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园艺疗法的来历、原理、特点?

首页

园艺疗法的来历、原理、特点?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7-06-29 12:35:15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日本称为园艺疗法,韩国称为园艺治疗,简单的定义是:利用园艺来治疗;再进一步,美国园艺疗法协会的精确定义为:是……的方法园艺疗法的起源与发展早在1699年,一位叫李那托·麦加的人就在《英国庭园》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记述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1792年,精神病医院约克收容所致力于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的一环,他们还对患者导入了同兔、鸡玩耍,庭园管理的方法。19世纪初,北苏格兰的精神科医师让一患者在自己的农场进行劳动后,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9世纪中叶的精神病院中通过种植花木,使患者病情得以减轻或完全治愈。
       1978年成立“英国园艺疗法协会(简称HT)”,以所有年龄层以及各种患者为服务对象,振兴庭园园艺事业,为有兴趣利用庭园进行治疗的人们提供援助,它是欧洲唯一的专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事业内容为:①园艺疗法指导者的培养,疗法庭园与设施的设计,园艺疗法情报信息的提供;②协会所属四处疗法庭园的管理、实习指导以及新设庭园的运营与管理;③为弱视者与盲人设立咨询委员会,培养盲人庭园管理技术;④在庭园提供与栽培技术方面,支援医院、精神病患者训练中心、老人福利设施等;⑤园艺疗法季刊与专门书籍的出版发行。
       20世纪初,美国已认识到园艺疗法对智力低能者智力的提高和由贫困导致的变态心理的消除具有效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越南战争后,由于战争对复员军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他们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军人医院开始采用园艺疗法进行治疗,效果颇佳。
      1953年马萨诸塞州一森林植物园提供园艺疗法服务,其它植物园也纷纷仿效。芝加哥植物园自1977年在其都市园艺部中设立园艺疗法处,开设了以一年为周期的园艺疗法课程。此课程特色之一就是为疗养医、智力低能者职业训练中心、老年人专用住宅、精神病医院、青少年工读学校、老年人福利设施、退役军人专用医院等相关设施培训专业人员。
      现在全美有300所以上的植物园树木园都提供园艺疗法服务。 1973年创设美国园艺疗法协会,其目的是确立与启发普及园艺疗法。该协会对身体残疾者、难于正常工作的人进行治疗,让全国范围内开展园艺疗法的普及、情报提供活动,对大学与植物园教学活动进行支援,建立健全园艺疗法士的登录认定制度。
      该协会依据规定通过考核对合格者授予园艺疗法士的职称,此职称已被全社会作为专门职称所公认,其声誉极高。日本于1995年2月创设园艺部法研修会。同年同月,还设立了园艺心理疗法研究会。会员已有1200余名。随后日本园艺疗法研究会于1995年秋成立,会员以东海大学的外科医生为中心,包括医生、护士、建筑家、造园家等多领域人员。
      日本各地相继建立疗法庭园设施,开展园艺疗法活动,设置市民农园、就农研修园等。高龄、残疾人以及当地居民以自然、园艺作物为核心进行交流。根据日本绿化中心1996年的调查可知,全国60%以上的残疾人疗养设施已经进行或亲合力进行园艺疗法。1997年10月8日到10日在岩手县第一次举办了世界园艺疗法大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实践方法、国外最新信息以及成功的园艺疗法事例。
       园艺疗法的功效精神方面 (1)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在医院病房周围种植草木,病人于其中散步或通过门窗眺望,可使病人心态安静。据报道,在可以看见花草树木的场所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使劳动者产生满足感,如果是园艺栽培活动地的话,效果则更佳。
       (2)增加活力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 (3)张扬气氛一般来讲,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
       (4)培养创作激情盆栽花木、花坛制作以及庭园花卉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情。 (5)抑制冲动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6)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慎重与注意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等想起重来栽植时,花木可能已枯萎。
      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的结果,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 (7)增强行动的计划性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定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 (8)增强责任感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病人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
      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 (9)树立自信心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
      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当然,为了不让患者们失望,开始时应该选择易于管理、易于开花的花木种类。 社会方面 (1)提高社交能力参加集体性的园艺疗法活动,病人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
       (2)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利用花木进行美化绿化,或者自己所负责的盆花、花坛开出漂亮的花朵,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还体会到自己为大家做了有益的事情。另外,为花坛除草摘除枯萎花朵、扫除落叶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环境美化意识和习惯,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身体方面的功效 (1)刺激感官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躁、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另外,自然界的虫鸣、鸟语、水声、风吹以及雨打叶片声也对听觉有刺激作用。卧病在床的患者或者长久闭户不出门的人们,到室外去沐浴自然大气,接受日光明暗给予视觉的刺激,感受冷暖对皮肤的刺激,这可称为自然疗法,也是园艺疗法的内容之一。
      白天进行园艺活动、接受日光浴,晚上疲劳后上床休息,有利于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对失眠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2)强化运动机能人的精神、身体如果不频繁地进行使用的话,其机能则会出现衰退现象。局部性衰退会导致关节、筋骨萎缩,全身性衰退会导致心脏与消化器官机能低下、易于疲劳等。
      园艺活动,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的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指、手、足都要运动,亦即它为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残疾人、卧病在床者以及高龄老人容易引起精神、身体的衰老,而园艺活动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
       日本淡路景观园艺学校的园艺疗法庭园是该校为了面向21世纪的老龄社会培养园艺疗法专门人才于1999年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位于校园东侧,面积1200平方米,分为展示区与法动体验区两部分。 展示区以“人与植物”为主题,展示能够给予人们五官娱乐的植物以及说明植物能够给予人们的疗治效果。
      设有立体花坛、坐用花坛、藤本植物花架、悬垂花盆棚架。另外,还设有可用感官进行娱乐的彩色花坛、触觉花坛、音响花坛以及芳香味觉花坛。彩色花坛位于庭园入口处,栽种彩色植物,以鲜艳的色彩为表现主题。触觉花坛种有软绵绵的、扎手的、光滑的以及叶面粗糙的各种植物,通过手指触摸达到娱乐效果,该花坛主要为盲人服务,所有植物都用盲文标明名称。
      音响花坛是在聆听小喷泉的水声、风吹植物叶片发出的声响的同时,观赏迎风招展的禾本科花卉为主。芳香味觉花坛则种植芳香植物、有刺激性气味植物以及可食用植物。 活动体验区则为通过园艺疗法实习,让高龄老人与残疾人等参加者在户外体验触摸土壤与植物的同时,使学生学习与掌握园艺疗法实际方法与技巧的场所。
      设有实习花坛、野外教室、操作间、休息小屋、温室以及野外炊炉等。实习花坛区设有三个高度为40厘米、60厘米、80厘米的花坛,供不同身体状况的参加者进行定植、除草、浇水、摘叶采花等各种园艺活动使用(图3)。野外教室是为参加者与学生在实习开始前一起接受有关实习说明、相互了解实习内容的场所(图4)。
      操作间设有屋顶,三面为格式窗,一面敞开,形成相当于室内与室外的中间空间,中间的长条操作桌为集体使用,在进行园艺栽培、增强身体机能的同时,还可进行社会交流(图5)。休息小屋为实习途中或结束后喝茶休息的场所,促进参加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感情,同时可以在紧急避难时利用,给参加者一种安全感。
      野外炊炉为参加者享用自己栽培的可食用花木时使用,大家围坐在炊炉周围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增加充实感与成功感,增强参与意识,加强交流。另外,全园地面采用多种材料铺装,患者可在此接受步行训练,特别是对于盲人可以增强认知空间的自信。 。

    l***

    2007-06-29 12:35:15

其他答案

    2007-06-29 12:37:34
  •   千百年前,人们就发现,在花园里散步,具有镇静情绪和促进康复的作用。古埃及医生给精神病患者治病的方法之一,就是让病人到公园中活动。从事园艺劳动有助于减轻精神压力和忧郁、可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保护关节等,这些好处已被医学界所认同。 
      科学家们将通过园艺劳动来保健身心的方法称为“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最早诞生于二战后的美国,是一种对在战场上受到身心创伤的士兵,进行身体和精神康复的辅助治疗方法。九十年代被引进日本后,以改善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症状和生活为目的,在将近一百多个设施中得到了推广。现在,园艺疗法被认为是补充现代医学不足的辅助疗法,是协助病人减轻病痛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人的精神和情绪等方面的多种疾患。
         园艺劳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很广。比如种植、浇水、锄草等劳动,能增加身体活动量,运动四肢筋骨关节。大量的观察及研究发现,园艺劳动对神经官能症、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对上述病人在病情相对稳定后,进行适当的园艺劳动,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
      能起到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稳定情绪及消除失眠等痼疾的效果。老年人缺钙较为普遍,有研究还证实:经常从事园艺劳动能使人骨赂坚强,特别是对年过50岁,面对缺钙威胁的妇女来说,种花、锄草等确能起到延缓和制止钙质过快丢失的作用。   园艺疗法还注重如何去改变一个人的身心,让人在培养花草的过程中,唤起对生命的渴求,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基本素质的目的。
      让病人在医院的花房和庭院里种植鲜花和蔬菜,能提供他们一个适当的体力活动、施展劳动技能和增加相互交往的机会,帮助他们增加自信和自尊,有助于提高疗效,从而促进病人尽快康复。一些老年孤独症患者,参加园艺劳动后,生活增添了乐趣,其寂寞和孤独感也会减轻许多。
      而且人们在种花养草中,常能感受或体验到这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和享受,可调节人的情绪、给精神上带来某种寄托和安慰。   另据观察,爱种花草的人很少得癌症。由于花草树木生长的地方,空气清新、负氧离子积累较多,人们经常在新鲜空气中活动,大脑和肌肉都会获得更充足的氧气,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
      同时,当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一边种植、培土,一边浇水,观赏,沉醉其中时,就会把不愉快之事尽抛脑后,精神得到松弛。这样就为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肌体免疫力,防癌和促癌自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国外,园艺活动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享受疗法,是收效最佳的疗法,它不仅对不少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对医治有精神或身体缺陷的病人,以及头部受伤的人,同样有很好的疗效。
         如今,“园艺疗法”在发达国家较为盛行。据粗略统计,仅美国就有已配备园艺治疗设备和专业人员的医院近300家,其中一些医院是专为有心理障碍病人准备的。   在日本,园艺疗法也被许多养老院所采用。当老人们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金盏花、大波斯菊、大丽花等鲜花怒放时,绚丽多彩的花色和扑鼻而来的花香,一扫老年人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情绪非常高涨。
      位于日本岩手县郊外的县立老人保健院,早在1995年就引进了园艺疗法。每周九小时的园艺活动,被分为九次进行。那里的护理人员介绍说,尽管园艺疗法无法治愈痴呆等疾病,但是对于维持、恢复进入设施的老年人日益衰退的步行能力和肌肉力量,具有明显作用。有些老人回到自己家里后,便能够自理生活了。
           您的家中是否也有平时难得出门的体弱老人,通过以上介绍,您可能对园艺疗法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那么不妨令老人尝试养花或种植蔬菜等园艺活动,在保健身心的同时,也帮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憧憬。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Therapy,日本称为园艺疗法,韩国称为园艺治疗,简单的定义是:利用园艺来治疗。
      园艺疗法概念的最早起源在1699年,一位名叫李那托·麦加的人在《英国庭园》中对园艺的治疗效果记述道:在闲暇时,您不妨在庭园中挖挖坑,静坐一会,拔拔草,这会使您永葆身心健康,这样的好方法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1792年,精神病医院约克收容所致力于利用自然力量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的一环,他们还对患者导入了同兔、鸡玩耍,庭园管理的方法。
      19世纪初,北苏格兰的精神科医师让一患者在自己的农场进行劳动后,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19世纪中叶的精神病院中通过种植花木,使患者病情得以减轻或完全治愈。   20世纪初,美国已认识到园艺疗法对智力低能者智力的提高和由贫困导致的变态心理的消除具有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越南战争后,由于战争对复员军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他们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军人医院开始采用园艺疗法进行治疗,效果颇佳。   园艺疗法操作的主要方面:   1。活动(Movement)的成分   身体运动(全身、上肢和手,下肢的运动,筋骨与关节可动部位,协调性) ,刺激感觉(触觉、视觉、听觉、平衡感、温冷觉、味觉、嗅觉等)。
         2。注意力集中(Intention)的成分   注意力集中,智慧(经验)积累,加深理解力。   3。生命(Life)的成分   季节的变化,生长周期的变化,生命力的增强。   4。抑制(Keeping)的成分   适度的疲劳,增加体力与促进心脏机能,时间的有效利用,人们之间的交流。
         园艺疗法的精神功效   (1)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 在医院病房周围种植草木,病人于其中散步或通过门窗眺望,可使病人心态安静。据报道,在可以看见花草树木的场所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还可以使劳动者产生满足感,如果是园艺栽培活动地的话,效果则更佳。
         (2)增加活力 投身于园艺活动中,使病人、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忘却烦恼,产生疲劳感,加快入睡速度,起床后精神更加充沛。   (3)张扬气氛 一般来讲,红花使人产生激动感,黄花使人产生明快感,蓝花、白花使人产生宁静感。鉴赏花木,可刺激调节松弛大脑。
         (4)培养创作激情 盆栽花木、花坛制作以及庭园花卉种植等各种园艺活动,是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情。   (5)抑制冲动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整地、挖坑、搬运花木、种植培土以及浇水施肥,在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6)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 园艺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木,在进行园艺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慎重与注意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等想起重来栽植时,花木可能已枯萎。
      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的结果,无疑会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   (7)增强行动的计划性 何时播种、何时移植、何时修剪、何时施肥……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则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园艺活动,必先制定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因人而异。此项工作或爱好可以增强自己与植物的感情,把握时间概念(早、晚、季节的变化等)。
         (8)增强责任感 采取责任到人的方法,病人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如果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病人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产生与增强责任感。   (9)树立自信心 待到自己培植的花木开花、结果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
      这对失去生活自信的精神病患者医治效果更佳。当然,为了不让患者们失望,开始时应该选择易于管理、易于开花的花木种类。   园艺疗法的社会功效   (1)提高社交能力 参加集体性的园艺疗法活动,病人以花木园艺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这样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
         (2)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利用花木进行美化绿化,或者自己所负责的盆花、花坛开出漂亮的花朵,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还体会到自己为大家做了有益的事情。另外,为花坛除草摘除枯萎花朵、扫除落叶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环境美化意识和习惯,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园艺疗法的保健功效   (1)刺激感官 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粗躁、光滑、毛茸茸)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另外,自然界的虫鸣、鸟语、水声、风吹以及雨打叶片声也对听觉有刺激作用。卧病在床的患者或者长久闭户不出门的人们,到室外去沐浴自然大气,接受日光明暗给予视觉的刺激,感受冷暖对皮肤的刺激,这可称为自然疗法,也是园艺疗法的内容之一。
      白天进行园艺活动、接受日光浴,晚上疲劳后上床休息,有利于养成正常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对失眠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2)强化运动机能 人的精神、身体如果不频繁地进行使用的话,其机能则会出现衰退现象。局部性衰退会导致关节、筋骨萎缩,全身性衰退会导致心脏与消化器官机能低下、易于疲劳等。
      园艺活动,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的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每时每刻都在使用眼睛,同时头、手指、手、足都要运动,亦即它为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残疾人、卧病在床者以及高龄老人容易引起精神、身体的衰老,而园艺活动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
      
         观赏园艺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的身心健康。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少子化社会,我国正在进入这种社会。人情淡薄,价值观丧失,青少年犯罪增加,社会与家庭问题突出。园艺疗法被认为是最能缓和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法之一。   多亲近那些美丽的植物吧,你将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长***

    2007-06-29 12:37:3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