布、利用及潜力状况、流动比率进行统计。
         第二,弄清组织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战略目标决定的。弄清企业的战略决策及经营环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工作,全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计划都必须根据预测决定。
      预测的要求是指出计划期内各类人力的余缺状况。不同的产品组合、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区域对人员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诸如人口、交通、文化教育、法律、人力竞争、择业期望则构成外部人力供给的多种制约因素。   第三,在对现有的能力和未来需要做了全面评估以后,管理当局可以测算出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并指出组织中将会出现超员配置的领域。
      然后将这些预计于未来人力资源的供应结合起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案,制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总计划及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
      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二)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补充规划也包括招聘计划。   (三)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
      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四)调配规划。
      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五)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适时、适地、适量地提供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是经济地使用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规划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探求适应未来的发展途径,以作为目前的决策依据,即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
      但是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形势也会发生不确定的改变。规划应当顺应与尊重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规划还要注意将计划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化、细致化,并将它们提炼成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最好明确计划的责任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评估策略。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都应当以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并需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

    H***

    2018-02-02 00:41:34

其他答案

    2018-02-02 00:28:34
  •   计划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步骤: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管理当局为确保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职位配备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工作人员,并使他们能够有效完成组织分配给他们的任务的这样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人力资源规划包括对组织人力资源的需要和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及估计、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等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于其管理的力度不同,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要求也不同。尽管现在很多企业都知道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真正把人才当成一种资源并视之为战略高度的企业并不多。   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
      实现企业战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现有的人力资源,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弄清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状况。管理者要对本企业各类人力数量、分布、利用及潜力状况、流动比率进行统计。   第二,弄清组织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未来人力资源的需要是由组织的战略目标决定的。
      弄清企业的战略决策及经营环境,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工作,全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计划都必须根据预测决定。预测的要求是指出计划期内各类人力的余缺状况。不同的产品组合、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经营区域对人员会提出不同的要求。
      同时,诸如人口、交通、文化教育、法律、人力竞争、择业期望则构成外部人力供给的多种制约因素。   第三,在对现有的能力和未来需要做了全面评估以后,管理当局可以测算出人力资源的短缺程度,并指出组织中将会出现超员配置的领域。然后将这些预计于未来人力资源的供应结合起来,拟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案,制订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总计划及业务计划。
         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晋升规划。晋升规划实质上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企业来说,有计划地提升有能力的人员,以满足职务对人的要求,是组织的一种重要职能。从员工个人角度上看,有计划的提升会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晋升规划一般用指标来表达,例如晋升到上一级职务的平均年限和晋升比例。   (二)补充规划。补充规划也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目的是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内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补充规划与晋升规划是密切相关的。由于晋升规划的影响,组织内的职位空缺逐级向下移动,最终积累在较低层次的人员需求上。
      同时这也说明,低层次人员的吸收录用,必须考虑若干年后的使用问题。补充规划也包括招聘计划。   (三)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在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训开发规划情况下,员工自己也会培养自己,但是效果未必理想,也未必符合组织中职务的要求。
      当我们把培训开发规划与晋升规划、补充规划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培训的目的性就明确了,培训的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四)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的分配,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这种内部的流动计划就是调配规划。   (五)工资规划。
      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工资规划也是必要的。未来的工资总额取决于组织内的员工是如何分布的,不同的分布状况的成本是不同的。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强调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性。 适时、适地、适量地提供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和工作的要求,是经济地使用人力资源的根本要求。
      规划是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探求适应未来的发展途径,以作为目前的决策依据,即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但是在规划执行的过程中,形势也会发生不确定的改变。规划应当顺应与尊重现实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规划还要注意将计划中的关键环节明确化、细致化,并将它们提炼成具体的可执行的计划,最好明确计划的责任和要求,并且有相应的评估策略。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都应当以人力资源规划为依据。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规划并需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 。

    m***

    2018-02-02 00:28: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