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刘蓉 习惯说

首页

刘蓉 习惯说

刘蓉 习惯说正确的答案,1.试从第二段「一曰,父来室中,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了取土平之」回答下面的问题
提示:描写手法包括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
内文:一曰,父来室中 描写手法是甚么 父亲的性格特征
内文:顾而笑曰 描写手法是甚么 父亲的性格特征
内文:「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描写手法是甚么 父亲的性格特征
内文:命童子取土平之 描写手法是甚么 父亲的性格特
2.作者父亲说:「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与「习之中人甚矣哉」之问有何关系?试加说明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18-03-06 11:56:15
  •   《习惯说》原文: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
    [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浸(qīn侵)淫:渐渐扩展。
      
    [3]中(zhòng众)人:击中、深入于人。
    刘蓉(1816--1873),清代文学家。“蓉”一作“容”。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诸生出身。曾在乡办团练,从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布政使,同年石达开军入川,奉命赴前敌督战。
      石大败,自投清营,他将其槛送成都,酷刑处死。次年调升陕西巡抚,督办全陕军务。后为张宗禹所部西捻军所败,革职回家。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耕录疑义》等。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一***

    2018-03-06 11:56: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