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中脘穴在哪里?

首页

中脘穴在哪里?

中脘穴在哪里?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18-02-22 11:25:00
      中脘穴,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腕穴。中,指本穴相对于上脘穴、下脘穴二穴而为中也。脘,空腔也。该穴名意指任有脉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的下行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继续向下而行,如流人任脉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也说:“黄疸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现代根据实验观察发现,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螭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艾灸中脘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一般来说,艾灸中脘穴可采用四种方法,下面我们一一进行介绍。(1)艾炷直接灸。每次最好保持在3~5壮,艾炷一般要小一些,并且要用无瘢痕灸,通常或3~5日灸1次。
      (2)艾炷隔姜灸。每次5~7壮,艾炷可以略大一些,如青豆,隔日1次,这种方法对于胃中虚寒怕冷的人尤其合适。(3) 艾条悬起灸。以温和灸为主,每次最好保持在20分钟左右,隔日1次,连续1~2个月方可收效。(4)温灸器灸。每次温灸的时间需要稍长一些,大约在30分钟,每日1次即可,但如果是在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或者自身虚寒较重,也可以每日灸2次。
      20天为一个疗程。间歇2~3天再灸,连灸2~3个月。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觉得胃肠的功能特别的差,吃什么也不消化,还会感到胃部经常出现疼痛,或者是恶心干呕,闹肚子也是家常便饭了。这种情况就需要艾灸的时候选择一下方法了,因为老年人一般都会阳气不足,而对寒凉的刺激就会非常敏感。
      所以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隔姜灸,选择比较新鲜的姜,切成合适的薄片,不要太薄,然后在姜片上扎几个孔,选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对准姜片进行艾灸。随着姜的药气进入到体内,到达胃部,寒凉的感觉就会消失,而消化不良等现象就逐渐得到改善。除了艾灸之外,摩揉法也是中脘穴的常用保健方法,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
      
      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疼痛和恶心。教你快速找穴位 :本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解***

    2018-02-22 11:25:00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保健养生 相关知识

  • 生活
  • 日常生活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问答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