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紧缺资料

首页

紧缺资料

如何教学生在一篇文章里寻找“重点句”、“过渡句”、“总结句”、“总起句”、“关键句”、“前后呼应”的句子?。这些句子应该如何向学生说明它们的特点?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6-10-29 22:57:49
  •   还是我来答吧,不知行么?
    主旨题。主旨题有三种:A、作者的意图;B、文章标题;C、文章的中心思想。这种题一般为第一道题,建议考生把这道题放在最后做,因为做其他题时,考生会逐步了解文章的各个细节,在做题的过程中就会对文章个总的理解,最后处理主旨题可谓水到渠成、万无一失。
       过渡是文章段落、层次间连接转换的结构方法,许多文章结构严谨,段与段之间巧妙地运用了过渡句(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而且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标明了文章中心之所在。教学时就可由此为突破口,双向展开,化繁为简。如教学《伟大的友谊》一文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教学时,可以此为突破口组织教学,让学生找出文中哪些段落写恩格斯在生活上怎样热忱帮助马克思?他们在事业上又是如何互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合作的?最后,再进一步深化主题,点明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再如《太阳》一课也可抓住“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这句过渡句,采用过渡突破法导读。 浅议在小学高年级作文中 实施小组教学 黎福龙 (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发展开发区潭东中心小学,江西 赣州 341401) 习作,是学生将“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意旨),再将“意”转化为“文”的过程。
      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转化的内因,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人本思想,就要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作文能力出发,着力于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加速转化的完成,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正是我们作文的目的所在。 在修改学生的习作时,常见“挤牙膏”,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或千篇一律的现象。
      这里既有第一重转化不到位之故,也有第二重转化的受阻问题。受阻的根源何在?现行作文教学的方式──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越俎代疱,用简单的灌输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做的弊端有四:一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的作文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听完了就练。
      到底自己生活还有哪些素材更能表现中心,还有哪种方法更能体现中心,学生不会去想,也用不着去想,因为老师会替他们想好。这种依赖是没有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造成的。在现有作文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因为讲完就练)去考虑为什么这样写、还可以怎样想。
      在科学教育日益提倡的今天,这难道不应改革吗?二是内容单一。学生在作文时根本不去想更应该写什么,还可以怎样写,只需在教师有意限定的(当然,有时是不小心限定!?)“框架”中去写一个内容。这样写出来的内容能丰富多彩、多姿多色吗?三是形式枯燥。现在作文教学越来越成了教师独自表演的舞台。
      在作文课上经常可以看得到教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却昏然欲睡,这难道不是一个强烈的讽刺吗?你想,学生能对一种只有老师表演、自己连参与的权力都没有的活动感兴趣吗?四是方法武断。五百多年前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就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来而不知授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益,鞭鞑绳缚,若待拘囚。
      ”意思就是说,教师每天只知道督促学童背课文、摹仿写字等求儿童聪明,而不知用礼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现在的作文教学也是,只知道天天苛求学生,而不去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授之以法。只让学生知道该这么做,而不让学生学习做的方法,这难道不是一种武断吗? 看来,我们确实必须对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了。
      应时而生,小组教学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集中了现有先进教学方法的很多优势:一是突出主体作用。小组教学是分小组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因此它尽最大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写作的激情。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确确实实成了主人。二是丰富、生动、民主。
      针对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小组教学用讨论的形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去挖掘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针对学生习作时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小组教学利用群众的力量,在同学们的“舌战群儒”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把作文写生动写形象。小组活动还是个民主的形式,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意愿,写自己想写的,因此写出来的文章就很有真情实感。
      三是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因小组教学是以活动的形式由学生自由开展的,学生在不断参与的过程中就能逐步培养审题、选材、写作、修改的能力。学生自己具有了能力,对于写作上的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了。 那么作文中的小组教学如何进行?教师可以事先按写作能力大小搭配的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大大小小的几组,再把我们平时习惯的单一、枯燥、武断的“个人教学”权力下放,转换成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的多样、生动、民主的活动。
       我们合理地分好小组后,给每小组指定好一个主持人(一般是小组中学习较好的学生),接着就可以按步骤开展小组教学了。 一、审题 这里应分成两步进行:教师讲题和学生探题,重要是后一步。这里教师讲题和我们平时讲题大同小异,都应让大家弄清作文题的意思、要求,不同的是小组教学中审题教师的讲解就到此为止,至于中心是什么、应选择什么样的材料等工作应放到后一步去进行,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领悟。
      比如说,一个半命题作文“一个   的人”,教师在讲题时所要做的仅是提醒学生:“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填一些形容人物品格的词,如爱劳动、爱学习。至于到底填哪个词,各个词各表示怎样的中心、所填的词各选什么材料就应该留给学生讨论领悟。 粗略讲完作文题后,便应组织学生探题,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来确定主题、选材和注意事项。
      如,在“难忘的一位老师”这一命题作文中,教师只要粗略讲完要求(写自己一位难忘的老师)后,便应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思考和讨论这么几个问题:(1)写人还是写事?(2)写一个什么样的人?(3)题眼是什么?(4)可以选哪些材料?(5)这些材料能否表现中心?这里要注意一点,以上问题只能在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中得出,教师只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适时提出一些高屋建瓴的建议。
       因为作文类型不同,各类型作文讨论的内容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半命题作文,还应讨论可以填哪些词、不同题目选哪些材料、各能表现什么中心?而材料作文讨论的就是现有材料能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应选取一个什么题目、还可以补充什么材料? 二、说作 在懂一些抽象、深奥的理论的基础上,我们还得寻求一个恰当的形式把学生生动形象的“物”转化为“意”,再转化为“文”,这就要运用说作。
      说作是指学生在弄懂文题后,大胆地把自主构思的作文说出来供大家讨论敲定的一种方法。这里包括前后相衔接的两个环节:自主构思和充分讨论。 自主构思是指学生对应选什么材料、如何布局谋篇酝酿腹稿。也可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在交流中得到启发。 自主构思好后,就可以提出来充分讨论了。
      具体讲起来也有两项内容。第一,讨论材料。我们的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只是平常由于自己不善发现和收集罢了。现今,在探题过程中,我们发现它可以表现中心,便把它大胆讲出来,这就是讨论材料。学生们讨论的主要是这个内容能否表现中心、说说为什么能或为什么不能、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哪些内容应着重写、怎样着重写。
      这样做除了可以丰富作文内容外,更可以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第二,讨论形式。确定内容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如何布局谋篇唇枪舌箭,以便互相启发,扬长避短,在交谈中寻找一种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内容。上一步如果说是“思”的话,这一步就是“辩”,在辩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曾记得在一次题为“难忘的一件事”的小组教学活动中,经过初步探题,在主持人的主持下,每个同学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们学过《小木船》这一篇课文,那种倒叙的方法也可以移植到本次作文中。”有的认为:“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可以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或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
      ”更有人突发奇想:“这虽是一篇写事的习作,但我们也可以运用总分结构来安排内容。”半节课的唇枪舌箭过去了,学生们不但找到了组织内容最好的形式,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三、写作 俗话说:“趁热打铁”,学生趁兴找到一种组织内容的完美形式时,我们应即时组织学生写作。
      这个过程与我们平时写作相似,只不过因其事先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四、小组修改 因习作的对象是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存在多方面的毛病:或错字、错标点;或内容不恰当、详略不得当……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应该趁着作文还未上交,对作文来一次浅层的修改。
      此时,我们对学生习作中内容上的安排还不了解,所以初次修改只能停留在对错字、错标点、语句不通顺等表层修改。方法是看和读。看,就是把作文本打开平放在桌子一个最恰当的地方,小组每个都看得到,小组中的同学凑在一起寻找作文上的毛病,遇到有问题的地方(如错字、错标点)就停下来讨论,找到正确答案再继续修改。
      读,是在小组中进行角色分工:一个读,其他人听。听到有内容上不合适的就停下来,讨论该怎么改。 小组修改的这两种方法,因媒介不同(眼睛和耳朵),着重点略有不同。看是着重寻找错字、错标点进行修改,读则是着重修改语句不通顺的地方。当然,具体谁先谁后没有明确规定,由各小组自行决定。
       五、教师评改 这是小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小组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信息反馈,也是小组作文再修改的一个参照标准。这一步和平时的修改略有不同。平时的评改都很全面:字、词、句、标点、内容、中心,一个不落,现在要做的却是把字、词、句、标点修改的“权力”还之于学生,教师只消集中精力评改内容(如,条理不清楚,详略不得当)。
      另外,我们对内容上的修改也只需用激励性的语言指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就可,而不必告诉学生怎么改,怎样改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在修改讨论中去领悟。 在一次修改时,我改到一篇习作,毛病非常多:错字、错标点不用说,形式、内容上的错误也一大堆。我便在其作文上写到:“可爱的小姑娘,这个内容能表现你想说的意思吗?如果你能去找一个更恰当的内容,并把它写得有条有理,那将是一件很好的事。
      你能做到吗?” 六、小组再修改 在前一阶段,我们已经对字词作了一次“大扫荡”,本次修改的重点应该放在内容方面:如,内容可符合题意?详略可得当?可有条理?……实践的经验告诉我,可以分成两个步骤:(1)朗读范例。每次的习作都有一些比较好的。在修改前,就应该把这些好习作选出来朗读给大家欣赏,体会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的,从而给下一步修改提供一个形象的标准。
      (2)修改作文。头脑里有好文章的“尺寸”后,就可以动手修改作文了。教师的评语集中了好坏的评价,在修改之前,都应反复读几次教师的评语,从中去找出作文的不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修改的方法同前一阶段一样,都是通过读和看来找到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修改。
       还是上面的例子,本子发下后,主持人领着大家朗读几遍老师的评语,了解文章的不足。找到“病”后,主持人再组织大家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内容和安排内容的方法。“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终于找到了更合适的内容和方法,修改就能顺利开展了。 七、作文后记 平时教学我们都提倡写随笔性的后记,总结一下得失。
      这样的文章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是很有利的。同样,在教授习作时,应鼓励学生多写点后记,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如,写完一篇习作后,让学生再发表一些感想:为什么这样想,为何如此选材,在写作上遇到了什么困难等等。这样写出来的既是一篇好的小练笔,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其反馈的信息如被教师掌握,以便供下一次作文时参考。这样一举多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综合上述,要成功开展好小组教学的活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小组教学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从课堂到课外)的活动,我们组织者一定要有耐心、毅力抓好每一环节。
      只有这样,我们小组教学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2)小组教学之所以效率高,就是运用了“以好带差”的原则。为此,我们在安排小组时,各组的好差搭配一定要恰当,一般比例是特1中3差1。(3)开展活动时,教师必须把握好主与辅的关系,“扶”与“放”的交替。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是一个优秀的“掌舵手”,适时提出一些意见,以便学生能顺利到达彼岸。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给我们提出过“六大解放”的概念,即“解放小孩子的眼睛、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我想:作为教育者,除了要解放孩子外,更应该解放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去充实、更新,我们的教学乃至我们的教育才能永葆青春! (责任编辑:郭利萍)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如果你认为我答的好的话,请投一赞扬票。感激不尽。

    K***

    2006-10-29 22:57:49

  • 2006-10-28 13:51:15
  • 你好!
    你可以上网去找啊!
    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谢谢!
    如果你认为我答的好的话,请投一赞扬票.感激不尽. 
    

    l***

    2006-10-28 13:51:15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