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世间真的有龙吗?

首页

世间真的有龙吗?

为什么12生肖会有龙?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10-01 01:22:48
  •   这个世界真的有龙吗?
      周末时间,读完从图书馆借来的岩铁著小说《龙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跨越千年,而其中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中国历史文化隐藏悬念最大的谜团——龙是一种信仰观念,还是一种生物存在?”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巴亥和乔霓不仅见到了传说中的龙,而且在龙的协助下脱离困境,重返人间。
      显然,这里有着虚构的成分,如若不然,其中暗含的必然是是作者对传统中龙的存在的意识架构,抑或是作者有意识地对读者的启发。那么,龙真的存在吗?
      查《说文解字》,“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几点信息:一、龙是鳞虫,是生物存在;二、龙变化万千,具有神密色彩;三、龙在春分时升天,秋分时潜入水里,人们是难以一睹风采的。从许慎先生的阐释中,我们可以发觉古人是见过龙的。
      1934年,营口一家非常有名的报纸《盛京时报》,一篇配发照片的报道,题目为《蛟类涸毙》。
      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一时引为奇谈,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从古至今,且不说传说中的夏帝孔甲豢龙了,无论野史还是正史,均有对龙的记载,有名有姓,真真切切。封建时代的龙是祥瑞之物,龙的出现代表政治的开明。
      至于龙的形象,似乎都是如此:头长犄角,牛一样的鼻孔,尖利的獠牙,长长的龙须,有鳞、四只脚(五趾)。就如同在图画中看到的一模一样,可能这种形象就是从第一个有幸见到龙的幸运者一脉相承下来,它应该就是这个样子!
      十二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古人将它对应的动物中就有龙。
      十二生肖的记载,《诗经》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可见在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的对应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这十二生肖中的十一个生肖都是日常生活能见到的动物,古人不可能在没见过龙的情况下把它作为生肖之一,我们可以想象,在春秋战国及其以前的口耳相传中,龙是存在的。
      
      龙的神话代代相传,它集天神、祖宗神、动物自然神、世俗皇权和民族国家的象征意义于一身,并被赋予了丰富的伦理内涵。黄帝被称为有熊氏,这个部落就是以熊为崇拜对象的。从早期的氏族图腾来看,龙作为图腾之一的氏族如炎帝、龙方等,关系到这个氏族的原始的自然崇拜或者本氏族祖先的传说,那么这些以龙为图腾的氏族与以虎、豹、熊为图腾的氏族一样,必然是心目中的神灵,同样也是原始的生物存在。
      
      龙是亲水的动物,从史书记载和近代出现龙报道的地域看,亿万年来,这些地区没有改变原先的地域特色,即水域,要么地下连接着海,要么本身在亿万年前就是海,只有这样,经历了几次物种灭绝的地壳运动后才能存活少量的古代生物孑遗。在生物界,没有不可能的生物,只有没有发觉的生物。
      龙的存在只有在历经磨难的考察后才能真正确立,而历史告诉我们,龙不仅是个神话的传说,而且它是存在过的生物!
      2009年12月8日于北京汇文
      附:《盛京日报》1934年的报道:
        1934年的夏天,营口阴雨连绵,持续下了40多天的大雨,辽河水暴涨,辽河北岸的芦苇塘变成了一片汪洋,鱼虾漂浮在水面上,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强烈的腥臭味道。
      大雨过后,当时生活在辽河北岸的人们都能闻到苇塘内的腐臭气味,但却始终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 一天,一个看管苇塘的人顺着味道走去,在他扒开芦苇时,惊奇地发现在芦苇塘中竟然有一巨大怪物的尸骸。看苇塘人惶恐不安,慌慌慌张张地拔腿就往回家跑,据说到家后他一头扎到炕上,从此一病不起。
      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说,这个怪物曾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处……
        有个叫孙正仁老人,当年亲眼目睹这个怪物骨骸,那时他只有11岁。央视曾做过专题节目《破解七十年谜团》,采访过孙正仁。他还拿出当时捡来藏着的“龙骨”。
      孙正仁是这样说的:“光骨头不是原来的龙型,画的那个、描得那个不是那个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不止一米三、四尺,长两根。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另一个见证人是80岁的杨顺义老人,他说:“当时看到摆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头,一百多块,有一或两个角记不清了,就在这里。
      人们说是天上掉下来的龙,龙身上都是蚂蚁那么大的小蛆,会蹦,一蹦多高。它顺沟上来了,上来以后连续下雨,潮水再大,它进了苇塘了。进了苇塘以后,赶上没有大潮没有水,它就落那了,落了以后,太阳这么一晒,雨不下了,它受不了了,硬晒,晒一个来月。”
        据几位老人讲,当年有关方面曾邀遍老渔民辨认,但没一个人认识怪物尸体。
      为此百姓议论纷纷,普遍认为是“龙骨”,并推断是“遭了天谴而被雷击”后落入苇塘。当时的《盛京时报》记者也前来采访,并称其为“天龙降”、“巨龙”等等,同时还配发照片。由此,1934年那个夏天,东北三省的好奇者纷纷乘火车到营口观看所谓的龙骨,以一饱眼福。
      从而造成当年往返营口的火车票异常紧张,票价竟然由此上浮。

    A***

    2018-10-01 01:22:48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美食/烹饪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