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知识人 爱问教育 医院库

如何??小小説

首页

如何??小小説

小小説的結??,小小説與故事的?^?e???作方法,字?狄?定。人物刻?,??描??。

提交回答
好评回答
  • 2005-03-02 23:10:22
      你好,把小小说写活,写好,就得从小处着手,实现“小小说,大人生”,把生活中的某一个横截面用小小说那短小精悍的文字细加雕琢,就能看到这个横截面的立体涵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小小说写“小”呢?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感情细腻和立意细致。
       一个好的立意,是为了告诉或灌输给读者一种观念或伦理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改造人,因此,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须了解人,围绕人性,人的感情展开“攻击”,即要以情动人。怎样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呢?当然是那种不加修饰,质朴自然的感情了,譬如少女忧郁的哭,战士望星的怨,贪官污吏噩梦萦绕的愁……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自然流露的真实情感。
      但同时,少女的哭,战士的怨,贪官的愁从何而来,因何而起,事出总有因吧,我们就得把握好这个因。同一个哭声,可以有很多种原因产生,我们就要选取典型的,高度概括的。这也就是要做到立意细致。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交给读者一把明确真切的钥匙去打开想象的大门。
      相裕亭的《风吹乡间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顺子收废纸拣破烂的父亲来校找他,穿着破烂的父亲着实令小顺子很难堪,但父亲为他捎来的还带着体温、带着关爱的烤牌,那是父亲舍不得吃而专程送给他的。在这种浓烈而自然质朴的父亲爱面前,小顺子感动了,读者也望着那条乡间小路落下敬佩的泪水。
      由于感情细腻,读者的情感也被充分调动了;由于立意细致,读者那被充分调动的情感就汇聚到一点上,形成一股撼人的冲击力,也就是微型小说研究中所说的对读者的速率刺激。这种刺激是爆破性的,扩散性的。 那么,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怎样做到感情细腻和立意细致呢? 先说感情细腻。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人是情感的动物,但同时人又是有理智的。因此,我们在写一种情感时,就不要弄虚作假,骄柔造作,因为这样就会与读者的理智发生冲突而被排斥。我们要写真实的情感,而小小说就要写细腻的真实情感。怎样才算细腻真实呢?这里所讲的真实,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发生过的某些细节的全过程,而是可以是现实在曾发生过的众多事实细节的集合体,它应比具体某一单纯细节更全面、更高大。
      当然,这众多部分必须是性质一致的,这个集合体也必须是典型的。也就是说,当这个集合体是合乎人理智的评判,而且十分细腻,能激发人的情感,使人或感动或兴奋或深思的时候,这就是细腻真实的情感,优秀的小小说所需要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就是表现小小说立意的手段,它直接影响到读者是否能接收得到立意的信息和目的。
      而立意的细致,则给小小说细腻的情感定位提供了条件。立意过高,情感就难以细腻。二者是相互相成的。 再谈立意细致。小小说中强调立意深刻,这不是简单地把崇高的观点作为立意的主题就行了。这是错误的做法。立意深刻不是大而空的东西。它应是揭示当前社会状态的,反映当前人们道德观念,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主题。
      “为人民而革命”、“打倒资产阶级”、“打土豪灭汉奸”等是不适宜潮流的主题,再写它们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我们要写反映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为人服务”、“无私奉献”、“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终生”等命题则让人看起来过高过大,在小小说那短小的篇幅中是不适宜将主题立得这么大这么高的。
      那样的话就难以将立意写得深刻,我们就会觉得手中的笔空乏无力了。其实文字并非是苍白软弱的,只要我们把它们的力量集中在一起,专门攻击某一要害,那么我们就觉得它们比刀枪还锋利,更具杀伤力。这其实很明了,只要我们把这个意立得典型一点、细致一点,那么,这不到两千字的文本,就会发挥出令人叹服的力量。
      它能够把所立的主题表达得很丰满,给人以震撼。譬如“精忠为国”这一主题,要用小小说的形式写活它确实不易,但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与此立意相关的“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做文明公民”等小主题,从“小”处着手,那么就可以发掘出这个立意的最大能量。这些能量辐射开去,就会令读者自然地体会到那于本文更高的立意。
      如刘敏的《如鲠在喉》(见《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11期),作品中的立意是一个年青职员小余忍气吞声干着一份自己十分不满意的工作,“再难受,也要忍受。再别扭,见了老单还要强装笑脸。”为什么小余要这样做呢?文章结尾处写道:“鱼刺卡在喉头的痛苦,难道不是我自己造成的吗?可自己的性格,又是谁造成的呢?”导出了小说的另一个更高的立意,即当前的社会风气十分差,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带上虚假的面具,对于上级有气不敢出,有怨不敢吐,把自己的个性,甚至于人格都压抑在内心深处。
      这就把当前畸形的社会形态写活了。本文的立意看似并不怎么高大,但作者却把这个小的立意写得丰满厚实,读者自然而然就会思考得到那个更高的立意了。 二、从小事着手与细绘细节。 从小事着手,就是我们的选材要面向小人物,小故事,要写老百姓的日常琐事。
      要表现一篇小说的主旨或立意,就要选取材料,当然这个材料就存在好与不好的分别。什么样的题材最易让读者接受,最易引起读者共鸣呢?当然是那些读者觉得合情合理的,那些比较感性的事件和人物,甚至是那些读者觉得自己在那里似曾见过、经历过、体验过的事件和人物。
      这样,活现在小小说作品中的事件就会重新将读者那模糊的记忆变得鲜明、清晰起来,并且将读者模糊的那部分用小小说作品中的形象去代替、填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就觉得作品的内容比较可信,从而较容易去发掘和接受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主旨或立意。怎样的材料才能达到这种让读者积极配合,进入作者所设定的读者要具有充当的那个角色特性的效果呢?从许多优秀作品打动人的成功例子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出,我们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为小说作品的题材。
      这里我们可以用作品《分房》来引证一下。 《分房》所选的题材是典型的在老百姓中发生的小事,作品中两户住房条件十分差的人家,是几十年的邻居,关系十分融洽和谐,几乎像一家人。这体现在两家人互帮送小孩子上学、洗衣服、常常聚餐等老百姓的日常小事体现出来,但在分房问题上,却又为了各自的家互相猜疑,达到几十年交情几乎破裂的地步。
      最后还是当老师的那一家女主人那一句“咱们谁跟谁”和作为她学生的另一家小孩的那一句“咱们还要住在一起”倾吐了他们的心声,最终和好如初。这个分房的平凡事件又由许多动人的小事件组成,这些小事件都是人们常见的,人的言行、心态都为老百姓们熟悉的,似曾相识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心声也就是老百姓的心声,只是作品的作者有意识地将这些小事件艺术地加工后链接起来,触发读者潜意识里的那个模糊影像,那个曾一闪而过却来不及思考确立下来的观点。
      这篇作品是十分成功的,因为它成功地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和思考出与作者早已安排好的那些观点本质相同的观点或问题。 同时,怎样才能把小事写好,写丰满呢?那我们就得从构成这个事件的更小的元素着手。要把细节写好,我们要的细节是精挑细选的一组有本质联系的细节,然后将它们写细,一笔一笔地细心刻画,使它显得分明,具有表现力。
      《分房》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两家人在庆贺分得新房的餐桌上,谈到分房问题时,大家的脸色都是沉重的,各个人的脸上都有不同的神色,大家都不愿做声,最后还是当老师的女主人公提出要那一套不好的东房,这个细节从每个人的脸部表情和语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写,使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个细节也在整个故事链中充当了重要的一环,为后面的抓阄分房,主动提出要东面房,闹矛盾等情节作了铺垫,而这个细节描写的人物的性格也是后面各个事件中人物行为表现的基础。
      总之,我们要确定一个能表达主题的细节,先通过一番渲染后才将细节顺理成章地写出来,触动读者深思的神经。 我们还要提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写贴近生活的题材并不意味着就要写纪实性的题材,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是滕刚的《预感》、还是生晓清的《抄来的幽默》、又或是晋川的《超越时代》等作品,虽然它们都或离奇或怪诞,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但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从老百姓的小事中提取出来的,只是它们改头换面地出现罢了,有的是将事件的成因与结果怪诞化,有的则将现实中事件的某些细节怪诞化。
      其实无论纪实和怪诞化都是对生活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的艺术改造的不同方式。 三、情节精巧与语言精炼。 小小说的短小的篇幅决定了小小说的情节必须干净利落而又引人注目的。假如小小说的立意是一束精致稀奇的鲜花,那么情节就是一个构造奇特的花瓶,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去追溯那鲜花的一切内涵。
      蔡楠曾提到小小说是形式的艺术,而这种形式,就是小小说的情节结构,他是这样说的: “小小说的形式就是结构布局。打个比方,写小小说好比制衣。布料有了,剪刀有了,缝纫机有了,如何做成衣服呢?聪慧的裁缝会异想天开,精心设计款式样子,然后再下剪裁,做成别具一格的服装。
      写小小说又好比建筑。砖瓦砂石有了,水泥木料有了,如何盖成高楼呢?高明的建筑师会匠心独运,精心设计楼房图纸,然后再破土动工,建筑风景独秀的高楼大厦。在这里,款式和图纸运用到小小说上,即是结构布局。结构合理得体,新颖独特,就能更好地丰富生活内容,就能更好在展现作品主题。
      ” (见2002年《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十大高手》) 由此可见,情节的安排精妙在小小说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放大镜,让小小说有更大的表现力,令小小说中的题材更透彻地表现主题,它又是多梭镜,让人看到小小说作品以外的生活的多个层面。有些优秀的作品,只开头几个字就强烈地吸引了读者,让读者忍不住要读下去。
      例如作品《下落》:“真怪,严守妻教,下班后三十分钟以内准时到家的盖水没影了……两间的话一说完,不禁全都吓出了一身汗,盖水哪去了?”(见《小小说选刊》1996年第4期)文章设下悬念,令读者疑窦丛生,下文再娓娓道来,环环解疑,直到最后揭开谜底,真相大白。
      由于读者为释疑而阅读,所以这种阅读是积极的、主动的。 有些则开始似乎没什么稀奇,到结尾时却使你产生强烈的感觉。如作品《年关》(见《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七期),它分A、B、C三个部分,A、B两部分是两个不相关的故事,A部分讲的是两夫妻为他们的爱犬病了而十分紧张,不惜到别的城市花重金找高明的兽医,让它吃比人的食物还贵的狗粮。
      B部分则讲一个老太婆日夜盼着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妇早日回家过年,甚至病了也舍不得花钱看病,为的是有钱卖年货,最终儿子和儿媳妇还是没有回来。C部分则用几句简单的句子并列在一起,说明老太婆所盼的儿子和儿媳妇就是为狗奔波忙碌的那一对夫妻。这突如其来的,不加修饰的语言让读者眼前突如一亮:什么,自己的母亲竟然及不上一条狗重要! 而有些则写好一个故事,然后在结尾处给出一句似乎与故事情节没有十分大联系的富含哲理的话让读者深思,如《一千年后的芭蕉树》,开始讲的都是几次学生来扫墓,一个老人每次都给他们讲芭蕉树的故事,到结尾处来一句:“那一千年的芭蕉树呢?”这才点出了现在许多学生和其他人都缺乏一种爱国热情的主题。
       而有些则重复两个大致相同的情节,让读者从细微差别而产生不同后果的事件进行深思追究。如刘以 的《打错了》,作品讲到由于一个打错了的电话而使作品主人公幸免于车祸的事件,引起读者的疑惑而深入思考。 从这以上的情节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写好情节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或悬念,或误会,或突变,或提升。
      在铺垫后突变、错位,这是一种常用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犹如黑暗中突然眼前一亮,给人的刺激最强烈,突变得越快,刺激的强度就越大。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觉察到,无论哪一种方式,它们都要把力量聚集在某一点或某一段话来实现情节的突变或提升。也就是说,要写好情节,就必须把这个力量点写好。
      这就意味着我们应该从这个汇聚小小说通篇力量的支撑点着手,把这个小小的地方写出色。 这时需要运用巧妙得语言来辅助,把握控制好这个转折。小小说得语言必须很洗练,有力度,个性化。它应以短句为主,且每个句子一个意思,能准确地抓住表达对象的特征,这样就可以节奏明快,牵着读者往前走,然后出其不意地来个大转弯,让读者在重重摔倒后印象深刻。
      小小说不需要太多的长句,那样很容易会变成柔情的散文。小小说的语言应当是短促而锋利的,有棱有角的,感召力极强的,犹如滔滔的江水,扯住人的心不停地奔流。因为我们需要速率刺激,所以我们就给小小说短小精悍的语言。只有用有节奏的语言才能更好地表现急转的情节。
      这主要表现为小小说的语言的意思是块状的,让人感觉到它的意思片断的一拍拍的,像竹节一样,节奏分明,意思的停顿是短促的,犹如说话人激动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如李利君的《种子粮》(见2002年《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十侠论剑》)有这么一段话:“故事发生在这样的地方。
      没有月亮,星光却洒满天空。北风叫过之后的大地,静得出奇。视觉上,这个晚上美得无以言说,天又高又蓝。”这个“美得无以言说”的夜晚,作者完可以用一两个句子就写出来的,但作者不这样做,却用了一组短句去描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增加小说味。又如陆勇强的《沙漠玫瑰》:“她是运输班长,旁边坐着一位小伙子,四川人。
      他是她的副手,一位大专生。”(见《小小说选刊》2002年第11期)这段话也是很有节奏感,毫不拖拉,让人一个意思块一个意思块地去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有些句子,虽然形式上是长句,但也很有小说味,因为它也让人很容易地感觉到这个句子意思块组合的分界线。
      如魏永贵的《先生》(见2002年《小小说选刊·小小说十侠论剑》):“他说校长……校长眨了一下眼皮说不用说了我知道你是来交辞职信的,我知道你早晚要来的但比我估计的晚了些。”这段话虽然只有一个停顿,但读者读起来时却有几个停顿点,因为作者使用了“你”、“我”等词将句子的意思块分割开了。
      这样的句子都很有小小说味。 此外,长篇小说也可以运用上述情节的构造方式,但小小说要做得更精妙、小巧。其实小小说的情节就是从长篇小说中情节中截取下来的精华部分。“ (多个峰面,高低起伏的曲线 )”这样的长曲线是长篇小说的情节结构,“ ”“ ”“ ”(只有一个峰面的曲线)等则是小小说的情节结构。
      有时也可以说小小说是长篇小说的高潮阶段的另一种形态,而长篇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则是小小说的空白点,是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打个比方说,也就是小小说是长篇小说这个大矿山里的宝石,它浓缩了长篇小说的精华部分,缩短了读者的阅读时间,却同样能使读者得到长篇小说里蕴含的主要、典型部分的那些启迪。
      另外,小小说在描写细节的时候,是抓住那些能够表现人物某一典型性格侧面的某一最突出的性格元素进行细致的描绘,它的镜头所向的是某一最鲜明点,而不是大部。 我们还要对初成的作品进行细心的修改,因为小小说是一种精品,要不断精雕细琢,令人看后有更多的感叹和回味。
      我们尽量不让它有缺漏或冗余,要让它看起来是晶莹细致的,摸起来是丰满深邃的。有时已写好的一篇作品,除了可以在文字方面进行修改外,在修改过程中往往会有新的灵感,对它进行填补甚至整篇用更好的形式和内容代替,获得更好的效果。 写好小小说,要于细微处见真功夫,要讲究感觉的真切,要反映老百姓的生活。
      我们所讲的把小小说写“小”是指把小小说写精,写雅,而不是内容和文字上的少。我们要把小小说写得像个多梭镜,让它折射出很多的信息元素,形成一个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信息空间。把小小说写“小”是一种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方法,它又是以“老百姓式”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的一种特别的加工方法。
      这种加工方法需要我们深入生活、认真学习、提高技巧,才能写出立意深刻、构思精巧、语言丰富的,具有生动形象的,散发着艺术魅力的小小说成品 。

    1***

    2005-03-02 23:10:22

类似问题

换一换
  • 文学 相关知识

  • 文化艺术知识
  • 文化艺术
  • 文化艺术问题

相关推荐

正在加载...
最新资料 推荐信息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热点检索

  • 1-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1-120
  • 121-140
  • 141-160
  • 161-180
  • 181-200
返回
顶部
帮助 意见
反馈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