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请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首页

请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请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最好多提一些宝贵的理论方面的东西。

提交回答

全部答案

    2008-11-20 20:51:24
  •   人物简介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思想,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过多年拼搏,海尔集团由最初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3年全球营业额80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在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张瑞敏排在第十九位。1998年以来,张瑞敏登上哈佛大学、瑞士国际管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讲坛。
         “在中国市场上,海尔的品牌认知度已超过可口可乐和诺基亚。”近日发布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3》在对1200多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今年年初,世界品牌实验室也揭晓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排在第九十五位,这是中国本土品牌首次进入世界百强品牌排行榜。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海尔要靠三个国际化争第一———国际化的管理、国际化的服务和国际化的品牌。   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老板   记者:20年前,在国内家电企业几乎还没有品牌概念的时候,海尔人举起铁锤,将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碎。
      从此,海尔人开始一次次战略转型,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名牌战略”到90年代的“多元化战略”再到“国际化战略”。在这几次转型当中,最困难的是什么?   张瑞敏:最艰难的是现阶段。从1998年开始,我们开始实行国际化战略———把海尔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这需要进行市场链的流程再造,在5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光组织结构的调整就有40多次,这对我们来讲是一场自身的革命,是非常痛苦的。   记者:流程再造怎么造?   张瑞敏:说来也很简单,海尔原来是从企业内部要求员工把每件事做到位,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现在是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推行“SBU(策略事业单位)”管理,就是每个员工都成为一个老板或经营者。
         举例来说,我们有个叫张永劭的采购员,2002年初,物流推进本部和他签了一份合同,海尔所有钢板采购由他负责,经营利润与收入挂钩。结果刚签合同,钢板就因为国际贸易争端提价了。如果在过去,张永劭可以说钢板提价与我无关,你看着办吧。现在签了合同,他就要自己来经营:钢板进港了,赶紧联系拉货,因为晚拉一天就多一天港口费用;运到物流中心,又得赶紧将钢板发出去,因为晚发一天,就要多交一天仓储费;钢板涨价,他主动与国际上的供应方合作,想办法用其它一些性能可以达到要求的材料来替代……最后结算,不但没有亏损,反而赢利。
         SBU就如同孙悟空的毫毛,我们做到3万个SBU,就有3万个张瑞敏,那么这个企业就会生生不息,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   服务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个环节   记者:这些年来,海尔不断强调服务的重要性。海尔为什么这么看重服务?   张瑞敏:我们有句话,用户的抱怨是最好的礼物。
      因为抱怨是产品改进的重要依据,海尔的售后服务不是简单的维修,它是产品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个环节。要知道,出了问题的服务不叫服务,应叫补偿。要让用户真正满意,应该是在用户对潜在的问题没有意识到,或者是隐约觉察到但还不知怎样解决的时候,你把问题解决了。
         比如,海尔人在市场上发现,用户选购洗衣机要么选欧洲的滚筒式,要么选美洲的搅拌式,而这些洗衣机各有优缺点,只能选择一种。于是我们开始研究,能否把几种洗衣机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一种洗衣机?由此,世界上第四种洗衣机———双动力洗衣机在海尔诞生。
      在此基础上,海尔又推出了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受到用户的青睐。   记者: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海尔如何看待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张瑞敏:在竞争激烈的家电领域,对抗不如对话,竞争不如竞合。比如开拓日本市场,日本有七大家电名牌,而且日本消费者对本土名牌有相当高的认知度,别的品牌很难进入日本市场。
      但海尔通过与三洋合作,利用三洋的渠道进去了。现在海尔根据日本家庭特点设计的洗衣机、冷柜、酒柜等在日本销路很好,并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设计大奖。   另外,我们已经开始在集团贯彻“帮客户(供应商和经销商)赚钱”的思路。比如,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流通”渠道,我们积极介入,寻求合作,比如,考虑为他们单独设计产品等等。
         力争进入世界品牌榜前十位   记者:8年前,海尔提出一个让不少人不可理解的原则,“国门之内无名牌”。当然现在这个提法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了。你对品牌国际化是怎么理解的?   张瑞敏:企业只有拥有在世界上有知名度的品牌,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若出口仅仅以创汇为目标,放弃自己的品牌,尽管出口量很大,创汇也比较多,但是由于只获得加工费,利润率却很低,这样便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记者:可是海尔的国际化之路似乎是通过本土化实现的。   张瑞敏:是这样的!要想成为世界名牌,必须要在每个地方成为本土化的国际名牌。
         2003年以前,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13个工厂,18个贸易中心,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通过本土化的名牌运作,海尔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资源,订单大批量增加,“代工”和“贴牌”企业纷纷找上门来。去年以来,海尔没有自己投资或合资建工厂,在全球却增加了9个制造基地,我们把这9个制造基地叫“国际合作工厂”。
      本土化的海尔还可有效地规避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记者:国内有不少人质疑,到国外建厂,尤其是到美国设厂风险非常大。为什么海尔的国际化之路,要选择从意大利、美国这些人力成本很高的国家开始呢?   张瑞敏:为什么没有人提另外一个问题:不到美国设厂风险是不是更大?   到美国建厂不是盲目的,我们测算过,29万台冰箱是我们的盈亏平衡点。
      在建厂的当年,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冰箱就已远远超过这个数,所以我们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   记者:今年1月31日,世界品牌实验室揭晓了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海尔排在第九十五位。对海尔的入选,你有何感受?   张瑞敏:进入世界100品牌排行榜是对海尔这些年拼搏的交代,也是对海尔创世界品牌思路的一种肯定。
      但第九十五位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继续努力,位次要前移,力争早日进入前十名。记者:现在有许多企业都说要超过海尔,有一家外企在中国的办公室里挂的条幅就是“三年之内打败海尔”,面对众多对手,你怎么看?   张瑞敏:竞争是常态,也是永恒的,如果海尔被打败,那么打败海尔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我们自己。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有一个大企业来找海尔合作,并向我许诺了当时天价的高薪,但要求打美国的品牌。经过很多次谈判,我们坚持的底线是必须我们占大股,并使用海尔品牌。对方便威胁说:“如果你不和我合作,我与别的公司合作,第一个要把你打倒。
      ”我当时引用美国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话,回答说:“我们现在惟一害怕的是自己。”   中华民族需要自己的世界级自主品牌,创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名牌也是海尔人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相信:只要找对路,路就一定不会远。▲ 《环球时报》 (2004年05月12日 第二十版) 。
      

    蓝***

    2008-11-20 20:51:24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管理学 相关知识

  • 教育培训
  • 教育科学
  • 教育考试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