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科学与迷信有什么区别?

首页

科学与迷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人们总是说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是迷信?
为什么只有照相机才能扑抓到魂这东西?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9-01-31 09:33:45
      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来说,一般称之为迷信的东西,基本就是作为认识过程的终点来接受。比如上面说的青骨藤抓鬼,流传下来的主要就是操作方法,未必有不悬乎的解释,使用领域也很单一。
    而所谓科学的知识、成果等,既是一些认识过程的终点,也是另一些认识过程的起点。
       拿天文学来说,最初观测天象只是为地面上的经济或者社会需要服务;而积累下来的数据和成果催生了开普勒定律等公式;到了现在,天文学已经是非常详细的独立学科了。 而另一方面,称为科学的不同知识体系之间很容易就可以进行知识交流,比如天文学和许多其它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不少交叉学科。
      甚至科学和一般称为迷信的知识体系也有一定的交流,比如通过观察特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来研究“意念移物”等现象,虽然个人觉得有点不靠谱。 所以如果要判断某个概念是否迷信的话,个人觉得可以关注一下这个概念有没有后续发展,是否可以应用到其它地方或者在新的环境下接受检验。
       科学的知识体系是开放的,即使象历史这种由来已久的学科,到了现代也会引入数学工具而形成计量史学之类的东西(原来用到的数学工具只有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吧),而迷信的知识体系似乎有点孤立(或者我见过的太少?)。所以科学反对迷信时,总是从现实现象入手,而可能回避掉所谓理论方面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地方二者似乎没有共同语言。
       —————————————————————————— 最后闲话几句。 似乎有所谓现代科学体系对老百姓来说也象某种迷信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迷信科学”,个人觉得有点过分。 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第一时间排斥“迷信”说法,虽然看起来可能武断,不过既然十年以上的受教育和研究经历都在说明科学有力、迷信无根据,那么凭经验做直观判断也很正常。
      至于“迷信”的说法是否真的没根据,自然有之后的研究来判断,科学史上结果和预期不符的实验也有不少。 同样的对待科学体系的态度,对研究者来说是坚信科学,而老百姓一用,就被说成是迷信科学,无非是看到前者有好多年的知识准备,后者没有。可是有可能人人都接受这么多的教育么?即使物质条件具备了,也未必人人都有这个意愿。
      所以这种说法有点强人所难。 另一方面,这种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 对老百姓来说,接受迷信的说法,无非就是寻求精神寄托、花一点工夫消除某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而已。他们不在乎这些东西是否有现实对应物,所以纯粹就是敬鬼神而远之罢了。 但是他们接受科学的说法,却可以非常欣然而且心安理得,因为科学和衍生而出的技术时刻在改变他们的生活。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老百姓或许没有区分科学和迷信的能力,但是他们当然知道什么东西给了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而什么东西只是现实生活中的调剂。所以相信迷信思想可能有道理,但是相信科学思想肯定不会没道理。说到底不过是朴素的对策论而已,算不上“迷信科学”。
       ------------------------ 关于“简单的说科学家说的就是科学,老百姓说的就是迷信”再说几句。 拿爱因斯坦和爱迪生来说。 前者年轻时只是有物理功底的公务员,后者的受教育水平更低。 对科学的贡献呢?前者就不说了,而后者至少做出了一项科学发现。
      
      他们不是生来而为科学家或发明家,以这样的身份来作出发现或发明;恰恰相反,由于对科学或技术的贡献,他们的身份才被广为接受。 三大宗教在提供精神指导方面超过各种原始宗教,所以曾占据统治地位。但在处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却被科学比了下去。二者各有所长而已,只不过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对各种长处的需求不同,所以才间接导致舆论领域统治地位的变更,哪能一概而论。

    A***

    2019-01-31 09:33:45

其他答案

    2019-01-31 10:14:58
  •    “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是迷信”这句话是错误的。
    人类到现在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远远不够,不能把没有认识到的和解释不了的现象归纳为迷信。
       “只有照相机才能扑抓到魂这东西”,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所谓相机能照到鬼魂,是一种误传。没有的事。
        您想想,如果人死后变成鬼,鬼又能变成人。问题来了,那世界上共有多少灵魂(人和鬼的总数)?包括动物,应当是一个固定值呀?现在世界人口共60亿,还有多少亿的鬼没变成人的?有神论者自己都解释不了。
        科学,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用过一定手段可以解释和重复所认识到的现象。
        迷信,盲目无根据的解释和猜测现象,盲目信任和崇拜某种想象中的东西或者现有的理论。
        科学和迷信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科学可以通过某种手段还原认识到的现象,而迷信则不能。
    

    想***

    2019-01-31 10:14:58

  • 2019-01-31 09:38:48
  • 简单的说科学家说的就是科学
    老百姓说的就是迷信
    科学已经占领了话语权
    正在以过去宗教的形式来对待其他学说
    只要不合乎其观点的观点一概谓之迷信邪说
    

    别***

    2019-01-31 09:38:48

  • 2019-01-31 09:38:40
  • 科学也是迷信的一种,迷信也是一种科学。

    始***

    2019-01-31 09:38:40

  • 2019-01-31 09:29:18
  •   科学 据其英文原词,首先指对应於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社会科学。它涵盖两方面含义:1)致力於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这一观察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
      2)通过这样的研究而获得的有组织体系的知识。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科学被解释为:(1)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2)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
      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 [编辑] 科学一词的来历 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明末清初,来华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熊明遇的《格致草》、汤若望的《坤舆格致》等书的名称就使用了「格致」一词。
      在鸦片战争以后,依旧沿用这一称谓。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出版的许多科学书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许多人认为,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学者大概是康有为。他出版的《日本书目志》中就列举了《科学入门》、《科学之原理》等书目。也有许多人认为「科学」一词是从日本传入的。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使用「科学」一词的频率逐渐增多,出现了「科学」与「格致」并存的局面,新文化运动时又称为「赛先生」(science)。在中华民国时期,通过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传播活动,「科学」一词才取代「格致」。 [编辑] 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 [编辑] 科学与哲学 近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实验完整地证明出的真理。
      是指以培根倡导的实证主义,伽利略为实践先驱的实验方法为基础,以获取关於世界的系统知识的研究。分为以自然现象为对象的自然科学和以社会现象为对象的社会科学。与艺术,哲学,宗教,文学等相区别。现代科学,还包括以人类思维存在为对象的思维科学。 对於科学的核心特徵或者说所谓科学精神,随著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目前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徵: 1。
      理性客观:从事科学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具有宗教信仰,但是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一切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他认为科学的理论不应当在一切情况下都成立,必须存在一个错误的可能(即,当某种情况出现时,就可以说明科学理论是错误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证伪的现象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正确与可靠。
       3。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绝对真理。 4。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於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 科学还可以分为从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 在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作用中,科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到不断加强,科学体系本身也不断壮大,它对人类历史的重大影响日趋显著。
       另见科学哲学 [编辑] 在中国 在中国大陆,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而诸如心理学、哲学(有别於科学)在中国(尤其是大陆)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被认为存在划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况。
      因而「科学」一词常被不正确地使用。这个现象一定程度上与近代汉语的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的失职有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
       [编辑] 科学历史 科学史 [编辑] 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 生命科学 生物学 解剖学 进化论 遗传学 古生物学 生物化学 自然科学 化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地质学和地球科学 数学和统计学 哲学和逻辑学 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 人类学 考古学 经济学、商业和工业 工业机构和劳动科学 地理学 语言学和语言 政治学 心理学 社会学 工程学 土木工程 建筑学和建筑结构 桥梁、港口、隧道、大坝 测量学、测量和地图、绘图学、城市规划、水处理和排水工程 交通 能源 原料和加工 图书情报 计算科学 健康科学 医学 生物工艺学 农业 军事技术 武器工业 电信技术 [编辑] 科学与技术 [编辑] 参看 科学普及 伪科学 迷信 科学学 科学哲学 科学社会学 科学史 科学主义 科学文艺 科学实验 科学革命 科学归纳法 科学演绎法 科学理论 科学预见 科学模型 科学共同体 科学观察 科学分类 科学发现 大科学 科技 参考资料: 。

    需***

    2019-01-31 09:29:18

  • 理工学科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