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什么? 为什么?

首页

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什么? 为什么?

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什么? 为什么?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
C、DNA能够转录RNA
D、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5-05-31 10:12:56
  • A    通过本实验只能证明噬菌体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但要证明主要遗传物质是什么,得用许多生物的遗传物质比较才能得出
    C    本实验只看到最终结果产生了蛋白质外壳,没能看到合成过程
    所以答案B,D

    只***

    2005-05-31 10:12:56

  • 2005-05-30 23:13:33
  • BD

    s***

    2005-05-30 23:13:33

  • 2005-05-30 23:04:17
  •   赫尔希和蔡斯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什么BD? 为什么?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
    C、DNA能够转录RNA
    D、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并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能够转录RNA
    可以说明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DNA能够复制并保持连续性
    BD
    详见下面说明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噬菌体又叫细菌病毒。
      我们知道病毒有三种: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病毒寄生的对象具有专一性,细菌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菌体内,并可导致细菌解体死亡,故称噬菌体。   1952年美国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做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大肠杆菌)实验。他们根据DNA结构中含有P但不含有S,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含有S而不含有P的事实,先用放射性 标记DNA, 标记蛋白质,然后再让这种作了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整个过程约需40分钟,最终就可释放出100~300个子代噬菌体。实验证明了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寄主细胞,蛋白质的外壳则留在外边,从而证明了DNA在前后代中具有连续性,蛋白质不具备连续性;又因为实验结果,释放出与亲代保持相同的子代噬菌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外壳),说明了DNA能指导蛋白质合成。
      所以该实验是经典实验,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由此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细胞中的病毒。 一个典型的噬菌体的生活周期,可以分为3个阶段:感染阶段、增殖阶段和成熟阶段。有关的主要内容在课本上已经介绍过了,这里再稍加详述如下。
       感染阶段 噬菌体侵染寄主细胞的第一步是“吸附(图6-2,1),即噬菌体的尾部附着在细菌的细胞壁上,然后进行“侵入”。先通过溶菌酶的作用在细菌的细胞壁上打开一个缺口,尾鞘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作用一样收缩,露出尾轴,伸入细胞壁内,如同注射器的注射动作,噬菌体只把头部的DNA注入细菌的细胞内,其蛋白质外壳留在壁外,不参与增殖过程。
       增殖阶段 噬菌体DNA进入细菌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图6-2,2):细菌的DNA合成停止,酶的合成也受到阻抑,噬菌体逐渐控制了细胞的代谢。噬菌体巧妙地利用寄主(细菌)细胞的“机器”,大量地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形成完整的噬菌体颗粒。
      噬菌体的形成是借助于细菌细胞的代谢机构,由本身的核酸物质操纵的。据观察,当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细菌的细胞质里很快便充满了DNA细丝,10 min左右开始出现完整的多角形头部结构。噬菌体成熟时,这些DNA高分子聚缩成多角体,头部蛋白质通过排列和结晶过程,把多角形DNA聚缩体包围,然后头部和尾部相互吻合,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子代噬菌体。
       成熟阶段 噬菌体成熟后,在潜伏后期,溶解寄主细胞壁的溶菌酶逐渐增加,促使细胞裂解,从而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图6-2,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感染细胞,可以直接看到细胞的裂解现象。T2噬菌体在37 ℃下大约只需40 min 就可以产生100~300个子代噬菌体。
      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后,又去侵染邻近的细菌细胞,产生子二代噬菌体。 怎样知道噬菌体注入细菌内部的物质只是DNA呢?这主要是通过同位素的标记实验知道的。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1908—)和蔡斯(M。Chase)把宿主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宿主细菌在生长过程中,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
      然后,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被35S所标记,后者被32P所标记。 同位素标记实验的第二步,是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然后测定宿主细胞的同位素标记:当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内很少有同位素标记,而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当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的外面的噬菌体外壳中很少有放射性同位素32P,而大多数放射性同位素32P在宿主细胞内。
      以上实验表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在细菌的外面。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因此,DNA是遗传物质。 BD。

    j***

    2005-05-30 23:04:17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学习帮助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